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从祭祀祖先到“全家福”,读懂家庭价值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4月4日21时35分,清明节。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节既是节气,又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
中国的不少传统节日如除夕、冬至等节日都是要祭祖的,而清明扫墓祭祖更为民间社会所尊重。这种体现了祭祀、怀念祖先的准宗教礼仪,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孝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美德,道德规范与准宗教礼仪的都显示了维持家庭、家族的稳定和凝聚力的特性。
在孔子的“克己复礼”所向往的周礼,是指分封制、宗法制和井田制三大制度所维系的西周社会秩序。其中宗法制度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族组织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保证血缘贵族世袭统治的政治形式。
周公在完善宗法制度的同时制定了礼乐,提出用礼制与法律来治理国家,通过规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礼法,来维护稳定的社会统治秩序。
礼与刑、法都不同,它不是掌握权力者随意制定的,而是某种习惯法。因而,生活在家及由家构成国家的人们,是享有一定自由和权利的。
周公制定出的一套调整宗法人伦制度和行为规范体系,为中国几千年的“家”文化奠定了基础,周公被称为是中国儒学的先驱。
但是,当东周进入战国春秋时代,君主专制主义的开始出现。这些专制君主不断践踏礼,打破了宗法制度家族的结构。最典型的是秦国,秦王让人民在自己面前平等,当然也剥夺了家和礼赋予他们的全部自由与权利。
此后的中国历史就处于两种力量的长期互存状态:一种是专制的蛮横力量。它试图把所有人置于自己的直接统治之下,总是要破豪强之家,总是要编户齐民,总是要在社会广泛的范围内均贫富,仅以军功或科举功名作为分配资源的唯一标准。法家就是其代言人。
另一种力量则试图恢复“家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支配地位,以调和、抵制君主的专制权力。尤其是民间社会则一直试图维持自己的完整性,在家庭内部建立完善的教育、救济、救助体系,包括独立地在家族内部从事宗教、准宗教活动。这正是儒家传统思想。
因此,儒家非常重视丧祭之礼,他们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认为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
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祭祀祖先成为越来越广泛的民间传统。清明祭祀是文化表达,是感恩先人、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清明节成为传承信仰、家庭人伦的重要载体,清明扫墓祭祖习俗经历代沿袭已成为固定的礼俗主题。
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恭敬地祭祀远代祖先,就能使民心归向淳厚了。)
清明节给了人们从容祭祀祖先的机会,通过祭祀祖先这样的宗教性活动,不断地强化家庭成员对于本家族美好传统的共同体记忆,增强成员的凝聚力,从而使家庭、家族、宗族之类的小共同体能够获得更大程度的认同和忠诚,让家人的心灵靠得更近,让家族、家庭的美好传统给家庭带来更多安宁、幸福。
这些努力使小共同体的“家”有能力支配更多资源,从而有能力保持其相对于权力的某种独立性。这些小共同体“家”客观上限制了专制君主权力的范围。
《程文德题文林郎案山公夫妇像》,纸本设色,180x92cm,187x93cm,明中期,大观文化馆藏。
由于祭祖活动,也就产生了表现昭穆有序的祖宗画,祖宗画从单一人、一对夫妻到一个家族。这些人物画最大特点是,完成后并不会经常对外展示,仅在家族祭祖或特殊时间点才拿出来。
《王氏家族祭祖图》,清乾隆五十八年,纸本设色,182×141cm,大观文化馆藏。
在清乾隆五十八年《王氏家族祭祖图》中,画面围绕一位人物的成长历史来讲述。最底部是他当官后,光宗耀祖回来祭拜的热闹场景;经过一扇门后,便是其中年时期,一直到进入祖宗牌位前。其次,想象的祖先面貌,营造子孙繁荣的热闹场景 。
《秦氏家族祭祖像》,绢本设色,188x126cm,清中期,大观文化馆藏。
清中期的《秦氏家族祭祖像》,将当时生活也一并入画,包括最小儿童在门前玩耍的真实场景,到五世同堂的祭拜。祖先人物形象通过印象或想象而“绘影图形亦是神灵之所依”。
全家福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家”文化也影响了我们的近邻日本。
“木村伊兵卫摄影奖”是日本最重要的摄影奖项,以表彰每年的新生代摄影师而著称。2009年,年仅29岁的摄影师浅田政志以一组精心策划的“家庭写真”《浅田家》脱颖而出,获得第34届木村伊兵卫摄影奖。
浅田政志的《浅田家》堪称妙趣横生,这名年轻摄影师调动起全家人,共同发挥想象力,爸爸妈妈哥哥弟弟一起来玩角色扮演,在不同的场景下构建一个又一个充满故事又戏剧性的画面:从胃口王大赛到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从消防员部队到街头黑帮,这一家人的表现绝对让你忍俊不禁。
2020年10月2日电影《浅田家》上映。以摄影师浅田政志的写真集《浅田家》和《相册的力量》故事改编,这部影片耗时七年才制作完成,在三重县实地取景拍摄。从浅田政志的摄影大师成长之路,浅田一家的温情故事,以及灾区照片保存馆的趣事。这三条故事性单拎出来都足够拍成一部完整的电影,而影片用全家福——非常合理的逻辑联系将他们缝合,将他们融合在一起。
4月4日清明节,我想起2013年1月24日上午10时驾鹤仙去的父亲,也想起属于父亲、母亲、我、弟弟四人的全家福。是我拍摄的全家福,记忆中只有一张,是在扬州瘦西湖,照片存放在扬州的家中,这些照片都是我拍摄的和冲洗的,那是年轻时的爱好,也是30多年前的生活记忆。相比《浅田家》,心中充满了惭愧和内疚。
家——始终是人们磨灭不掉的印记,它承载着所有人对生活的最终幻想和归属。
请朋友们有时间多拍几张全家福照片。
4月4日清明节,读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