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结束,旅行开始
这周刚到北京,在新家安顿了下来。这是今年辞职后“旅行系列”的第12篇文章,应该也是这个系列近期的最后一篇。
今天来给这次“没有攻略的旅行”做个总结。
1、大西北:沙漠与帐篷
这次旅行的最后一站是大西北,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没写出来。和日本之行一样,在结束一段时间之后,我问自己:有什么是事情印象比较深的?
现在我想到的,是敦煌的沙漠和帐篷。
1)沙漠
这是我在沙漠里拍下的大沙丘,最上面是一个人在躺着。当时看到这个场景,我心里想:这哥们太狠了,居然能爬到那里!
结果,几分钟以后,我们的队伍走到了这个沙丘下面。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爬上去。
我们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条是从图中左边的缓坡上去;另一条,就是从图中正面的陡坡直接爬上去。
缓坡当然是容易多了,而陡坡看起来确实有点恐怖。我当时心里确实有点害怕,不过还是决定:
来都来了,就选难度大的!
结果呢,其实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可怕。想想也是,很多事情不都是这样吗?
不过接下来的更刺激:坐上一块塑料滑沙板,从坡顶滑下去。
我应该是有点恐高的,所以站在顶上往下看,腿一下子就软了。不过——
来都来了,就选难度大的!
所以,虽然内心哭爹喊娘,但还是表面故作镇定地滑了下去。
结果呢?当然还是没有想象中可怕。而且我发现,当我再次爬上坡顶往下看的时候,已经完全不害怕了——我满脑子想的是:还要再滑一遍。
一件原本恐惧的事情,变成了轻松乐事。前后也就10分钟。
2)帐篷
还有一件让我记忆犹新的事情,就是在沙漠边上睡帐篷。从照片上就能看出来这一夜有多“艰苦”:帐篷里有挺多沙子,沙子上铺一个薄薄的垫子,然后加上一个睡袋——这就是全部家当。
悲剧的是,前一天晚上太黑了,我完全不知道里面的是个睡袋,所以就当被子用,搭在身上睡了一晚上,当然也就冻了个半死。
第二天才知道那是个睡袋。ಥ_ಥ
旅行的这几个月里,偶尔也会住得艰苦一些。比如在京都的前两夜,第一次住“胶囊旅馆”;又比如这次,睡沙漠边上的帐篷。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一件事情:
自从在清迈乌蒙寺睡过2平米的小隔间,我的“耐受力”好像就增强了。每次遇到条件差一些的环境,我都会下意识地想:乌蒙寺那小破屋咱都睡过了,这算啥!
在经受过一些“不舒服”以后,我们能忍受的限度往往就会发生变化;实际上,我们变得更强了。
这是不是我们经历“磨练”的一种意义呢?
2、从接受挑战,到迎接挑战
今年我经历了辞职,其实还有一些远比转换职业更艰难的事情。同时,我也进行了这段时间旅行,经过了闭关禅修、或者像沙漠这样的体验。在这个过程里,我慢慢感觉到自己身上发生的一种转变。
以前,如果面对艰难的挑战,我首先会想:
有没有可能避免?
如果避免不了——好吧,那不妨去经历,从中学习。
但是现在,如果面对艰难的挑战,我首先会想:
能不能从中得到成长?
如果能——那就试一试!
也就是说,我从一种“接受挑战”的状态,转变成了主动“迎接挑战”的状态。在面对可能会伴随痛苦、但能够得到成长的事情时,我开始习惯性地让自己摆脱恐惧,去迎接挑战,甚至去寻找挑战。我感觉自己的“勇气值”好像变高了。
这是为什么?我想到了两点原因。
1)“勇气值”是可以积累提升的
我想起常听到很多人说的一句话:
道理我都知道,可是我没有勇气……
但我发现,勇气并不是某种“天生自带”的东西;勇气也像肌肉一样,可以通过练习而提高。
在我们“勇气值”很低的时候,可能连拒绝别人邀请的一个饭局都说不出口。但是,我们可以在生活中留意,去学着自己思考、并根据自己的思考进行选择,在必要的时候说“不”,同时学会排除他人看法的干扰。
可能最初只是对某些小事说“不”,但当我们养成独立思考和选择的习惯时,会发现“勇气值”会逐渐提高;于是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已经能够冷静面对像“职业转变”这样重要的选择;而可能有一天我们又会发现,“职业转变”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了。
对我而言,如果在几年前,舍弃一份大多数人看起来很好的工作,这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真正跨出一步之后,这个选择本身就带来了“勇气值”的改变。所以现在,我觉得改变职业、面对职业道路上的未知挑战,这已经不算什么难事了。
最重要的,是学会着眼长远,是要得到成长。
2)成长与游戏视角
我发现的另一个原因,是自己看待生活的视角发生了变化:我开始用“成长”的视角来看待生活,看待生活中的“痛苦”,或者说挑战。
这几天在读《原则》,很巧,我发现书中也提到了相似的观点:
我开始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体会痛苦的时刻。我不会感觉沮丧或透不过气,而是把痛苦视为大自然的提醒,告诉我有一些重要的东西需要我去学习。
体验痛苦,然后探索大自然希望通过痛苦给我什么教益,开始成为我的一项游戏。这项游戏我做得越多就越擅长,也就越不会对这些情况感到痛苦,同时思考、总结出原则、利用原则获得回报的过程也变得越来越有收获。
我学会了喜爱自己的痛苦,我想这是一种健康的视角,就像学会喜爱锻炼身体一样。
而这种不断在挑战中学习的“成长视角”,还有一种更有趣的形式,就是我之前在《健身思考| 换个视角看世界》里提到过的“游戏视角”。也很巧,我在《原则》里又看到了相似的观点:
我发现很有帮助的做法是,把生活想象为一场游戏,我面临的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需要破解的谜。
我通过解谜获得一块宝石,即一项原则,它能帮助我在未来避免同样的问题。不断收集这样的宝石能够提高我的决策水平,这样我就能进入更高一级的游戏。
3、旅行结束,旅行开始
我是3月16号离开的公司。
在过去三个多月里,写了25篇文章(其中“旅行系列”11篇),翻译了18篇文章;去了泰国普吉、清迈,日本东京、京都和奈良,还有国内的大西北;尝试了断食排毒、闭关禅修,逛过了清迈古城,体验了日式料理和茶道,看过了禅宗庭院和枯山水,走过了沙漠、戈壁,睡过了寺院和帐篷……
现在有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内心都变得“开阔”了?
也是也不是。
我原本以为,在经历过这趟旅行之后,自己会变得和以往“完全不同”。比如,我曾经一度觉得,去大西北看看,看看那些沙漠和戈壁,人的内心就会变得更加开阔。
但真正站在大西北的沙漠中时,我并没有觉得内心“豁然开朗”了。经历过这些以后,我发现,自己还是自己。我确实体验到了内心的一些变化,但带来这些变化的,一定不是某种刻意追求的外部体验。
就好像,我们心里有一件事,或者有一个人。我们发现自己的内心无法平静,想通过某种外在体验去获得彻底的改变。但最终我们会发现,只有在我们自己真正学会接纳的时候,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
这让我想起旅行中遇到的一位大哥,他说自己不断踏上旅途,为的是“寻找自己”。但我却相信,如果我们最终找到了自己,那一定不是在某个旅行的地点,而是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在我们每天做的每一件事情里。
所以,我决定结束这段旅行,重新开始工作——而且,可能需要我做出很有挑战性的转变。
旅行结束了;旅行才刚刚开始。
上一篇:印度没去成,但还是再说说“冥想”
旅行系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