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继后为何断发?看看这段历史,就知道乾隆有多绝情了
大家看过《如懿传》吗?里面的主人公如懿,因为对乾隆的所作所为失望透顶,这个单纯美好的女子,带着她"兰因絮果"的了悟和感叹,断了发。
这部剧真的很尊重也很还原历史了,因为里面这个断发的情节在历史上是真是发生的,而且也是发生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第四次南巡中。
如懿的原型是乾隆的继后,辉发那拉氏。
要了解这段历史,我们可以从《清朝十二帝》这本书中来看。
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乾隆皇帝携皇太后、皇后以及一众嫔妃开始南巡。在开始的时候,帝后关系表面上还是比较和睦的。
二月初十这天,皇帝和太后还为皇后庆祝了生日。又过了一个多月,到了闰二月十八这天,龙舟到了杭州蕉石鸣琴。从清宫的档案中能看到,这天传早膳的时候,膳单上还有皇后的名字。可到了晚膳的时候,皇后的名字就被盖住了,换上了令贵妃的名字。
由此可见,断发的事情,应该就发生在闰二月十八这天白天了。
那么,辉发那拉氏为何要断发?
乾隆在安排如懿葬礼的诏书里是这么说的:"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恰幸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守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意思很直白:皇后疯了!
至于不能恪守孝道之类,应该就是指断发这件事了。
可能有人会奇怪,断发跟恪守孝道有半毛钱关系啊。
我们都知道古人是很注重礼节,也很迷信的。那时,女子非国丧,夫君去世不可断发。
辉发那拉氏那么做,不就是诅咒皇上,诅咒夫君的意思吗?
但是,你信她是疯了才断发吗?反正我是不信。出门之前还好好的,她可能疯吗?
关于这件事,民间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皇后夜闯龙舟,坏了乾隆和一群尼姑的好事。
这种说法在书籍《清朝十二帝》中也有过记载。
乾隆四下江南,风流成性,留下不少韵事。在南巡中贪恋美色,寻花问柳。为保皇家颜面,那拉氏再三劝谏,声泪俱下,但乾隆非但不听,反而说皇后精神失常,这才有了断发一幕。
第二种说法是皇后阻挠令贵妃晋升为皇贵妃
这种说法想想就不可能,所以我们就不细说了。
我再带大家好好看看第三种
辉发那拉氏在乾隆帝还是宝亲王的时候就是他的侧福晋,对乾隆帝一直都是爱的痴狂。在被册立为皇后之后,还是得不到乾隆的真心,其心路历程我们大致可知。首先,辉发那拉氏所生的嫡子永璂,一直没有被册立为储君,这一直是辉发那拉氏心头的一块石头。
其次,乾隆帝一直没有忘记先皇后富察.容音(先皇后),而对辉发那拉氏一直很冷淡,这极大的挫败着一位皇后和一个女人的心。
再者,乾隆帝一直游幸后宫佳丽,不让自己沉迷在富察氏去世的打击中,这让辉发那拉氏心里很不平衡。
导火索可能就是在富察氏去世的17年后,乾隆帝南巡再次途径济南城外的时候,因思念富察氏至极,作诗一首:"济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昔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
这样的举动,深深的刺中了辉发那拉氏的心脏。她那么痴爱乾隆,但是乾隆眼里心里只有先皇后。
种种不满像是水一样不断地往杯子里积攒,等到溢出来的时候,辉发那拉氏也爆发了。
这三种说法,其实都没什么考证,但是目前最靠谱的就是第一种了。
总之那拉氏觉得自己对宫廷生活,对皇帝毫无眷恋了。但乾隆对她也同样厌弃。一开始立后的时候,乾隆就对这件事不感冒,乾隆娶她、册封她,就是看中了她温和的性子。他还提诗道"六宫从此添新庆,翻惹无端意惘然"。
乾隆一直不喜欢这位皇后,总觉得比先皇后差远了。
那些年,她正值青春烂漫的年纪,却活得像个孤寡老人,看着新人来,旧人去。
只能缝缝补补,依靠一针一线,打发被漠视的日子。
她只能熬,不熬又能怎么样?可没想到,熬了那么久,换来的还是这样的下场。
就好像《如懿传》中的那句台词"凉薄之人,如何偕老。"
那拉氏在位期间,端庄秀丽,性情贤淑,是为中宫表率了,虽然乾隆并非不宠爱她,但是这种宠爱只是帝后之间的一种形式罢了。看完了这段历史,是不是觉得乾隆绝情?
更绝情的还在后面
辉发那拉氏死了以后,乾隆连个封号都不给她,所以后世只能叫辉发那拉氏或者纯帝继皇后。她所有的金宝,册宝都被收走,死后降为皇贵妃规格治丧,没有独立的陵寝,不设神位,不祔太庙。她死后葬在了纯妃的墓里,所以又叫纯帝继皇后。
她那么爱乾隆,死后却不能和他葬在一起,《如懿传》中如懿的一个愿望就是可以和乾隆"生同寝,死同穴",大概这也是辉发那拉氏的愿望吧。
看完之后,真是感叹,自古无情帝王家啊。乾隆的故事远远不止这些,那些精彩的故事还有很多。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在文章下面留言,以后我给大家一一述说;或者我建议大家看看这套我最近正在看的《大清十二帝》,上面讲的一些内容,就是书里的故事。
这套书将清朝十二位皇帝的故事娓娓道来,将他们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爱恨情仇,生离死别生动的展现给读者,使读者能够得到一个完整的故事体系和印象。
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每位帝王,每个人物的描写,这300年的历史,生动到好像跃然纸上。
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人生经历个轨迹。他们有的人具有开创职工,有的具有守成之力,有的经历了民族大发展的高峰,有的奋起于国家危亡的低谷......
读这本书给人最大的启发就是,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成功你得经得起挫折,失败,要有一颗顽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