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三次送礼
作者:徐俊霞
公众号:齐鲁海风
01
1952年12月,父亲出身贫农家庭,根正苗红。
1972年10月,父亲中学毕业后到湖北当了五年空军。
1976年,父亲退伍后回到农村,与锄头打了一辈子交道。
但凡男人,尤其是在部队历练过的男人都有一番雄心壮志,父亲也不例外。
他一直渴望在仕途一展抱负,从年轻到年老,这个理想从来没有更改过。
我读小学的时候,父亲曾经连续三届当选村干部,都因为有人使绊子,没能走上仕途。
父亲不服气,组织村民上访,那个年代的信访制度可没有现在透明,除了组织材料,联合签名,上面还得有人脉有关系。
父亲有个远房表兄在县城某执法部门当一把手,父亲带上礼物,去县城看望这位亲戚。
人家是什么来头,一看父亲局促的样子,就知道他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亲戚打着官腔,父亲也张不开嘴请人家帮忙。
一场送礼最后演变成了叙旧,一对表兄弟纷纷谈起自己的孩子多大年龄,上几年级,学习怎么样。
02
十年后,初中毕业的小弟要应征入伍,军人出身的父亲举双手赞成,在他眼里,部队是锻炼人出息人的好地方。
小弟在政审、体检中一路绿灯,最后关头却被人冒名顶替了。
父亲气愤至极,揣上家里仅有的2000元钱带着小弟去了县城。
爷俩早晨出发,傍晚回来的,回家后父亲和小弟都阴沉着脸,不吃饭,也不说话,家里人也不敢问。
后来,据小弟自己回忆,那天他和父亲在县城转了一圈,打几个有头有脸的亲戚门前路过,愣是没把那两千元钱送出去。
弟弟说:我算知道父亲是啥人了,父亲是个天生不会求人办事的人。
03
就算家里人都知道父亲性情耿直,不会弯腰屈膝,父亲还是会往自己身上揽事。
那年我大学毕业,在中原腹地工作了一段时间,父母非要我回到家乡工作。
正是春播时节,家里最拮据的时候,又赶上大弟订婚,我连外出打工的盘缠都没有。
父亲让我在家等,等他空出时间去给我跑门路。
父亲的一位表外甥在县城农行当行长,早在我考上大学那年,父亲就和表姨打好招呼,说好等我毕业去找她儿子。
金融系统在庄稼人的眼里是好单位,铁饭碗,可是父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我学的是文史类专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谁不想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更何况我对数字从小就不敏感,一想到天天和数字打交道,就心生反感。
这一等半年时间就没了,夏天我卖了两个月的雪糕,攒够了出行的盘缠,不惜与父母决裂,离家出走来到了省城。
冬天里,父亲带了一床棉被来看我,当时,我的工作朝不保夕,租住的房子四面透风,除了一个煤炉子,房间里连取暖的电器都没有。
父亲劝我跟他回去,让他去想想办法。我苦笑:“你能有什么办法?”父亲拍着胸脯说:“跟爸回去,爸到县城给你找个工作。”
一个省会城市尚不开放,一个县级城市就更难立足了,就算父亲找到了可靠的关系,还需要金钱的打理,而我们家是拿不出这笔钱的。
我没有听从父亲的意见,执意留在省城继续奋斗,父亲的第三次送礼就这样夭折了。
回到家的父亲并不甘心,他日日唉声叹气,成天闷头抽烟,脾气也火爆地不得了,家人和他说话,他都爱搭不理,他是为自己没有本事给我安排一个好前程而自责。
好在我很快在职场上如鱼得水,闯出了一片天地,在省城扎下根来,疏解了父亲的心结。
父亲当年在部队当空降兵时落下腰疼的毛病,困扰了他很多年,我曾经问他:“你退伍时,怎么不验验伤?评个伤残等级。”
父亲说:“那时候的人都傻,觉得自己是个党员,哪能提额外的要求,再说当空降兵的人都多少多少落下腰疼、腿疼的毛病。”
我心里笑了,父亲的傻和二不正是他为人正派、作风硬朗的象征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