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刘备为什么要鞭打督邮?

《三国演义》对我们的影响实在是太深了,就算你是个学渣,也能说出来三国里面的人物和事情,就算自己不感兴趣,也时不时地会听到别人在讨论三国的人和事。

多了解的历史本来也不是坏事,但《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尽管是三分虚构,七分真实,大体上还是历史的方向还是不错的。

但在具体到人物的处理上,却经常是漏洞百出,张冠李戴,有些甚至是作者为了凸显人物的性格,故意把事件给搞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张飞鞭打督邮的事。

小说里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张飞的性格鲁莽,但在真实的历史中,鞭打督邮的却是刘备,但实际上刘备也不是个易怒的人。

尽管真实的历史中,刘备也会发怒,但是在那样的情况下,你鞭打朝廷命官,显然是冲动的表现,三国之中,只有刘备完全是草根出身,一生混社会的本事早就炉火纯青,他是不会无缘无故发火的。

那么卖过草鞋的刘备,为什么会鞭打督邮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要首先弄明白督邮是个什么官,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你说不定也会打督邮。

督邮是什么官,督邮其实是一类非常特殊的官,中国的官僚系统成熟得非常早,秦始皇统一全国,就已经建立了一套非常复杂搞笑的官僚体系。

古人非常聪明,他们知道权力如果没有监督,就会滋生腐败,所以在建立复杂的官僚体制的同时,与之配套的对官员的监督体制也就诞生了。

督邮就是国家监督体系的官员,属于百官见了都要害怕的角色,那既然这样,刘备就更没有鞭打督邮的理由呀,这比一般的朝廷命官还要厉害呀。

这就要说到古人的另一项智慧了,古人的官僚体系,为了起到监督作用,派驻一线的监察官,同朝都是年轻的,资历浅的,在当地没有根基的,只有这样才不容易与被监督的官员串通一气,在当地也没有那么多的复杂关系,而且一般都是中央或者省部级直接派驻,实行轮换制。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特点,那就是一线的督邮官资历都普遍比较浅,说话也通常会更蛮狠没有礼貌一点,换句话说,朝廷就是希望用这些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说话都客客气气的,那还干什么监察官员。

所以在古代官场,没人喜欢督邮,因为他们资历浅薄,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被资历深厚的官员看不起,但是他们的身份又很特殊,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引发官员的不满。

刘备打督邮,就是这样一个背景,有点教训一下年轻小辈的意思,如果是个正常的官员,年纪一大把,那刘备如果把他打了,有点不道德的成分在里面。

而且在当时的官场,督邮是个人人都讨厌的角色,所以刘备打了督邮之后,他刘皇叔的名声并没有因此受到损害,不像曹操,杀了孔融名声受到很大折损。

古代与现代相隔很远,很多时候我们如果不了解背景,其实很难真正理解古人为什么会这么做。比如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很多人都不理解,上面派人下来监察工作,让陶渊明穿得正式一点,陶渊明怎么就勃然大怒了呢。

陶渊明的故事很多人都很熟悉,但实际上都理解错了,陶渊明也是个要吃饭,要生存的人,官场的规矩他又不是不懂,我们来看看原文,魔鬼往往藏在细节里: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注意看,要陶渊明见的官员是谁呀,是督邮,又是个监察系统的官员,又是个资历非常浅薄的人,陶渊明把理由说得很清楚,只不过我们没有注意看,都理解错了。

陶渊明说了,不愿意侍奉乡里小人,注意,这里说的乡里小人,并不是指的是他的道德评价,而指的是他的资历非常浅,是个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人。

中国的读书人,自从秦之后,一直都有一个矛盾,那就是儒家传统和官僚体制之前的矛盾,按照儒家的传统是,要尊老爱幼,尊尊亲亲是必要的理解,你见到比你年长的人,要行礼要表示尊敬,这是儒家的要求。

但是在官场上,却是以等级论尊卑,但正常情况的下的官僚体系,你熬到什么资历,差不多都有对应的年纪,尽管有时候有冲突,但不是很突出。

不如说你是个太守,正常情况下,你的年纪肯定是要比一个县令年纪大的,熬资历也是官场的规则之一,但是监察系统不是这个规则,我们刚说过,他的一线监察人员,用的都是刚毕业的年轻小伙子。

于是矛盾就出现了,陶渊明按照儒家的礼仪,不愿意穿戴整齐的迎接拜见一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所以他干脆就辞官了,如果换成一个德高望重的太守,让他去拜见,他肯定是愿意去的。

所以陶渊明的故事,告诉我们,了解时代背景是很重要的,陶渊明并不是无原因为五斗米而折腰,他只是不愿意向年轻人折腰而已,他觉得这样实在是有损尊严。

关于年纪和职级的差异,你遇到过什么印象深刻的,欢迎留言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