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好的容器,不是天空和大地
一个美国人,对中国古代经典相当熟悉,至少从引用内容来看,显得轻车熟路,并且所引内容非常恰当。
尤其难得的是,作者的引用点到为止,并不做过多的解读,这让这本书读起来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旁枝末节。
威廉·斯科特·威尔逊《禅与饮茶的艺术 安然度日的哲学》读完了,把最新的因阅读而来的感触分享在这里。
这些感触都是因为书中某句话或者某段话而来的触动,然后有所思,就随手记了下来,为了避免过多的引用书中原文,特意随手拍了书中内容,以照片的方式提供感触来源。
看到这一段文字,想起昨天随手记在笔记中的两句话:
再度感叹——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事理,事理,事就是理,理就是事。
作者认为,本立而道生,其中的“本”是一切艺术的根本,也包括生活的艺术。
这个理解应该是超越了《论语》中这句话原有内涵和指向的。君子务本,这个“本”字脱不开孔子宣扬的“仁义礼志信”的范畴。
作者的解读,刚好为我们提供一种读书的路径——如何理解作者以及作者文字所要表达的内容——并没有框架和标准,大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考范围,然后表达自己所思所想。
在这个基础上的有所思,如果还能推陈出新有更丰富恰切的认识,那就是好文字被真正体悟的结果。
读这样的好文字,才有甘之如饴的感觉。
再读到这段话,想起孔子为自己一生做的总结:
可以说,禅宗参禅顿悟的过程,也基本上类似于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属于普通人中比较落后那一拨儿的,基本上可以断定活到老也还是活不明白。
那就注定局限在“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个尴尬的阶段,上上不去,下下不来,活成俗话中所说的“半瓶子醋”。
但这并不影响我继续读书,继续把自己所思所想——即便毫无新意——随手记录下来。
看到一个妓女写给一个僧人的诗句,更加确信所谓修行确在琐碎的生活之中,在本心,而不在点化与教诲。
不要轻视和小瞧任何一个人,也不要自以为是高估自己。
现实是:绝大多数人都远离了“自然”,既远离了大自然,又远离了内心本该固守的自然而然。
饿了不吃,甚至刻意不吃;冷了不御寒,甚至刻意冬泳、冷水浴;困了不睡,甚至人为的熬夜到天亮,黑白颠倒;热了不降温,甚至以此挑战自己对抗高温的耐力……
这种完全背离自然法则的行为,如今甚至被很多骗子包装成各种坑蒙拐骗的“理疗课”“培训课”“幸福课”“健身课”“保健课”……以及打着这种幌子的各种产品,借此疯狂割韭菜。
简单生活,回归自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太难。
希望这些阅读而来的思考能够带给你参考。
Ps:本书另外一篇读书笔记 ↓
2021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