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撒谎是为了保护你啊!”孩子说谎的背后,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在《了不起的姐姐》中,演员黄奕聊到和前夫离婚后,女儿每个月会被接到爸爸那里住几天。后来她了解到,女儿在爸爸那里时,总会撒谎说她的坏话。
一开始得知这个消息后,黄奕很生气,也很伤心,觉得女儿不仅撒谎,还在背地里说她的坏话。可事后她才明白,女儿之所以撒谎,只是为了让爸爸开心,她觉得只要自己撒谎说了妈妈的坏话,爸爸就不会在网络上骂妈妈了。
原来,女儿在用撒谎的方式,保护着妈妈。
面对孩子撒谎这种行为,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都是生气着急,担心孩子会养成撒谎的坏习惯。
但其实,孩子撒谎并没有家长想象的那么严重。
小朋友是一种神奇的生物,他们撒谎的原因有很多种,如果是善意的谎言,或是充满想象力的天马行空,都是“白色谎言”,家长大可不必过分紧张;但如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而伤害别人的“黑色谎言”,家长就应该警觉起来了,要对症下药。
如何正确认识孩子的撒谎行为,这是每一位家长都需要格外重视的要点。
数据显示:94%的孩子都会撒谎
根据研究表明,大约25%的2岁宝宝撒过至少一次谎;到了4岁左右,就有94%的儿童撒过谎。
多伦多大学人类发展与应用心理学教授李康曾经就这一问题做过实验:
实验人员找了1200名2-6岁的儿童,这些孩子来自全球各处,生活环境、教育经历、家庭条件各式各样,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样本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希望可以证明孩子的撒谎行为和这些社会条件无关。
实验开始,实验人员拿出一张扑克牌,让孩子们猜一下点数,并告诉他们,猜中有奖。
就在孩子们努力猜数的过程中,看着他们的实验人员借故离开,走之前特别认真地叮嘱他们,千万不要自己擅自看扑克牌,他们一会儿就回来。
结果实验人员刚走,摄像机就捕捉到90%以上的孩子在5秒内犯规了,偷偷看了牌。但是在实验人员回来之后,问他们有没有看,只有很少的小朋友承认了自己偷看了。
由此可见,撒谎是小朋友的普遍行为,并不会因为父母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家庭收入高低有所不同。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随着大脑的逐渐发育,孩子们的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完善,他们可以开始处理某些复杂的语言或信息,但他们还没有养成相应的是非黑白的辨别能力。所以,对于7岁以前的孩子而言,撒谎行为与道德判断行为关系不大,家长不需要草木皆兵。
为什么撒谎?
先听孩子怎么说
“妈妈,我又肚子疼了,能不能帮我请个假呀?”8岁的牙牙委屈巴巴地看着妈妈。
据Professor的同事说,这已经是女儿这个月第三次这么说了。她总是以肚子疼当借口,说自己不想上学了。
第一次听到时,她还很紧张,以为孩子真的是拉肚子,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给她请了假。结果没过几天,孩子又“故伎重演”,说自己肚子痛,需要请假。
后来她观察了一下,女儿在家的时候,精神状态其实好得很,一点问题都没有。她之所以“按时肚子疼”,只是为了逃避上学。
哲学家罗素说:“儿童不诚实总是恐惧的结果。”就像牙牙,她撒谎的原因是不喜欢上学。
如果是你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同事在孩子第三次撒谎后,没有着急批评孩子,而是蹲下来问女儿,为什么上学的时候会经常肚子痛呢?慢慢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真实的需求,原来在学校里,坐在牙牙后座的男生总是玩她的头发,内向的牙牙不知道怎么办,于是对上学有了抵触。同事了解后,和学校老师进行了沟通,这件事最终得到了解决。
孩子撒谎的原因有很多,当遇到这种情况后,要先了解孩子说谎的原因,了解清楚后才能针对性解决。
理解孩子撒谎的动机
鼓励孩子说真话
陈小春在带领孩子Jasper参加综艺《爸爸去哪儿》时,有一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为了更好地呈现出亲子互动,节目组对每一位小朋友和爸爸都提出了任务要求。有一次Jasper在独自参加一项任务时,出了一些小插曲,为了不让爸爸责备他,Jasper在做完任务回来之后,对爸爸说了谎。
可毕竟“姜还是老的辣”,这一切都被陈小春发现了。为了让Jasper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陈小春问了他好几次相同的问题,但Jasper还是没有说出自己撒谎的实情。
陈小春直接“暴走”,踢飞了凳子,终于,爸爸的“震怒”让Jasper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向爸爸承认了错误。之后为了安抚受惊的儿子,陈小春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孩子之所以说谎,是因为很多时候他们做错了某件事,如果说实情就会面临处罚或责骂,所以通过谎言来让自己免责。
但纸包不住火,再完美的谎言也是虚假的,我们既要理解孩子的行为,也要让孩子明白犯错并不可怕,撒谎也不能掩盖已经犯下的错误,只要加以改正就是好孩子。同时,我们要鼓励孩子说真话。
Professor点评:
发现孩子撒谎了,先不要着急,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现象。
面对孩子的谎言,家长要循循善诱,引导孩子说出背后的真实需求,才能更好的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但不管如何,让孩子明白,说真话才是损失成本最小的方式。
点这里!快来带宝贝一起体验精彩瑞思课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