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为什么不读诗
现在为什么没人读诗?你也许会说我在胡说,因为中国现在诗人的数量,每天生产的诗歌足以胜过以往任何时候,每年的各种诗歌比赛,活动,研讨会真是蔚为壮观,怎么会没人读诗?可是的的确确在我们身边读诗的人不多,你说的这种种现象很多人不知道!他们压根就没听过,多么讽刺!诗歌为什么会越来越这样尴尬?我想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外部环境。没时间,生活节奏快,整天忙于追名逐利。现在,大多数人读书都难,据说中国人年人均读书量不足五本,包括畅销书在内,何谈诗歌?况且现代诗歌在中国古典诗词跟前总是缺点魅力。如今这个时代大家都叫网络时代,读图时代,盛行碎片化阅读,物质极大丰富,获取信息的方式、速度和以前没有可比性,但是人人都没有耐心,很少有人能耐着性子把一篇文章看完,大家都干什么呢?上快手,刷抖音,玩QQ,聊微信,拉头条,逛淘宝,直播,围观,还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App,我们的手机被这些东西占的满满当当,我们的时间和生命被这些动西消耗的所剩无几。走在大街上,公共场所,到处是新时代的网民,这就是我们普通的大多数,这就是现实的世界。这样的世界里注定大多数人是没有耐心的,人们宁愿被浅薄逗地哈哈大笑,也不愿意花时间去关注严肃。人们被惯的没有耐心,所以读图,看视频,以至于稍微长一点的视频都看不下去,一看文字就像往下拉到结尾,大多数人是不是注重过程的,他们只在乎结果。我自己就这样,一看公众号上的文章提醒需十分钟看完,就马上放弃,或者快速划屏,看结尾。
二、读者的问题
诗歌实际上对读者的要求比较高,尤其现代诗,读者在阅读时需要有丰富的感情,需要调动自己的联想,跳跃,移情,各种情感和生活经验,除此还需要有一定的鉴赏力,像欣赏书画一样,懂了,才能看出好坏,可是大众不都是具备这些条件的人,或者具备但不够深入。何况读诗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明白诗歌的用典,言语,等等,很多诗需要专家解读才能让人明白,何况一般人?
三、诗人的问题
诗歌一向是高雅文学,有人说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的确如此。在古代,诗歌的写作、普及,一向只在文人士大夫之间,尽管有民间的参与,但话语权掌握在文人手中,而相对于普通大众,文人士大夫是少数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一直是小众的。诗歌的技巧,语言,韵律,与其他的文学样式大不相同,这就让它变成一项技术活,一般人掌握不了。尤其是古体诗歌的创作,诗人必须要遵循既定的形式,遵循特定的韵律,因为这些都是古体诗的标志,是它区别于别的文学体裁的象征,是它的风格。可是风格的反面就是模式,任何模式化的东西,最后都变得枯燥,失去他本来的面目。古体诗的写作,为什么它的韵律一定要《中华新韵》、《词林正韵》等等一类韵谱的限制,不遵守就是打油诗,就是不上道?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严格遵守?当然说这话,有点替不懂韵律的人遮羞的一面,可是懂了又怎样?按照这个范式,按照这些韵书,诗词走入了死胡同,甚至有的人为了押那个韵而强行把一个并不合适的字往诗里面塞,明明使用这个词非常好却硬找一个押韵的字强行塞进诗词里面,造成诗歌读起来拗口,生硬,不知所云。另一方面就注定古体诗写作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可悲的是我们的古典诗词的模式已经很成熟了,什么都写尽了,我们还能表现什么?有人说旧瓶装新酒,关键是装得下吗?时代在变,几千年来语言的读音、词语也在发展。不说远的,现在的方言和三百年前绝对不一样。三百年前的读音,三百年前的韵,现在怎么读?很少有人知道。我们的读者都是说普通话长大的,普通话里的音和以前的音有很大不同,我们不变化,还是用旧韵,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读起来韵律全无,半路走气,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这里的“斜”读“xia”,这才押韵,可是普通话里这个字“斜”只有一个音“xie”。
词语也在变化,看先秦文学,按照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说的,最早就是从劳时的号子里来,因此一个字的“吁”也可以叫诗歌,因为“吁”也是一个情绪发泄的过程。后来诗歌就变成两个字,比如远古时代的猎歌《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到后来的三字一句,四字一句的《诗经》,再到五言,七言,再到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直在变。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的文学,所以诗歌不变的话,还能走多远?
好诗必定是描写人类共通的心理,生活,任何离开大众的写作只能是诗人自己的风花雪月,自言自语,注定离大众越来越远。而可悲的事实是现代诗歌经常这样,有一些诗人故弄玄虚,自说自话,说一些奇怪的话语;本来现代诗歌读起来就有难度,别人就不爱读,现在再这样一弄就更加不懂,那何谈诗歌的发展?写诗的人很多,尤其现在,自媒体,人人是写作者,发表的渠道非常多,可是读诗的人很少,因为读不懂,很多时候你自以为写出了全宇宙最好的东西,可是别人会说你写的真好,可惜我读不懂。多么悲哀?很多人其实并不喜欢现代诗歌,因为太散,读不懂,看半天味同嚼蜡,一点都感觉不到美,打动不了人的心,云山雾罩的!诗歌的特性注定它不能一味地调侃,严肃才是她的本质,就像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家都觉的得优美,都喜欢说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是为什么他在诗的开头说是“从明天起”而不是“从现在起”?很少有人去想,也很少想的通。在这样一个泛娱乐化的年代,诗的严肃性,对人是一种负担。人的压力很大,需要一个宣泄的渠道,严肃会往往让人感到沉重。
然而诗歌有没有希望?有!现在是诗歌的机会,不知诗人们能不能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