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 28cm x 42cm 纸本 第285窟 西魏
伎乐飞天 32cm x 24cm 纸本 第428窟 北周
伎乐飞天裸上身,着长裙,飘带向后飞扬,身躯向下俯冲,双手握竖笛在飞行中吹奏,画面色彩对比强烈。
散花飞天 68cm x 46cm 纸本 第203窟 隋代
吹笛飞天 68cm x 46cm 纸本 第329窟 初唐
吹笛飞天 31cm x 24cm 纸本 第158窟 中唐
吹笛飞天伴随着无数香花、璎珞、微妙染彩,拖着长长的飘带纷纷扬扬,轻盈地飞来,仿佛要降临人间。
佛陀像 67cm x 50cm 纸本 榆林窟第25窟 盛唐
佛陀头饰螺髻,绿色双眉和胡须的技法由西域传入。佛陀披绿色巾肩,着暗红色袈裟,双手作法印,结跏砆坐于莲台上。
/供养人/
女供养人 68cm x 46cm 纸本 第9窟 晚唐
此菩萨面相方阔,修眉大眼,小口长耳,右手持莲华,左脚趾长而失理,与右趾不相称,但并未失去端庄秀丽的美感。
供养人像 65cm x 80cm 绢本 第9窟 晚唐
第9窟是张承奉开凿的洞窟,前排三供养人是张的家属。三女供养人衣着华丽,圆润的脸上贴画钿,满头金钗,侧面五婢女表情体态各异。供养人中间有一顽童,右手执竹,骑“竹马”,颇有情趣。人物造型准确,线描细腻,色彩丰富,画面人物富贵典雅。
女供养人像 30cm x 23cm 纸本 榆林窟第16窟 五代
女供养人头饰上插鲜花,颜面淡红色微染,曲眉、细眼、红唇,着交领红边绿衣,面部神情流露出少女的天真和秀气。
女供养人 204cm x 112cm 布本 第98窟 五代
女供养人白肌肤,略施微染,曲眉,两目平视、鼻直、红唇、两鬓包耳,头饰中卧有金凤、簪、钗数只,服饰色彩华丽,体态丰满富贵,神情慈祥平和,庄重地站立于地毯上。
菩萨 41cm x 26cm 纸本 第272窟 北凉
菩萨文静、高雅,双目下视,上身微侧,左手作法印,右手贴膝,足踏莲花。头戴三珠宝冠,冠带飘举,颈挂项圈,肩披彩巾,腰系白色长裙,土红地色,形成对比色调。
伎乐菩萨 37cm x 26cm 纸本 第220窟 初唐
伎乐菩萨交腿而坐,上身斜披长巾,头戴宝冠,神情专注,双手击打腰鼓。
南无虚空藏菩萨 176cm x 89cm 布本 第217窟 盛唐
画中菩萨头戴宝珠冠,披巾长垂,着红裙,双手在腹前作法印,脸面已氧化变色。技法采用墨色钩描菩萨形象,用墨浓淡得体细腻,色彩用青、绿、朱等色交晕,显得非常华丽富贵。
金刚舞菩萨 68cm x 46cm 纸本 第14窟 晚唐
菩萨跏砆坐于莲台,右臂侧平举,左臂前伸,双手作法印表示舞姿。
供养菩萨 68cm x 68cm 纸本 第465窟 元代
菩萨全身绿肌肤,项饰重环珠串,斜披璎珞,手持莲花,眉棱高广,下颚突出,色彩艳丽,显然受到印度、尼泊尔密宗佛教艺术影响。
天王 35cm x 20cm 纸本 第285窟 西魏
天王肌肤肉红色,头略低,两眉八字,右手握宝箭头,穿铠甲,着绿裙而立。
天王 35cm x 40cm 纸本 第285窟 西魏
两身天王手各执兵器,身着铠甲,双脚立于莲花上,形象勇猛威武。莲花藻井 40cm x 40cm 纸本 第389窟 隋代莲花藻井为正方形。中心置八瓣莲花,外围六层边饰环绕。
莲花法器藻井 37cm x 37cm 纸本 第360窟 晚唐
藻井结构方形,藻井中心由四法器组成莲花小方井,小方井外围由佛和菩萨、小花瓣、菱形纹、自由卷草、卷草、法器和最外层幔帷共七层环绕,构成了莲花法器藻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