「当校长遇见德鲁克」黄建刚:激发教师的内驱力
校长介绍:黄建刚,男,1974年生人,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校长,高级教师、宁波市首批自然科学学科骨干、第四批浙派名校长、宁波市第六批名校长。
学校介绍: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19年秋首次招生,实行小班化教学,目前有24个班级,二期计划于2020年9月前交付使用,整体完工后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可以开办60个班级。
由于篇幅所限,图书编辑委员会经过再三考虑,没有将本次专访放于书中,特在此处与各位校长分享,这对理解书中提到的《冰山下的领导力》中“用人与激励”的部分特别有帮助,同时由衷感谢黄建刚校长对我们的支持,心存感恩。
彭信之:在实际⼯作中,学校⽼师们的⼯作热情是如何得到激发和持续保持⾼品质的?
黄建刚:我认为核心的要素就是激发教师内驱力,并且通过适度的助推力提升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内驱力和助推力互相促进,从而营造人人健康向上的校园气氛。
彭信之: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为什么是核心呢?
黄建刚:一方面教师这个群体是个知识分子组成,他们需要的是理解、尊重,金钱或物质方面要求会相对比其他群体要低,他们更在意的是心理或精神上的感受,一个严格而又刻板的环境会影响到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而且教书育人的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它与一般工厂的机械的流水线式的工作完全不一样,教育需要创新,更需要激情,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彭信之:您是如何激发教师的内驱力的呢?
黄建刚:首先是了解老师们的个性上的优点,扬长避短,让其找到一种职业的归属感,更重要的是为教师搭建平台,给予教师们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此外,通过一定的合理公平的奖励机制促进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并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规划当中去,提升教师们的主人翁意识。
彭信之:您觉得最重要的是哪一步?
黄建刚:我会明确告知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愿景。通过全体教师大会毫无保留地向老师们阐述我对学校未来的思考,让每一个教师都清晰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愿景,我们的办学理念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老师、学生、家长以“始于足下”的行动智慧,达成“千里之行”的人生愿景。
彭信之:这个蓝图和我们的日常工作之间有什么联系?
黄建刚:比如我们对学生的培养,就不会为完全迎合当前的应试排名而放弃我们的培养标准。我们更多地着眼于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素养而进行教育。最好的说明就是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完全采用一套全新的着眼于未来的综合的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包括了十一个评价维度,实际上就是我们希望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的十一种能力、素质或品质,包含了认知、艺术、特长、习惯、创新等方面。
这个评价体系有几大优点,一是它侧重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学习成绩只是期中的一部分,一些学习力不够的同学可以在其他方面表现优秀,同样可评为优秀学生;二是体现了我们对优秀学生的看法,打破以前“一俊遮百丑”的评价方式,现在若你成绩很优秀也只是某一方面的优秀,相当于一项特长,并不能说明你就是学校评价中的优秀学生,只能是一名“偏科生”;三是更容易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为有了这个综合性的评价,我们便有了与之配套的校本课程-高实课程,这些拓展性课程门类丰富,有助于学生去找到自己感兴趣或者有特长的部分。既发展了他们的优势,更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和学习的兴趣,学校不再是一个枯燥、无趣之所。
彭信之:所以您会利用大会的机会反复和老师们沟通这些信息。
黄建刚:只是通过大会与教师沟通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无论是学生评价体系还是学校的拓展性课程均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所以我们经常会召集相关人员小范围开研讨会,征求他们的意见,更主要的是还要想方设法去老师队伍中发现人才,一起开发课程,共商校事。
彭信之:除了学校发展目标和愿景的沟通,在教师管理方面的重点是什么?
黄建刚:让中青年教师都有一个可预见的规划。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许多职业一样,时间稍长便会觉得工作非常之单调从而产生职业倦怠,那么从此刻开始未来很长的一段路都是应付,工作起来漫不经心,这样的教师最后就是误人子弟。学校要杜绝此类现象发生,最好的方法便是给每位中青年教师定目标、设规划,这里最关键是目标要设立的恰到好处,既要跳一跳可摘到,又要与教师本人对未来的期待契合,唯有如此才是好目标、好规划。有了规划和目标,教师们才会有工作的动力,也就是激发了他的内驱力。
彭信之:对公办学校来说,校长的人事权实际上是很小的吧?
黄建刚:是的,你可以决定他的岗位,但不能让他没有岗位,所以对校长来说很重要的一项本领便是去了解每一个教师的能力和特长,可以通过学生考试成绩、学生和家长的问卷调查、同事们的反馈以及平时自己的观察等等,让每一个教师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去,这是最理想的愿望,也是对校长最高的要求。因此对于我而言,做的最多的就是经常性地与老师“焦点访谈”。
彭信之:焦点访谈?,听起来好像很有压力的感觉。
黄建刚:只是一个借喻,其实没有什么压力的,当我对一名中青年教师看法基本成熟,我就会与他一道交流他的未来规划。如果他有自己的想法我会先认真听取,然后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适当提出意见。由于我们是推心置腹地为他着想,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都会理解甚至有些会非常感动,谈话效果也非常不错。
彭信之:能举一个实例吗
黄建刚:2005年,有一名年轻教师调到我所在学校,由于教学水平和班级管理能力不错,工作也非常认真,班级成绩遥遥领先,两年之后,有一个机会,学校政教主任提拔出现一个空缺,学校发出公告,凡有意愿者均可报名,众多报名者中,该年轻教师也理所当然地在内。但我个人认为他更适合从事一线教学,不适合这个岗位,但又怕打消他工作积极性,我找他长聊了一次,首先肯定了他的敬业精神、专业水准和取得的成绩,也分析了他的短板,提出他并不适合政教处这个岗位,在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岗位上你可能付出很多但不一定能取得相应的成绩,于校于己都是一种浪费。同时我也表示了学校愿尽全力助他专业发展,在教学之路上成名成家。谈完后没有任何情绪波动。后来,在学校重视和自身努力下,他一步一步从教坛新秀到骨干教师再到名师,现在已经是特级教师了!
彭信之:沟通学校愿景,规划老师们的职业生涯,这样就把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协调到一个频道上了。
黄建刚:没错,但要真在一个频道上,还需要创设奋进而又温馨的工作氛围来支持。一所好学校一定是高质量的,反过来,一所高质量的学校未必是一所好学校。理想的学校应该是质量有高度、执行有效度、活动有热度、文化有厚度,但还应该有一点就是氛围有温度。要让教师们主动、持久地积极工作,学校务必要通过校办、工会组织各类活动,出台各类人性化制度,想方设法把学校的氛围和谐化、家庭化,一所有激情又有温情的学校是每一个教师梦寐以求的。
彭信之:我们是怎样来建设这样的氛围的呢?
黄建刚:活动和制度,活动主要我们的工会来组织,根据不同的兴趣和需求组建许多个艺术类和健身类的俱乐部,每个俱乐部都有负责人,都有自己的活动计划和比赛规程,为促进会员积极参与活动,我们会对参与的活跃度进行考查,比如我们的健步行俱乐部,每参与一次奖励五个虚拟币,每周最多奖励三次,每月对金币进行统计,然后工会每月对参与积极的会员进行群内通报表扬和物质奖励,正如很多会员所说,这个活动组织的好,既锻炼了身体,还有奖品奖励,从而大大提高了老师参与的积极性。
彭信之:就好像是玩游戏一样的感觉,那制度方面呢?
黄建刚:一套好的制度首先应该是与学校的发展目标配套的,制度的终极导向就是达成学校的办学目标,其次是它的科学合理,真正能起到奖罚有效有度,从而在学校起到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形成学校正能量。第三还要人性,不能太过僵化,僵化势必会压抑教师的创造性,没有自由灵魂的教师则无法培养出自由活泼的孩子,更不可能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所以学校的制度一定要适当地人性化,打破僵硬的模式。
彭信之:制度如何做到科学而不僵化呢?
黄建刚:在我们学校最值得推广的制度是“优秀教师的评选制度”,因为该制度里面每一个加分项都是我们希望老师努力的方向,当他们在这所有的加分项方面都做到位了,这就是我们希望的老师的样子。另外我们学校的考勤制度也是弹性且人性化的,有纪录但都是依靠自己主动去登记,没有繁文缛节般的请假手续,老师们都感觉受到了尊重,关键是学校的考勤没有比以前严苛考勤制度下有所退步,老师们更没有因为制度人性化而去偷懒、钻空子。
彭信之:感谢黄校长的分享,最后分享一下您在日常管理中带团队的心得吧。
黄建刚:在日常管理中,我主要是通过“了解、搭台、亲近”这“六字决”来落实。首先是尽可能地去了解每个教师的为人、品性、特长等等,这是一个浩大的、复杂的工程。所以平时只要工作稍微宽松点,我会去找一些教师聊天,聊工作、聊生活、聊困惑、聊未来之打算,在轻松的聊天中去了解他对自己的要求、兴趣以及特长,尽量做到人尽其才。
其次是搭台,在了解了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后,对于那些有上进心,想进一步得到发展的教师,作为学校要尽可能地为其搭好平台,学校里面评优评先、外出培训、名师带徒等都要优先考虑。大多数的知识工作者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事业成就看得比什么都重,当在这所学校他们感觉到有用武之地,能实现人生抱负和价值时,他们会心甘情愿地为学校付出,为学校拼搏。
最后是亲近。当所有的工作都不单单是从学校层面出发,而是为教师们个体发展提供切实的引导和帮助之时,他们对学校的工作才会全情投入、全力以赴,你对他们的认同感才会真正变成他们前进的不竭动力。所以在平时工作中,我也尽可能去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办公环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倾诉,一起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全文完。
本书是专门写给校长及各级教育管理者朋友的。
两位作者长期研究“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杜绍基曾师从德鲁克,深得其管理思想精髓;彭信之被评选为北京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20年最佳合作讲师。两位专家将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精要,与校长等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实际相结合,为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研发了“冰山下的领导力”系列校长领导力课程。该课程经过数千名校长的实践印证、反馈,已成为独树一帜的学校管理理论。
作为这一课程的提炼与升华,本书系统阐述了校长领导力与学校管理精要,可谓教育管理者的实用管理百科。
本书适合各级教育管理者、中小学校长、学校中层和教师阅读。
[美]杜绍基
北京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荣誉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首席专家,美国全球创业指导基金会创业教师认证师。2006—2012年任北京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首任院长,致力于推动德鲁克管理思想在国内广泛传播,帮助管理者在工作上实现卓有成效。著有《用设计思维玩转创业》等。
彭信之
北京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资深讲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特聘专家,马云基金会乡村校长领导力课程顾问,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培训中心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