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引火汤”的秘诀我只告诉你
我曾跟诊过一位老师,他很擅长使用“引火汤”,只要看准了病机,每次用出去都能收桴鼓之效,给我留下过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方。
“引火汤”,其实有两首方子,分别在《辨证录》与《石室秘录》,但两书均出自清代医家陈士铎之手。因陈士铎拜傅山(傅青主)为师,其方多承袭其师,故此方又称“傅山引火汤”。今天我们主要论述的是出自《辨证录》里的那首:
熟地黄三两 巴戟天一两 麦冬一两 茯苓五钱 五味子二钱
方中熟地黄用至三两为君(今90g),大滋肾水,以引火下潜。熟地黄重用之理,诚如陈士铎言:“盖补阴之药与补阳之药,用之实有不同。补阳之药,可少用以奏功,而补阴之药,必多用以取效。以阳主升而阴主降。阳升,少用阳药而气易上腾。阴降,少用阴药而味难下达。”
补肾阴宜量大,故原方中以一味地黄单刀直入,填补肾阴,故用至三两。在临床中,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纠纷,我们可以适当减少熟地用量,而佐以玄参、天冬之属,亦能收到同样的疗效。
方中巴戟天补肾助阳,引火归元。此处用巴戟而不选附子、肉桂之关键,在于巴戟天性甘温,无如后者辛燥耗水之弊。麦冬能滋阴润肺,清上焦浮火,有金水相生之妙;茯苓通利三焦,为虚火下潜疏利通道。
北五味子,能收能补,收降浮火,补养肾阴。稍用二钱之理,陈士铎亦明言“其味酸而气温,酸能生津,但味酸则过于收敛,气温则易动龙雷,不若少用之,反易生津液,而无强阳之失也。”
原方本为“阴蛾”而设,其病机为“少阴肾火,下无可藏之地,直奔而上炎于咽喉也。”故用引火汤以“大补肾水,而加入补火之味,以引火归藏。”
那么除此之外,引火汤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使用呢?
我们看一下李可老先生是怎么用此方的。
一、倒经衄血
翟三妞,18岁,粮站家属。1983年5月8日,经前鼻衄5月,自觉面部轰轰发热,外观如醉。服凉血、止血药数十剂,非但无效,反增心悸,目赤如鸠,热势如焚,目珠热痛。自感脚底有冷风阵阵吹入,双膝冷痛,尿多不渴。脉大寸盛,舌红少苔。细观之,面部红色鲜艳,知是火不归原,误服凉剂,予引火汤加油桂1.5克,4剂而愈,追访10年未犯。
二、复发性口腔溃疡
离休干部陈xx,68岁,经北京西苑医院专家会诊,诊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病程30年,百治不效。其症,初起舌尖部发出针尖大之红疹,灼痛。1周内蔓延至两腮、下唇内侧、舌两侧,1周后由红变白,渐成玉米大之凹洞性溃疡,20日后又渐变红色,1月左右渐愈。或劳累过甚,或饮酒过多,或食辛辣食物,其病即作。尤以突然气恼,暴怒,几分钟内便满口一齐发病。轻则一月一发重则一月数发。最重时溃疡扩展至咽喉部,则只能喝点凉奶或流质食物,痛如火灼,寝食俱废,苦不堪言。
四处求医,除西医对症疗法外,曾服中药导赤散、凉膈散、连理汤、调胃承气、丹栀逍遥,皆无效。刻诊脉洪大,面赤如醉,双膝独冷,夜多小便。证属高年肾阴下亏,阴不抱阳,龙雷之火上燔。予引火汤大滋真阴,油桂小量引火归原:
九制熟地90克,盐巴戟肉30克,天麦冬各30克,云苓15克,五味子6克,油桂2克(米丸先吞)。3剂。药服1剂,症退十之七八,3剂服完痊愈。追访半年,虽偶尔饮酒或情志变动,亦未发作。此法治愈本病120余例,多数一诊痊愈,无复发。
三、白塞氏综合症
城关医院司药宝莲,40岁,1981年12月23日初诊。患口腔溃疡,外阴溃疡6年。发作多在每年冬季,尤以冬至当日,交节之时刻一到,立刻发病。经治多年无效。诊视,见舌红如柿,无苔,口干极而不欲饮。口角内侧,舌边尖部,白色溃疡成片。外阴不便诊查,据诉,每发病,先觉外阴辣痛,旋即口舌生疮。头晕如腾云驾雾,面部轰热如潮。按脉沉细,双膝独冷。其症发病甚急,说来就来,一二分钟即令人不能忍耐。
此症,《金匮》谓之“狐惑”,现代谓之“白塞氏综合症”。本论谓由湿热生虫,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治以清湿热而杀虫。此例病经多年,反复发作,未见湿热积毒征象。从脉证推断,恐系肾阴久亏,阴不恋阳。适逢冬至节令,一阳来复,龙雷之火不仅上燔,且肾与前阴相关,又且下焚,姑予引火汤一试。12月27日,药后诸症皆愈。此法并治45岁以上之男子多人,服药1剂,口舌疮即退,服3剂下阴部之溃病亦了无痕迹。
大家如果细心观察可以发现,以上三则医案实际上有几个共同点,即李可老先生使用引火汤有几个指针,这里我帮大家总结一下:
① 疾病一般起病很急,常突然发生。
② 常出现“上热下寒”症状:头面部会有发红、发胀、发热的感觉;而下部会出现双膝独冷的症状。
③ 舌面一般少苔或无苔,肾阴不足之象;脉可触及洪大之象,虚火上冲之势。
除上面三例病案外,李可老先生将此方广泛用在各种痼疾,如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牙痛、齿衄等,并在此方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减法供大家学习参考:
加肉桂粉1.5g,制成饭丸,药前先吞,可增强原方引火归元之力;疼痛剧烈,可合用大剂量芍药甘草汤;脾胃虚弱,补阴易致滑泻,可加姜炭、砂仁;疾病日久,可加全虫、蜈蚣通经等。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大家如果临床中碰到类似的病例,病机相符的话,不妨试试这个方子,说不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