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的劲松回忆!必看!!
作为一个从小长在胡同里的北京人
长大后回到那些的老胡同,老街
都会觉的亲切,心里热乎、踏实。
可能是因为太多的北京人经历过搬离出生的地方,
住进了标准化的小区。
到今天,连这些小区都有着浓浓的回忆了。。。。。
北京城区东南的劲松。
在20世纪初出版的北京地图上,
还叫“架松坟”。
因墓地上的六棵古代龙松而得名。
到了70年代,在这里,
建了一批多层住宅,整齐划一,
来满足老百姓经济转好后对生活的更高追求。
一栋栋标准化面积的住宅拔地而起,
成为北京城的新景观!
“劲松”这地名也因有: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之句诞生了。
八十年代初搬劲松住的时候,
大家一说回祟文磁器口,就说是进城,
十多年以后才慢慢改口。
而路线也是,坐41路从崇文,52路从海淀,
还有35路从天桥,28路从蓝岛过来。
而如今都是坐10号线和三位数的公共汽车
跨东五环东六环来的居多。
那时的劲松小区,在北京绝对算是高大上了,
一至九区,几乎区区配套副食店、粮店。
这在当时也是高配。
今天,这里仍是北京人口密度最大的小区之一了,
80年代末,道路周边儿都还是小树苗儿,秃秃的,
福顺居,大胡子,四小麻辣烫
还有留给少年时代美好乐趣的劲松中街
一南一北的肯德基和麦当劳。
或是劲松电影院的一部电影,
虽然这里只有一个厅。
劲松电影院后面二层台球厅。
中街北边那时连着三四个书报摊,
多少孩子是每天必去的~。
打小就跟中街玩起来的,
中街之前比现在热闹多了,早点炒肝赵,
现在也不知道搬哪去了,
电影院门口小三轮卖扒糕、打糕的再也吃不到了。
还有大三轮加装圆形羊肉串炉子的。
电影院北侧的麻辣烫酸辣粉也是很有名。
劲松副食店改成了三家卖衣服的。
那时,在劲松附近说下个馆子,
大聚去北容,小聚就福顺居,好吃还实惠!
还有中街41路车站东边儿,建国饭店,
烤串儿一绝可惜现在不在啦。
后来也去三环边儿上的全鑫园烤鸭店,
住这片儿肯定都来过!
搬来这里尽在这里吃烤鸭了!
虽然这边现在的馆子越来越多。
琳琅满目的,但是还会时不时想起
八区粮店门口超级好吃的扒糕,
还有劲职旁边卖冰花儿的小店,
那味道永生难忘。
劲松这片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幼儿园开始劲松一幼,小学劲松一小二小三小的
当年混迹这片儿的孩子,您要是工大附的
甭说,重点!
当然这里也北京著名的老牌职高--劲松职高,
嗯。。闹也是出了名啦
看了冯唐写过的“垂杨柳”,
才觉得劲松这里也是我们的“小宇宙”,
因为过了劲松桥再向东,真是农村庄稼地哦,
不过,比起胡同的灰墙青瓦,
虽然没有大客厅,没有气派的走廊,
洗澡也只能在不到2米长的狭小厕所里,
但能住进这边的楼房,还有小区,
已经是倍儿高兴、忒有面儿的事情了,
而且这里还有同复兴门一样的彩虹桥,
傍晚的劲松桥和二环的光明桥热闹非凡,
敲锣打鼓跳舞的大妈
恐怕是今天广场舞大妈的鼻祖了。
至于中街的劲松“鬼楼”的传说,
赶上的时候就已经是传说了,
据说84年左右北京发生了件大事,
住在劲松附近的,个个都是人心惶惶的。
大家都在传说,说相声的李老住的那幢楼闹鬼,
每当天擦黑,一进那个楼门儿,
传说就能听到凄惨的哭声,
还能看到周围鬼火闪烁蓝色的光,
楼道里的照明灯也忽明忽暗的,足已吓破人胆。
而到了夜深人静进入梦香时,楼外却是嘈杂声,
一出门,立刻静止,您说是不是神乎其神的,
还有一老奶奶说见过楼门口披头散发的女子。。
当时可是报纸都刊登了,
闹得是满城风雨,也不顾上家长的恐吓,
听说那时胆儿大的同学偷偷去过此楼。
那时还没有声控灯,走上几级台阶,
楼道灯突然亮了,大白天,没有去拉灯绳儿。
个个都是惊恐万分,不约而同的撒丫子就跑了。
后来报纸上发表大量的文章辟谣,
同时也派过警力守卫过,解释说:
鬼火是因为磷在空气中燃烧,
鬼哭是因为楼道里的共振造成的,
反正一切的怪现象都有个合理或不合理的解译。
不管怎么样吧,此后鬼楼的鬼事倒是越来越少了。
有人说住宅区并不是一栋栋刻板的建筑,
它们是带有感情色彩的,
是每个人每时每刻生活、产生行为和心理的地方。。。
到今天,劲松街道两旁的树枝遮盖的样子
也如同老胡同里的样子了,
但是,这里已经成为北京外来人口聚集地之一,
楼道里的小广告遍布,
街道中的三镚子到处窜,
乱的有点让人烦,
真的希望这里曾是北京曾经的最标准化的小区
别再变样了!!!
声明:本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出处以真实情况为准,本平台不对因使用本文章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最终解释权归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