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选择一个能够长期做下去的研究方向?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来源:九所转载:学术必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科学研究中更是如此。论文、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计划、开题报告等都非常需要好的科研选题作为前提。那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科研选题呢?有人将解决方案划归玄学范畴:如果能撞大运,在硕士或博士阶段,就从事今后几十年都从事的科研课题,那就太幸运啦!既有可能做出突出的研究成果,还能够得到同行的认同。看来,在一些人心中,选课题、做科研跟买彩票中奖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呢。小编的一位科学家朋友曾感叹道:“选题难,难于上青天!”确实啊,如何做科研选题一直深深困扰着科技界各路高人,对于科研小白们尤其如此。为了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不少关于选题原则的高见:有的科学家从科研选题的定义出发,认为,科研选题就是从战略上选择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和方法。因此科研选题应遵循创新性原则,即价值原则,即选题要有新颖性、先进性,有所发明、有所发现,选题在学术水平上应有所提高,以推动某一学科向前发展。此外,很多有成就的科学家还根据自己的科研经历总结出三个得到共识的基本原则:重要性、可行性和现实性。他们认为,选择一个研究课题,首先要考虑的当然是课题的重要性;科学上的重要性,又首先要考虑创新性;而创新性又首先应该是在科学思想上,其次才是研究方法上。除了较为宽泛的原则以外,有的科学家给出的建议则进一步具体化,他们认为,在科学选题时应做到: 1 能认识到别人未认识到或未重视的问题(问题论); 2 找到别人没找到的有效地解决方法(方法论); 3 坚持多角度(正反方向、前后角度、左右角度、上下角度等)另辟蹊径地进行选题。坚持以少数派选题,出其不意(少数论)。然而“有道理的原则千篇一律,可执行的原则万里挑一”,这些原则打眼一看都很有道理,但又该如何执行呢?就拿“能认识到别人未认识到或未重视的问题(问题论)”这条来说,如何才能认识到别人未认识到或未重视的问题"呢?换句话说,我们该如何落实一个具体的科研课题的选择过程呢?相信很多科研人员和小编一样,还是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只有一小时来解决某个问题,他会花55分钟来思考问题,5分钟来思考解决方案。马克吐温对此也曾经曰过:“You can’t be wrong doing the right thing”。是的,做正确的事远比做事情更重要。可能您要说了,这个我当然知道了!可是,接下来该怎么做呢?请容小编先绕个弯子。小编曾看过一篇阅读转载10万+的热文:“院长午餐会上,一个本科生提问:如何判断一个问题值不值得研究?如何避免一个让你费了很大劲去研究、得到的结果却平淡无奇的问题?”院长盛赞这位本科生的战略思维——主动思考这种方向性、战略性问题的学生真是不常有啊,看来这位本科生很有头脑,院长也是伯乐!为什么这么说呢?可能做过研究生导师的科研人员大部分会有这样的感受:时下不少研究生一入学就会盯着导师要题目、要方向,或者更确切地说,在缺乏个人探索与思考的情况下,漫无目的地找导师要事情做,而不会管这个题目值不值得研究或这件事情值不值得做。这思维跟咱村里的父老乡亲到城里找活干差不多,有事情做就放心了,立马开工。如果说在做事之前还有关切,那么前者顶多关切一下能不能发论文,其意义与咱村里的父老乡亲到城里找活干时关切能不能挣到钱来得一样实际(请原谅小编只是打个比方,绝对没有贬低的意思哦)。而且据导师们“吐槽”:许多研究生甚至临近毕业依然缺乏“问题意识”——听硕士生、哪怕是已发表顶刊论文的博士生答辩、讲报告时,他们也许可以把“怎么做”讲得很清楚,却讲不清问题是“怎么来”的、有多重要、对谁重要、或在什么地方重要等等这样的问题。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今天,小编想用“保安的哲学三问”法来研究一下科研选题过程。或许,我们也能从中逐步明确如何判断一个问题是否值得研究呢~!No哲学三问科研选题1我是谁将研究内容从具体数据转换成为较为广泛的问题。2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是如何演化:谁提出来的、出现在什么情况下、已做了哪些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成果具有的价值和意义。3到哪里去这个问题是否得到彻底的解决?如果没有,那么哪些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如果已经基本解决,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内容。此外,小编还想说,虽然“保安的哲学三问”可以帮助我们在选题时把握大的方面,可这每一问、每一步中都有很多具体的工作要做,这就要靠我们自己拿着小锄头不断开垦了哦。 当然,在通过这三个步骤开展选题探索时,一定要牢记初心——重要的课题,而不是像小孩子到了玩具商店,看到一个有兴趣的,就停下来开始“研究”了。要始终用“重要性”判据作为选择的标准,这样不断地筛选,才能找到那个值得投入一辈子深入研究、能创造社会价值、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课题。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都读过《西游记》,那么看孙悟空是如何选题的或许也会有所启发。 在孙悟空跟菩提祖师要“读研”选题的故事里,孙悟空为什么能“炼就长生多少法,学来变化广无边”,读成史上最牛“研究生”呢?“牢记初心——重要的课题”,在“选题”时孙悟空心中牢牢记住这一点——不能长生不老的选题一概不做。让我们看看这个过程:初入师门,菩提祖师给孙悟空先后抛出了“术”“流”“静”“动”等旁门,并逐一给孙悟空耐心讲解。孙悟空也不细究,只始终如一地问祖师同一个问题:“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直白的翻译一下,相当于“做这玩意儿能位列仙班或被写进教科书吗?”菩提祖师若是明确告知:“不能,不能!”,那么孙悟空就毫不犹豫地回答:“不学,不学!”接下来,“师父果有些滴”,给孙悟空打起了“市语”,什么壁里安柱啦,窑头土坯啦,水中捞月啦,孙悟空尽管听的云里雾里,却也绝不含糊,追问祖师这些个“市语”都是啥意思,待他搞清楚“据此说,也不长久”、“也不长远”或“也不长生”后,孙悟空态度一如既往的坚决,还是说:“不学,不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彼得·梅达沃在其著作《对年轻科学家的忠告》中写道:“任何科学家不论年纪多大,若想作出重要发现,就必须研究重要的问题。”但一个问题怎么才算“重要”?你遇上它时又怎么能认出它呢?美国科学作家罗伯特·卡尼格尔在他的书《师从天才:一个科学王朝的崛起》中写道:“要找出以上问题的答案,从书本上去找是没用的,就算直接把答案给你也没用。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更经常是通过榜样,在不经意之间传递的,通过知名科学家与门生多年密切共事的耳濡目染,通过喃喃讲出的题外话、咕咕嚷嚷的咒骂,或通过一颦一蹙以及激动时的惊叹,而使门生心领神会。”当然了,有天才的师傅,当然是好事,但是遇到了一般的师傅,或者师傅走了眼,那也会出纰漏。大家都知道王淦昌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故事,其中一次是这样的:1930年王淦昌刚到柏林时,听了W.玻特关于用σ粒子轰击铍核产生强贯穿辐射的报告。玻特将它解释为γ辐射。王淦昌对此解释有所怀疑,曾两次向导师L.迈特纳提出建议,建议用一个云雾室做探测器来研究玻特发现的这种贯穿射线,然而,一向以目光敏锐著称的迈特内竟然都拒绝了这些建议。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J.查德威克采用电离室、计数器和云雾室证实玻特的贯穿辐射不是γ射线,而是一种尚未发现的中性粒子——中子,并因这项发现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为此,迈特纳十分惋惜地对王淦昌说:“这是个运气问题。”看来通常情况,导师的眼光至关重要,决定了学生读研究时乃至今后整个科研生涯的学术品位和成就。但是导师的指点也只是外因,对研究生个人来说,内在的独立思考能力才是塑造科研品味、持续不断地取得科研成就的关键。这正所谓“靠山山倒靠人人跑,最大的靠山就是自己”,拿起有力的思想武器,塑造正确的世界观,提升个人见识与科研品味,借助科技信息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寻找一份值得托付终身的重要课题,去研究吧!想查看更多学术文章点击关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科研写作研究所 科研写作研究专业机构768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学术有意思 有用、有趣的学术灵魂10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外文期刊局 国外学术前沿瞭望镜531篇原创内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