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的蓝金黄
《大秦赋》中的尉缭
文/ 石皓伟
我一直不明白,司马迁为何要将老子和韩非放在一起列传,或许是觉得韩非的思想里有些顺天应人不法古的成分,比较符合“道”。其实,有一个人,比韩非更懂得老子的要义,这人便是尉缭。
尉缭在严格意义上讲,也是法家,他的军事思想与政治主张,都与商鞅、韩非不谋而合。但他比其他人要高明一些,看到秦国有统一天下的机遇,就出来建不世之功,等大功告成,便立即隐退,绝不纠缠。在进退面前,他总是能保持着一份清醒,比那些作法自毙的人,不知要高明多少,以至于历史学家们连他的身世都搞不清楚。他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虽主张统一,却并不愚忠,管你什么伟大领袖,我只是做我的事,“从道不从君”,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尉缭入秦的时候,已是秦王嬴政十年。
此时,二十岁的嬴政已经驱逐了吕不韦,亲秉朝纲,平了嫪毐、成蛟之乱,国内安定团结,君臣共谋一统,形势可谓一片大好。以秦国当时的国力,灭六国中的任何一个,都绰绰有余。但如果六国合纵起来,六只鬣狗围攻一只狮子,那也是不好对付的。虽然秦人早有了“远交近攻,先弱后强,逐个击破”的基本国策,可是如何合理地执行,还是面临着很多问题。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尉缭和他的弟子们来到了秦国。初见秦王,尉缭便建议他“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深得秦王赞赏。再谈到兵法军略,尉缭从如何管理将领,如何约束士卒,战场上如何布阵攻防,如何奇正结合,讲的条理清晰,头头是道。
“先生,如何才能提升军队的战斗力?”秦王问。
“简单。修号令,明赏罚,让秦国人都知道,不耕种就没有饭吃,不打仗就没有爵位。除了种地和打仗,让他们对别的事情都丧失兴趣,这样的军队就可以天下无敌。”
“那如何管理将官呢?”
“听令的重赏,不听令的重罚。无论多大的将官,要是有战败或投降、逃跑的,就宣布其为国贼、军贼。对这种人,要处死、抄家,剥夺他的名誉,挖掘他的祖坟,把他祖宗的尸骨暴露在大街上示众,全家男女老少全部抓入官府做奴隶。不能按时报到,或开小差的,以逃亡罪论处。这样一来,将士们就内畏重刑,外轻于敌了。”
“那如何约束士卒呢?”
“实行联保连坐。根据户籍,将其编制成大小不同的单位,五人为一伍,十人为一什,五十人为一属,一百人为一闾。伍内如果有触犯法令的,同伍的人出来揭发,全伍免罪,知道而不揭发,则全伍受罚。其他的以此类推,全军上下,从士卒到将军,都要互相联保,揭发就免罪,包庇就同罪。若此,则没有不能破获的阴谋,没有不能揭发的罪恶,就算父子兄弟也不敢造次,何况战友。”
“今寡人欲灭六国,一统天下,该当如何?”
“军事的胜利,取决于朝廷的政策措施。使用武力取得的,只是将帅指挥上的胜利,不使用武力就取得的胜利,则是君主政治上的胜利。发动战争,不能意气用事。有把握取胜的就采取行动,没有把握的就坚决停止。祸乱发生在百里之内,不要只做一天的战斗准备。祸乱发生于千里之内,不要只做一个月的战斗准备。祸乱发生于四海之内,不要只做一年的战斗准备。大王欲图天下,便不能心急,必须要做长期的准备。”
“以先生之见,统一之事难不难?”
“不难。以秦国现在的实力,六国诸侯好比是郡县之君,单灭谁都不难,我所担心的,只是他们合纵。如果让他们联合起来,秦国就很有可能重蹈智伯、夫差、齐闵王的后尘。希望大王不要爱惜财物,用它们去贿赂六国的权臣,以扰乱他们的谋略,再配合军事上的行动,双管齐下,大王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六国就可以尽数消灭了。”
秦王听了这些话,豁然开朗,如沐春风。彼时,秦国不乏王翦、蒙鸷、王龁(hé)、杨端和等百战之将,却缺乏一个能在战略上把控全局的人。李斯虽然能干,但对于行伍之事,也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嬴政立即认识到了尉缭的价值,授予其国尉一职,作为总参谋长使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秦王对他言听计从,百般恩宠,吃的穿的,都用一样的,见面的时候,也总是显得非常谦卑。
凭着尉缭“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的战略部署,以及系统的“蓝金黄”计划,秦国兵锋所指,如闪电霹雳,几年间就灭了韩赵,进展十分顺利。
用“蓝金黄”反间,本就是秦国为破六国合纵惯用的手法,受害者之中,不乏廉颇、信陵君、庞煖(xuān)等名将,盖因六国君臣之间,多有猜忌。等到尉缭出来,明确地将这种临时的做法予以制度化,每年都要拿出数以万计的真金白银,派专人负责,目的明确地去砸六国的权臣和士人,使其丧失斗志。不愿意合作的,直接暗杀。
在灭赵的过程中,“蓝金黄”威力大显,得到秦国重贿的权臣郭开,几乎是按着秦王的指令,将赵国名将李牧谗死。而其他诸侯国的朝廷内部,也因为要不要出兵援赵,陷入了无休止的争论当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齐国权臣后胜,他接受了秦国的贿赂,便建议齐王保持中立,无论秦国灭谁,都概不援手,免得惹怒秦国,引火烧身。这种躺平的绥靖做法,并没有为齐国带来多久的苟延残喘,等秦军开到家门口的时候,后胜再次建议齐王放弃抵抗,束手投降。至此,全国便统一了。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秦灭六国,简直是风卷残云的事,这当然是事实,却只是一半的事实。如果没有尉缭亲自主持的“蓝金黄”计划,单靠秦军的武力,一城一地地去争夺,统一之路尚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战乱了几百年,统一早已是人心所向。但国家统一了,人民就能幸福了吗?事实证明,并非如此。统一,只是秦始皇折腾人民的新开始。
作为促成统一的大功臣,尉缭并没有沉溺于荣华富贵之中。初到秦国不多久,他便清醒地认识到,秦王其人,面相刚烈,少恩而存虎狼心。有求于人的时候,可以礼贤下士,极尽殷勤。一旦被冒犯,便会变得极其残暴,其对待敌人心狠手辣,必除之而后快。随着吞并战争的进行,尉缭越发感觉到,秦王欠缺爱护天下百姓的仁德之心,有的只是无止境的权力欲与征服欲,“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所以,这样的君主,你可以陪他共患难,绝不能与他共太平。统一之日,对于功臣来说,便是兔死狗烹之时,千万不能久待。
作为一个聪明人,尉缭非常明白自己身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以及统一之后所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所以,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夕,他便与弟子王敖等人,偷偷逃离咸阳,不知所踪。后朝的张良,见其行事,也多有所悟。
感谢遇见 感恩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