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赏 | 仰韶文化鲵鱼纹彩陶瓶
石岭下文化彩陶因其纹饰线条流畅,图案精美,器形雅致,而深受收藏者的喜爱。鲵鱼纹彩陶瓶(现存甘肃省博物馆)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件。这件鲵鱼纹彩陶瓶为一级文物,通高19cm,口径6.8cm,底径7cm,腹径14cm,重430g,为武山傅家门种谷台遗址出土,属于最精美的石岭下彩陶器。这件彩陶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从农家摆件走向了神圣的殿堂,成为引人注目的国宝。
那是1972年的一天,当时县文化馆干部樊荣华下乡。在马力街上看打篮球,有个姓白的大夫走过来,对樊说,我在傅家门收集到了一个彩陶罐,彩绘图形像娃娃鱼。樊说:“那咱们到你家看一看。”两人骑着自行车去白大夫家。走进家门,慧眼识珠的樊荣华看到这个不同凡响的鲵鱼纹彩陶瓶,出于职业习惯,他说要把这个瓶儿收到县文化馆去。白知道樊是武山有名的书法家,提出要樊写幅四条屏交换。樊荣华朗声答应,当场挥毫成交,造就了一段墨宝换“国宝”的佳话。
这件鲵鱼纹彩陶瓶的纹饰为人面鱼身,双目圆睁,炯炯有神,张牙舞爪,呼之欲出,四肢弯曲,尾部尖细,躯体健硕,形象生动。其典雅的器型,精美的图案,让观者无不赞叹。与被称为“华夏第一龙”的甘谷西坪遗址出土的鲵鱼纹平底瓶相比,无论是人首的面部表情,还是四肢与爪,更加显得形象逼真,少了一分狰狞感,多了一分写实性。躯体满绘的网格纹显得更加规整饱满,有了鲜明的几何图形特征。有学者认为鲵鱼纹是对娃娃鱼的真实描绘,表现的是一种自然的物象;有的认为鲵鱼纹是伏羲文化的体现,人面鱼身就是伏羲人首蛇身的写照,是先民对人类起源认识的一种反映;有的认为鲵鱼其实就是龙的化身,渭河一带是龙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鲵鱼纹彩陶瓶反映了龙图腾崇拜思想,对研究龙图腾的演化有重要意义。不论那种说法,都掩不住其穿越历史的熠熠光辉,引人遐思的艺术魅力和无尽神韵。
石岭下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武山县城关镇石岭下而得名。以石岭下文化为主的武山傅家门种谷台遗址因填补了石岭下文化研究无祭祀坑的空白,以及发现了动物骨骼上刻划的“—”、“|”、“+”等符号,为研究文字起源提供了证据;尤其是改变了仰韶文化只有红色纹饰的装饰手法,发明了黑红两彩的图饰,成为中国美术史的源头之一,备受学界关注;而鲵鱼纹、三羽冠(鸟头纹)纹饰具有中国龙凤文化图饰的显著特点,使之成为研究龙凤文化源头的重要文化遗存。
这件鲵鱼纹彩陶瓶,显示出五千多年前武山一带先民的艺术水平,及石岭下彩陶的无穷魅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信仰。(天水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