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黄芩汤

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涉及处方很多,可以说每一个处方都是经典,足够我们领悟和探讨学习一辈子。今天我们就简单谈谈黄芩汤

黄芩汤是《伤寒论》里面一首常用方剂,也是一首典型的两经合病处方。

首先,在《伤寒杂病论》里面涉及两经合病所导致下利或泄泻有很多条文和方剂:如太阳与少阳合病的黄芩汤,太阳阳明合病的葛根汤,太阳太阴合病的桂枝人参汤,少阳太阴合病的柴胡桂枝干姜汤,太阴少阴合病的四逆汤或附子理中丸等等。

黄芩汤方子虽小,但其在方剂学上的意义却不小。后世治疗痢疾很著名的方剂“芍药汤”,即从本方演化而来,所以汪昂称黄芩汤为“万世治利之祖方”(《医方集解》)。

首先我们现看原文: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172)”

既然说是两经合病,那就说明太阳病和少阳病的证就同时存在,没有先后顺序。但条文主要描述症状是“下利”,说明太阳表证不明显,所以不需要汗法,因重点是邪热下迫肠道,所以用黄芩一味药来清少阳邪热以和解。

此处太阳与少阳同时发病,但以少阳为主。从处方名字以黄芩为名可知。又从条文所述来看,既无太阳病见症,方中亦无解表药,从方测证,乃少阳邪热内迫、下趋大肠所致,其病机为少阳火郁,内迫胃肠,可见肛门灼热,泻下粘秽,腹痛,甚则里急后重等。

所以说黄芩汤治下利,其性属里,为实证,热证。

方证对应:下利伴口苦,脉弦(数)为其方证。

《伤寒论》条文说本方所主的“自下利”是“太阳与少阳合病”,通常情况,太阳病常用方是桂枝汤,少阳病的常用方为小柴胡汤。本方可以看作桂枝汤与小柴胡汤加减演变而成的处方,也可以看成桂枝汤去桂枝、生姜加黄芩。桂枝生姜发汗解表,今去之可知无表证;加黄芩,当有烦热和血证。也可以看作是小柴胡汤去柴胡、半夏、生姜、人参加芍药。去柴胡,当无寒热往来,去半夏、生姜当无呕吐,若有呕吐,还当加之,如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汤

组成: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看黄芩量比芍药量大,说明少阳里热,内迫肠道较重。

在《神农本草经》上是这样记载黄芩的“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芍药、炙甘草如果用于缓急止痛,量要相等。如果肌肉孪急疼痛厉害,两药量要大,如芍药甘草汤都是四两。只有大剂量,且量相等,才会达到理想效果。

小柴胡汤条文讲,若腹中痛,加芍药,去芩。因此证有中焦虚寒,故去黄芩以防苦寒伤中。由此断定:黄芩汤指征:临证中以口苦为指征,脉弦为特色来辨其方证,其人多有腹痛。

运用:

如果发热:加葛根,就类似葛根芩连汤了;

如果伴食积:加炒山楂,因炒山楂及消食,还可以止血止泻;

如果腹胀:可以加槟榔理气除胀;

如果血便严重:可以加阿胶或地榆或口服云南白药胶囊。

运用注意事项:下利初起有表证及虚寒性下利,不宜使用本方。

下面就黄芩汤和黄连阿胶汤进行简单相比较:

黄芩汤实际是黄连阿胶汤少黄连,阿胶、鸡子黄。

黄连阿胶汤除治疗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外,还可以治疗下利或便脓血伴失眠,烦躁,舌红无苔者,效果很好。且古人早有记载。如《张氏医通》:《医宗必读》:黄连阿胶汤治:热伤阴血便红。

下面简单区分一下几个腹泻病机和方证:

1、葛根汤—热利—无腹痛—无汗。

2、葛根黄芩黄连汤—热利—无腹痛—喘而汗出。

3、黄芩汤—热利—腹痛。

4、桂枝人参汤—寒利—心下痞硬。

5、四逆汤—寒利—无腹痛—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萎靡不振、脉微欲绝。

以上几个腹泻的处方的病机和鉴别要点很是重要,请大家引起重视。

今晚和大家交流只是一个小的知识点,分享时间不长,重点分析了黄芩汤两经合病、组方原理、方药分析,方证对应,和黄连阿胶汤比较,以及几个合经腹泻处方简单对照等。

作者:杨兆林

你也可能感兴趣

  • 伏热腰痛,不妨试试黄芩汤
  • 黄芩汤治儿童下利伴手部疱疹案
  • 黄芩汤合栀子柏皮汤治疗漏下
  • 黄芩汤怎么用?
  • 黄芩汤方歌、功效主治与临床运用医案
  • 区分黄连汤与黄芩汤
  • 黄芩汤临床应用
打赏赞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