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1个城市群定位分析:成渝首次跻身四极,西安前景光明
近日面向2035年的中国交通规划纲要发布,这不仅是一份交通全方位规划,也是对城市群和都市圈的规划。
交通强国背景下的中国城市群:
国家对城市群规划的依据有两个:1、区域发展战略;2、国土空间保护。既考虑各地区经济和城市发展水平,还要避免占用耕地。山地面积较多的南方地区在城市群规划中占有巨大优势,而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地区的城市不可避免地为保护耕地而牺牲, 这也是为什么四大顶级城市群有三个在南方的原因。
一、世界级城市群
1、京津冀
从先天条件来说,京津冀城市群不下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人口过亿,高校云集,不缺劳动力和人才;北京的科技和创新实力全国第一,天津和河北的工业实力不容小觑。为何三者结合却没产生1+1+1>3的效果?个人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京津冀在经济协作上有问题,没能以“产业链”为核心构建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论是长三角还是珠三角,区内城市一起构成了很多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而京津冀的城市各自为战、各行其是,缺乏统一规划和协作,产业碎片化,难以形成聚合效应。
出路:推动经济一体化,以“产业链”为导向构建“合作型”经济共同体。
2、长三角
长三角城市群面积越来越大,上海到合肥的直线距离达400公里,无论交通多么发达,因距离而产生的响应速度延迟必然导致经济效率下降,所以长三角城市群应该重新设计架构,在长三角内部再细分出几个都市圈,上海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通过城市群和都市圈嵌套,达到强强协作的目的。
出路:通过推进都市圈建设,推动城市群发展。
3、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的情况比较复杂,两种社会制度、出入境口岸、行政管辖权限制了一体化进程。所以粤港澳大湾区要想从规划变成现实,必须解决这些看不见的屏障。上策是推动港澳角色正常化,拆除边界墙,自由进出,经济一体化;中策是采取霍尔果斯模式,各自出土地,在边界建设半封闭型合作示范区,共同制定管理制度和合作模式;下策是在广东建设几个粤港澳产业园,作为港澳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
出路:只有上策才是唯一出路。
4、成渝城市群
这次成渝城市群被定义为中国一极,是成渝正式上升为国家级战略的标志。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我认为原因如下:1、国际化,成都和重庆在全世界都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国际认可程度高;2、文化,川蜀是中国文化特色最鲜明的地区之一,川菜、火锅、川剧、大熊猫、名胜古迹等都非常有特色,做大做强成渝有利于中国文化复兴;3、教育,成都和重庆是中国重要的科教中心,是吸引东南亚留学生最多的地区之一;4、地形,成都-重庆以山地丘陵为主,推进城市化不会占用太多耕地;5、西部振兴的需要。近日成都-重庆宣布将携手申办奥运会,这也会推进成渝城市群的发展。可见,成渝城市群成为中国第四极,并不意外!
出路:大力发展眉山、乐山、资阳、内江、自贡、泸州、宜宾等城市,夯实城市群基础。
二、国家级城市群
1、长江中游
长江中游城市群最大的问题是城市密度不够,经济协作不紧密。武汉到长沙300公里,中间只有一个岳阳市算大城市,而武汉到南昌260公里,中间一个大城市没有。现在谈长江中游城市群言之过早,应先推动武汉都市圈、长沙都市圈、南昌都市圈三个都市圈形成,然后以此为基础,由片到面,再谈城市群才言之有物。目前武汉都市圈已初具规模,而长沙和南昌都市圈都还只有雏形,应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来加速都市圈建设。建议长株潭合并成长沙市,南昌把周边的奉新县、高安市、丰城市、樟树市合并,加速都市圈内交通体系建设,吸引人口,做大都市圈经济,十年后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成。
出路:推动长沙、南昌都市圈的形成。
2、山东半岛
本次交通规划,山东半岛城市群只有青岛获得枢纽城市地位,济南没有被提及。山东城市群经济实力和城市基础仅次于三大,缘何地位不高?我认为原因有几点:1、缺少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城市实力不够,青岛在全国也只排在15名左右,济南更低;2、交通枢纽有短板,青岛以港口入榜,但铁路枢纽进不了全国前20,济南铁路虽然还行,但也进不了全国前十;3、外部环境不行,山东面向的是日韩,而日韩是美国盟友,中日韩经济一体化受阻;4,山东半岛嵌入大海,经济自成一体,与周边省份都不紧密,辐射力和带动性不足;5、科技和创新不足,与四大城市群相比,山东科教实力明显差了一大截。
出路:强化济青,争取国家中心城市;向南与长三角融合,向北与京津冀融合,担负承南启北的作用。
3、海峡西岸
海峡西岸是一条狭长的城市群,这是地理因素造成的,福州、厦门、泉州固然发达、民富出彩,但发展空间确实不足。
出路:成为科技创新中心和资本中心。
4、中原
地理位置很好,交通很好,城市基础也不错,但是位于平原,土地开发受限。中原城市群向东、向北、向西南都不是出路,耕地保护红线没法触碰,只有向西、向南、向西南才是机会。打造郑州、洛阳、南阳三个都市圈,全力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争取成为中欧班列四大集散中心之一。河南应该把洛阳和郑州同等对待,把郑州打造成现代的河南,洛阳打造成文化的河南。
出路:城市崛起、文化崛起、工业崛起、全球贸易。
5、关中
一带一路、中欧班列给关中平原带来了无限可能。陕西要做的:
整合西安、咸阳,合并当然最好;
打造中欧班列集散中心,成为亚欧大陆最大的陆港;
利用陕西在中欧班列上的成本优势,推进陕西制造计划;
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争取成为一带一路留学中心;
积极推进文化复兴,争取成为中国文化的旗手;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争取成为中国综合性科学中心;
打造西安都市圈,并构建以西安为核心的立体交通体系。
从发展前景看,我认为关中城市群和长江中游相当,位居中国城市群前列。
6、哈长
目前来看,聊胜于无。寒带城市群本身就有违自然规律,其次城市密度、实力都不够,根本称不上城市群。
7、辽中南
辽中南城市群曾经是中国最成熟的城市群之一,改革开放前,沈阳、本溪、辽阳、鞍山、营口、大连、旅顺都是大城市,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二城市群。现在物是人非、时移世易,除沈阳、大连外,其他城市再称大城市已很勉强。辽中南城市群要想复兴,就需要工业、科技、贸易崛起,人口汇聚,争取把东北60%的人口归拢到这里。辽中南气候条件远好于黑吉,只要经济复兴,有工作机会,东北人口会聚拢来的。渤海跨海隧道对辽宁有重大意义,看看能否推动一下。
出路:沈阳拿下国家中心城市;激活国有企业,重构重工业体系;做强文化娱乐产业;静待东北亚国际关系变化。
8、北部湾
北部湾城市群最大问题是没有强力核心城市,湛江、北海、钦州、防城港都无法承担此重任,海口对北部湾城市群兴趣不大,所以短期内北部湾主要作用还是港口。
出路:老老实实发展经济,做大做强城市,暂时不谈城市群。
三、区域级城市组团
对于第三级,纲要并没有使用城市群概念,而是“组团”。“组团”是2-5个距离较近的城市和城镇形成了小型城镇群。
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山西中部、天山北坡、兰西、宁夏沿黄、拉萨、喀什这九个城市将以1-2个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城镇为主,不追求规模,更重视交通、贸易、旅游、文化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