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是腾讯云的杀手锏?

大数据产业创新服务媒体

——聚焦数据 · 改变商业


在中国云计算市场,腾讯云长期坐着第二把交椅。但是,这两年华为云发展太快,把腾讯云挤下来了。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Canalys 发布的数据,2020年Q2,华为云以15.5%的份额已经冲到行业第二,把腾讯云斩落马下。而且,华为云的份额还一直在提升,2020年Q3华为云市场份额提升到16.2%,Q4提升到17.4%。腾讯云的市场份额只有14.9%,比华为云低2.5个百分点。

腾讯云是不是不行了?

非也。

SaaS代表着中国云计算的未来,而微信小程序将给腾讯云在SaaS领域带来关键竞争优势。某种程度上,微信小程序是腾讯云亟待开发的“金矿”。5年以内,5G网络破除带宽瓶颈,小程序将迎来又一轮爆发。届时,微信小程序将实现“破圈”,将可能出现大量B端小程序,作为SaaS引擎,拉动整个腾讯云的发展。

这篇文章,我们先从宏观和微观(企业上云价值)角度,来说明为什么SaaS代表中国云计算的未来。然后,分析微信小程序在构建SaaS生态方面的优势,以及目前还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最后,探讨微信小程序对于腾讯云的价值,以及腾讯云不一样的发展道路。

SaaS才是云计算最强劲的引擎

中国云计算与全球市场相比,有三个鲜明的特点:规模小、增速快、结构不合理。

依据Gartner和中国信通院的数据,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2253亿美元,中国990亿元人民币。以美元兑人民币6.4的汇率换算,中国云计算市场只有全球的6.8%。但是在2020年,中国公有云增速43.7%,超过全球19.7%增速的两倍。

与其他很多行业一样,中国云计算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底子薄,成长快”。

不过,与总量差距相比,更让人担忧的是中国与全球云计算市场在结构上的巨大差异。

总体上,以美国为首的国际云计算市场,都呈现“倒金字塔”特征——SaaS占比大于IaaS。而中国却呈现“正金字塔”——IaaS大于SaaS。

中国与全球云市场结构对比 数据来源:Gartner 中国信通院

这个巨大的差异,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中国的云计算市场很可能走偏了。中国云计算有两个隐忧:一个是数据中心过剩;另一个是过分强调私有云。要知道,云计算的本质是将计算资源服务化,其根本是以服务的方式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应用软件服务,而不是多建几个数据中心,更不是简单把企业原来的自有机房以私有云做一遍虚拟化。

总体市场的差距,可以通过快速成长来弥补,但如果方向走偏了,差距就会越拉越大。

大体上来看,企业上云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租用IaaS厂商的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服务,自己搭建业务系统,另一种是上线各个SaaS企业提供的财务、人力、ERP、CRM、BI、OA等云服务,企业不直接面向服务器等基础设施,SaaS企业租用IaaS服务。

大型企业往往两种方式都会采用,既租用IaaS资源,也会采购第三方SaaS服务。而对于中小企业,往往就是直接选购SaaS应用,不直接与IaaS层发生关系,由SaaS厂商去租用IaaS资源。

思科预计到2021年,云计算工作量和计算实例总数中的75%将采取SaaS模式,SaaS将继续主导云服务的发展。依据咨询机构Blissfully的数据,美国企业在SaaS上的支出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

美国企业平均年化SaaS支出 单位:美元 数据来源:Blissfully,2019 SaaS Trends

SaaS服务的繁荣,将带动整个公有云市场。云办公、云学习,玩游戏、刷抖音、点外卖、线上购物,后面都是云计算在支撑,“用云量”在扩大。可以预见,中国未来的云市场将是得SaaS者得天下,谁建立起最丰富的SaaS生态,谁就可以构建起最强的竞争壁垒。

从降低成本到创收,企业上云的三重价值

上面从整体市场角度分析云计算的市场走向,接下来我们从微观(企业)角度来探讨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云计算。

要预测云计算的未来走势,我们需要回到本质问题上来看——企业为什么要上云?上云是有成本的,任何云厂商都必须为客户创造价值,才能获得客户的青睐。

大体上来看,云计算给企业带来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降低IT成本、提高业务和管理效率、赋能业务创新。

第一,降低IT成本

对于云计算的价值,最直观的就是降低IT成本,包括降低IT软硬件系统的建设成本和拥有成本。

一方面,企业不再需要购买服务器,也不再需要自建机房,这会为企业省下一大笔初始IT采购和建设费用。云计算,让企业在获得计算资源方面实现“以租代建”。在软件方面,也以订阅服务的方式,避免一次性的软件购买支出。这不仅降低了企业在IT设施建设上的成本,也避免了一次性大量的成本支出,有助于减轻企业在短时间内的资金压力。

另一方面,IT软硬件系统建设完成后,还需要持续不断的运营维护。尤其是大中型企业,自建数据中心需要自建运营团队来运营相应的软硬件资源。换成租用云资源之后,大大减少运营支出。

降低IT成本支出,是云计算最直接的价值,也是最初级的价值,这部分价值主要通过IaaS来实现。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云计算市场以IaaS为主体,与以SaaS为主体的欧美市场相比,的确是要落后一个段位。

第二,提高业务和管理效率

比降低IT成本更高级一点的价值,就是提升企业的业务和管理效率,这主要通过应用软件来实现,也就是SaaS层。

某种程度上,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效率提升,是对人力成本的节约和替代,企业面临IT成本投入与人力投入之间的权衡取舍。比如财务方面,财务系统带来的效率提升能减少财务人员的成本投入。美国的人力成本昂贵,是推动企业大量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原因,而中国劳动力的极大丰富以及低廉的人力成本,造成很多企业倾向于采用“人海战术”,信息化建设动力不足。

中美人均GDP对比 数据来源:快易理财网统计

但是,这一态势正在快速改变。

一方面,人力成本不断上升。依据兴业证券分析报告,从1995-2015这20年间,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增长要大大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也就是说,“人海战术”越来越不划算。

1995-2015年中国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成本年均增长率 数据来源:兴业证券分析报告

另一方面,摩尔定律带来的计算效率提升,云计算带来的计算资源成本下降。一升一降,中国迎来人力成本与信息化建设成本的拐点。以财务领域为例,金蝶的ERP SaaS软件一年年费,相当于一个财务人员的年均工资,IT换人已经在很多领域具备成本优势。

通过以上云为主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带来效率提升和人力成本节省,对于越来越多企业变成了一件迫切的事情。要实现这个目标,单纯依靠IaaS提供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核心在于通过SaaS应用实现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改造,提升企业的数字化程度。

SaaS应用的发展,需要依托PaaS平台,提升应用软件的开发效率。尤其是以容器为核心的云原生应用,正在掀起一场软件革命。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功能模块化、组件化,以此来兼顾软件产品的标准化和企业需求的定制化。

C端用户的需求,往往同质化程度高,可以通过标准化的产品来满足绝大部分用户需求,比如数亿人都用的同一个微信、淘宝、支付宝、抖音等。而B端用户的需求却具备高度特异性,尤其是大型企业,其业务和管理系统纷繁复杂,对软件应用系统也提出诸多个性化需求。这也是中国企业应用领域,软件厂商都有一个标准化产品的梦,但都陷入定制化泥潭的根本原因。

要让企业的管理和业务流程都标准化显然是不现实的。让中石油去适应为中国工商银行开发的管理系统,显然是削足适履。在B端市场,企业的特性需求需要满足,但是,如果云计算时代,还是只能陷入一个又一个的定制化项目,那云计算还能称得上是一场IT革命么?

如何以平衡软件开发商的标准化产品与企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就成为问题的核心。

一个解决方案就是,不必追求整个产品甚至解决方案的标准化,而是尽力做到功能模块的标准化,一个标准化模块满足一个特定的功能,然后以标准化组件的方式,通过多个模块的“拼装”,构成一个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对于软件厂商而言,其研发重心在于标准化功能组件,实现标准组件的封装,标准接口的开发。这需要PaaS平台来支撑,提升开发效率,定义接口标准。这样,软件厂商不是进行完整产品的标准化,而是功能组件的标准化。以标准化组件来构成个性化软件产品。

第三,赋能业务创新

上面的两个价值,其本质上还是降低成本,第一个是直接降低IT成本支出,第二个是通过效率提升来降低人力和业务成本。

企业上云,最大的价值是赋能业务创新,以此来提升营收水平。也就是说,云计算不仅要为企业节约成本,还要为企业创收,帮助企业打造在数字时代的竞争力。这样,企业才更有上云的动力。

我们把视野放宽一点,整个社会都在快速进行数字化转型,这会深刻改变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具体来看,企业与客户、供应链伙伴及政府的关系都在发生改变:

1、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企业通过电商、搜索、营销等方式与消费者的接触更直接,更频繁。这个时候需要企业对消费者、市场的需求变动更加敏感,才能生存下来。而这需要企业打通与市场的数据通路,基于数据实时决策。

2、产业互联网发展,一个行业上下游的数据联系更加紧密,比如零部件供销情况、仓库库存、价格体系等,在某些行业,上下游企业在尝试打通数据系统,让供需信息更快速地在产业链条上传递。在这样的市场与产业背景下,高度数智化的企业才能顺应市场需求。

3、政务数字化深度推进,使得企业与政府在税收、政务服务等方面的线上联系更加紧密,未来必然有更多政务系统与企业的数据系统直接打通,企业与政府的业务数字化会得到很大提升。企业加强数智化建设,也是满足纳税等政务需求。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要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加快数字化转型,而云计算是企业数字化的基础。需要指出的是,单纯的IaaS资源对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作用是很有限的。企业必须在云计算基础上,以PaaS和SaaS应用为核心推动整个管理和业务流程上云,并且业务流程要与SaaS应用深度融合。不仅要把静态业务上云,即将原有线下业务搬到线上系统,打通不同数据系统,构建统一的数据体系;还要动态用云,即新业务完全在线上系统流转,实现业务的实时线上办理,通过数据赋能业务。

通过SaaS应用,赋能企业的管理,创新业务,更好打通与客户、供应链伙伴、政府的数字化连接,进而更好的感知市场需求,创新营销渠道,更快的对客户需求做出反应,更快依据上下游供求关系调整业务决策,甚至通过全链条的数字化连接创新商业模式。这些创新,不仅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而且还可以为其创收,甚至打破其经营瓶颈,帮助其业务更上一个台阶。这样的云计算,才更有价值。

上面的一切,都需要一个繁荣的SaaS应用生态,企业可以依据其业务需求方的采购,构建SaaS应用,用于连接、服务客户,连接上下游伙伴,提升企业内部沟通效率。

在这方面,阿里云和钉钉的配合目前走在行业前面。阿里的”云钉一体”战略使得钉钉不再是一个SaaS应用,更像一个PaaS平台,通过开放和被集成的战略,聚集行业伙伴,以此来构建SaaS应用生态。

微信小程序,是最有潜力的SaaS生态

但是最有潜力的SaaS生态,不是钉钉,而是微信的小程序。

钉钉上的第三方应用,某种程度上也类似于一种小程序,是嵌入钉钉整个应用体系的。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购相应的第三方SaaS应用,并与其他应用融合使用。反过来,微信小程序也可以看作某种SaaS应用,类似钉钉上的第三方应用软件。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9月,小程序总体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了8.32亿,相比2018年增加了超过2亿。微信小程序的渗透率(微信小程序月活用户/微信APP月活用户)达85.4%。也就是说,10个微信用户有8个都用过微信小程序。以微信目前全民覆盖的状况来说,也就是超过80%的人都用过微信小程序。这为小程序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对比一下钉钉上的第三方应用,何时才能达到这样的用户规模?

在微信小程序当中,办公商务小程序的月活用户已经超过3亿了。要知道整个钉钉的用户才刚破4亿,钉钉上第三方SaaS应用的用户规模肯定小于办公商务类微信小程序的用户规模。也就是说,单看微信小程序的办公功能,其用户规模也不输给钉钉。

而且,办公商务类小程序的同比增速达到67.3%,是各类小程序中增速最高的,接近第二名生活服务类小程序增速的两倍。

用户规模在十万级以上的微信小程序数量已达到4,418个,覆盖生活服务、办公商务、移动购物、移动视频、手机游戏、出行服务等多个领域。单看办公商务领域,有一个小程序的月活用户超过1亿,月活用户超过千万的小程序有4个,超过百万用户的小程序有19个,超过十万用户的小程序有44个。在钉钉上,第三方SaaS应用是否能有这样的成绩,还需要打一个问号。

以微信小程序为基础构建SaaS生态,还有一个关键优势,那就是微信的流量基础,加上微信公众号、服务号、视频号这些基础设施,是企业构建私域流量池最好的工具,是企业进行线上营销最重要的阵地。

正如上面所说,企业是否上云,上哪朵云,不仅要考虑成本,还要考虑是否有创收的机会。微信生态是企业营销的重要阵地,以微信小程序为基础实现应用上云,对企业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至少,对于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偏向市场端的业务,通过微信小程序上云,再利用微信流量生态方面就具有天然优势。

数字化时代,企业不仅是要实现内部流程的数字化,更重要的是要适应数字社会,去构建一套数字化营销方式与业务方式,更好找到客户,与客户进行业务和服务互动。这是企业上云的更深一层意义。

企业业务系统前倾,更多的需要直面市场、直面客户、用户群体,不仅仅是营销,还有业务交流、服务。这就需要一个企业与客户连接的桥梁,以前是PC端的官网,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是小程序。小程序不仅仅是解决企业信息宣传展示的功能,而是可以与客户进行直接的业务互动,并通过将小程序打通后端管理系统,实现企业业务闭环。这是更深层次的企业数字化,可以更好释放云计算对企业的价值。

微信小程序作为SaaS应用还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微信是面向C端用户的,要构建B端的SaaS生态,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微信需要确定要不要在办公场景发力

微信的核心功能是沟通,并且更多是生活上的沟通。人们有一定的将生活与工作分开的倾向,如果微信办公的氛围太重,是否会影响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某种程度上增加人们的心理压力,造成人们“逃离”微信?

另一方面,生活与工作很多时候又是很难分开的。实际情况是,依然有大量的人通过微信进行工作沟通。很多时候,一些办公软件只是用于打卡、发起工作流程等,沟通其实是在微信上完成的。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微信群,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工作沟通的需求。

而且,相对于单一的办公场景,微信小程序应用场景多样化的特点反而是一种优势。例如,人们有公费打车的需求,一种做法是将滴滴企业版接入相应的办公软件,通过该软件叫车可以公司直接付费。为此,该SaaS应用需要针对滴滴开发相应的程序接口。如果是微信小程序,因为本身就有滴滴小程序,将办公小程序与打车小程序进行直接打通会更加方便。同样的,公费出差买机票、订酒店、餐饮消费,甚至坐地铁公交,都可以通过打通多个小程序的方式实现数据打通。钉钉等办公软件要打通这些应用场景,需要与不同的服务商一个个谈好合作,开发相应的接口。相对而言,微信小程序是现成的,打通不同小程序间的数据会更容易一些。

微信在新领域拓展方面一直比较克制,是否大举进军办公领域,估计他们也比较纠结。况且,在B端办公领域,还专门有企业微信。

因此,厘清生活与办公的界限,并在功能上做出一定的区分和安排,将办公场景自然嵌入微信的功能界面,并且避免对微信原有的生活场景造成过多干扰,是微信需要想清楚的第一个问题。以视频会议为例,微信本身就具有视频功能,微信群其实可以支撑基础的视频会议。但与普通的群视频不同,视频会议还需要一定的功能设置,最核心的就是文件演示。微信是否要在群视频中增加文件演示功能,这是需要考虑的。与微信相比,专业的视频会议软件网络稳定性要好些。但在未来,随着5G网络的成熟,网络问题将迎刃而解。

第二,加强微信小程序的业务承载能力

目前小程序的业务承载能力有限,多是功能比较简单的应用。这不是微信的问题,本质上是由于网络带宽的限制。

电脑软件和手机APP,由于很多业务逻辑都在本地进行处理,所以可以承载比较复杂的功能。小程序在本地端基本就是一个显示界面,并不具备数据处理能力,绝大部分数据是要传到云端进行处理,处理完之后再将结果回传到本地来显示。因此,越复杂的操作,本地与云端需要实时传输的数据量就越大。由于4G网络带宽的限制,如果数据量过大,数据处理延迟就会比较严重,这会极大地影响用户体验。

与C端应用相比,B端应用的数据量往往大很多,目前的网络环境很难支撑业务数据在云端与本地端的实时传输处理。要解决这个问题,核心是提升网络带宽。幸运的是,5G网络正在加速建设,将数据传输能力提升一两个数量级,是可以很大程度上解除这个带宽限制。

从这个角度看,随着5G网络的成熟,小程序将迎来一轮爆发,不仅是用户数量、用户使用时长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小程序所能承载的功能会大大拓宽。这个时候,小程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C端应用,具备复杂功能的B端SaaS应用,也完全可以用小程序的方式呈现。至少,小程序将是SaaS应用一个重要的入口。

目前微信小程序办公软件还主要是一些文档工具,还没有能够承载复杂业务场景的SaaS应用。不过,随着5G网络的成熟,相信会更多看到类似ERP小程序、CRM小程序、HR小程序、财务小程序、BI小程序等应用的出现。

第三,做好小程序之间,小程序与微信公众号、服务号、视频号之间的打通

与C端场景不同,B端应用对于数据融通要求更高。一个企业的不同业务系统需要实现业务流程和数据打通,尽可能避免数据孤岛的存在。比如,财务系统、营销系统、人力资源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个时候,承载不同业务功能的小程序,要在统一账户基础上打通业务流和数据流。这需要从底层平台的接口和组件方面做出一定安排,并与多家SaaS服务商进行沟通。在不同系统的联通方面,钉钉具备一定的优势。微信则在平台属性、功能组件化方面有更多的潜力。

除了小程序之间的打通,微信还可以实现小程序与微信公众号、服务号、视频号之间的打通。

上面提到过,降低成本只是企业上云的初级价值,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创收。企业创收,最关键的就是增加获客能力。微信公众号+服务号,已经成为企业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也是企业与客户沟通的重要通道。视频号,则为企业增加了营销信息的视频化表达方式。这几个融合起来,就可以构成企业的内容营销矩阵。借助朋友圈、微信群、微信广告系统等,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营销推广,构建私域流量。这是企业进行创新营销的重要渠道,也是企业在数字化时代获客、增收的重要途径。

如果腾讯通过微信小程序在SaaS领域发力,那通过将相关应用系统与微信公众号、服务号、视频号的打通,则腾讯的SaaS应用在市场营销方面就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对于企业而言,增收可比降本更有吸引力。

比如,可以把CRM小程序、营销管理小程序等,与该企业的微信公众号、服务号、视频号进行打通,营销系统沉淀的客户可以直接对接CRM系统,实现客户关系管理。更进一步,还可以与该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打通,方便企业与客户的业务互动,实现线上的业务流转,围绕客户构建业务闭环。

第四,降低开发门槛(低代码、无代码开发),丰富业务流程组件

微信的C端基因比较强,其对B端业务流程的理解不够,积累不足。腾讯云要借助小程序发力SaaS应用生态,需要补足这方面的短板。

要丰富SaaS生态,就要降低开发门槛,并且丰富基于业务流程的标准组件。在进行标准化功能组件开发时,一个关键步骤是深入各个行业领域的业务流程,将其业务流进行拆分、封装,以此为基础来开发相应的功能组件。这个时候,功能模块边界的划分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功能组件不能涵盖太多的业务流,需要将业务流拆分的足够细。同时,功能模块边界不能太窄,必须涵盖一个完整的业务环节。

如何定义功能组件的业务边界,不仅需要软件开发商和行业客户来进行共同打磨,还需要软件开发商之间有充分的沟通,建立统一的标准。这样,不同软件厂商的功能组件才能够相互兼容。如果不同厂商的功能组件对业务流边界的定义不同,其产品在兼容的时候,容易导致业务流程的缺失或者重复,引发业务逻辑的混乱。

目前,一种做法是平台方、SaaS软件厂商、企业客户三方合作来梳理业务流程,将业务流程“颗粒化”,以功能组件的方式来进行封装。但这其实不是最好的方式,更好的方式是平台方不参与具体功能组件的开发,只提供开发平台和工具。但这需要大幅度降低开发门槛,低代码甚至无代码开发是必须的。企业客户理解自己的业务,但IT开发能力弱,如果可以实现无代码开发,企业自己就可以动手将业务流程封装成功能组件。平台只需要做好标准化接口,不同企业开发的功能组件也可以进行融合。

进一步的,企业开发的功能组件,还可以放在开放市场上,其他具有相似需求的企业,可以付费采购相关组件,嵌入自己的SaaS应用中。比如,针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万科都开发了一批功能组件,并在开放市场出售(也可以免费共享)。当建设银行开发自己的人力资源应用系统时,就可以在组件市场上选用其他公司的相关组件。

某个领域的业务功能组件,被其他企业选购最多的必然是业务分解最合理、易用性最强的组件。这样,就以市场交易和用户投票的方式,逐步实现功能组件的最优化。而这一切是在SaaS应用厂商、企业客户之间自发形成的,平台方并不需要深度介入,只需要做好开发工具支撑就行。

当然,上面是一种理想状态,要真正实现无代码开发还很遥远,最终会形成一种比较折中的方案。

腾讯云的云开发(CloudBase)就是一个比较有前景的方案,该开发平台采用 Serverless 架构,开发者只需要关注业务逻辑开发,无需进行繁琐的服务器搭建和运维,目前已经支持小程序、移动App、Web、H5等多端应用。

云开发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应用开发门槛,提升开发效率。比如,在新冠疫情期间,腾讯云就支撑了诸多疫情相关小程序的快速开发。

在平台化方面,微信是很有潜力的。毕竟,“微信操作系统”并非浪得虚传。微信还需要在低代码、无代码开发方面发力,进一步降低SaaS应用开发门槛。并且,要针对B端业务流程,准备好相应的开发工具,丰富相应的业务功能组件。

腾讯云,不一样的道路

云计算到底要如何发展,不同公司由于其资源禀赋不同,其发展路径也存在很大差异。美国有两家云计算公司很成功,AWS和微软云,这两家云厂商的发展路径就存在很大差别:AWS优势在IaaS,通过IaaS+PaaS来发展SaaS,走的是“从下到上”的路子;微软由于其在办公软件领域本身就很有优势,将其Office软件云化推出Office365,加上ERP等其他软件,在SaaS层占优,然后用SaaS来带动IaaS,走的是“从上到下”的路子。

国内市场,我们以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为例,来对比其资源禀赋与云计算发展策略的不同时发现,华为的强项在于5G网络,华为云的突破重点在于以行业云专网为基础,构建5G+边缘云解决方案,深入各个行业领域,以此拉动华为云的发展。任正非到访华阳集团,考察全国首座5G煤矿,这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华为的方向。华为以前的通信网络主要是联接千家万户,为几十亿人民提供联接。但是到了5G时代,主要的联接对象是企业,比如机场、码头、煤矿、钢铁、汽车制造、飞机制造。正如任正非所说,“2020年我们点亮了一个煤矿、一个钢厂、一个港口,未来2到3年,我们希望点亮千百个煤矿、钢厂、港口。”

产业的升级转型需要大量企业自建5G网络,这会用到大量的5G基站。华为不仅仅是卖5G基站,而是打包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一系列软硬件解决方案,以5G拉动云计算,构建其竞争壁垒。

阿里巴巴的基本盘是电商,主要是销售实物商品。制造业、零售企业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卖货,相应的仓储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销售管理、营销管理等系统,更倾向于建立在阿里云上。阿里云的优势最开始也在IaaS,然后通过钉钉在SaaS层突破,进而推动“云钉一体”战略,走的也是“从下到上”的路子,这与AWS类似。

腾讯的优势则在于社交构建起来的流量生态,如何利用好这一优势是腾讯云突破的关键。腾讯云的重点突破方向在于SaaS,以小程序为入口,推动IaaS+PaaS向SaaS转移。腾讯以微信为核心的社交应用体系,加上其投资带来的互联网帝国,为其构建了最丰富的上层应用网络,这是带动腾讯云发展最强劲的动力。腾讯适合走“从上到下”的路径,这与微软云类似。

借助5G网络的东风,提升微信小程序的业务承载能力,进而实现微信小程序在SaaS应用上的突破,并借助微信的生态和营销优势,提升小程序和腾讯云对企业客户的吸引力,将是腾讯云的一个重要突破方向。比如,腾讯云曾与云南政府合作“一部手机游云南”项目,就是以微信和小程序为主要出口,将云南省旅游数据整合,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文:凝视深空 / 数据猿

●上一篇精彩好文:

数据猿专访葡萄城总经理倪爱军:低代码,未来可期

❷ 创新服务企业榜
❸ 创新服务产品榜
❹ 最具投资价值榜
❺ 创新技术突破榜

☆条漫:《看过大佬们发的朋友圈之后,我相信:明天会更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