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张柯/老先生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平台所刊发作品,同步在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今日头条四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张柯

老先生是个瘦高而清瘦的老者,戴着副灰框眼睛,看上去文质彬彬的,我们都叫他先生。他以在邮局门口给人写诉讼状纸和门联为生,不仅文笔了得,还写的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当初他来村里租房时,都看他年龄大了,没人愿意租给他。只有三叔很敬佩知识分子,看老先生虽有点落魄,但身上自有一股文人的清高书卷气,再加上他也有点小私心,想着自家孩子刚好读一年级,或许能在他的熏陶下沾点文气。恰好有间闲置的小偏房,就让老先生入住了。老先生倒也不负所望,闲暇时对三叔家的小宝竭尽全力的教导指点练习毛笔字,除此之外,三叔家的春节对联也都是老先生执笔。

老先生是个挺讲究的人,出门时必定是穿戴干净整洁的。四个口袋的中山装板正挺括,英雄钢笔插在胸前,头发梳理的也很服帖,一双旧皮鞋擦的锃亮,说话慢腾腾的,很像个大学教授。单凭外表来看,老先生真的是个顶体面的人了。和冬日里那些缩着手眯着眼的偎在墙根晒太阳的村里老人截然不同,他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学者气质。

在邮局的正门一侧,摆着张桌子和椅子。一两个咨询的人围老先生,嘴里说着案情,他身姿挺拔,边倾听边点头,沉思片刻后,钢笔才落在信纸上刷刷的记录着。

靠给人写诉状的收入微薄,而且不太稳定,从他的日常生活就可看的出来,他家里的锅瓢碗盏都小巧的可爱,就像现在小孩子的那种玩具厨房用品。他熬稀饭时,就用手抓一把米放进那小巧且洁净的小铝锅里,再加点水,放在小煤炉上煮。水一滚,就关了小火,慢慢的熬。而午饭也不过是多抓一把米而已,就饭的素菜居多,而且分量很少,因为连那么小巧的碗碟都没能盛满。

老先生吃饭时很是优雅,细嚼慢咽的。别人觉得他是年龄大了牙口不好,而在我看来,这应该是他惯常的礼仪。

或许是受那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影响,我一向对学者充满尊敬。同时也对他充满好奇,没事时就喜欢去“偷窥”他的生活,他并不以为意,偶尔还会让我帮他做些提水的活儿,那小桶也是袖珍的,所以并不费力。

最近看他的身体好像不太好,咳嗽声渐频,而且精神也大不如前,似乎连走路的姿势都有些佝偻。去邮局也不大准时了,不知道是不是身体原因而影响了胃口,中午去三叔院里玩的时候,我发现他竟然没做饭。为了掩饰窘迫,他说早上吃的太饱,中午就不想做了。

看到老先生现状,三婶开始埋怨三叔,怕老先生有啥闪失脱不了身,毕竟不太了解底细。三叔是个仁义忠厚的人,看老先生着实可怜,就不时的送些蔬菜粮食给他,这才不至于断炊,老先生有点不好意思,他依旧早出晚归的守在邮局门口,希望能多揽点儿活儿维持,但看他的神色好像并没多大改善。

有次放学,我从邮局路过,他还是坐在老位置上,孤零零的看书,一旁有几个老人围在那里玩着长牌,喧闹的气氛和孤寂在那里的老先生成强烈对比。

又过了一个多月,三叔始终不好意思提起,三婶绷不住了,就直白的和老先生说,房子现在有其他用途不能再出租了,至于以前的房租,也不要了。老先生满脸歉意,答应尽快搬走。

再和三叔聊天时,老先生说自己原是国民党内部一个高官的秘书,做文秘工作,在国民党败逃台湾时,他选择留在了大陆,文革期间,因为身份敏感,一直都小心翼翼地隐姓埋名直至如今,中间做过老师等各种工作,早年间倒是有过家庭,但因为战争原因分散了。

三叔暗自揣测他会不会是国民党遗留的特务呢?但从日常看又不像。就说像你这样的情况可以去找政府啊,有专门针对老兵的福利政策,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只要没做过残害人民的事儿,就能享受一般老兵的待遇。其实三叔说的这些也都是模糊听来的,自己也不大确定。

老先生苦笑着摇摇头,说自己虽说没做过啥坏事,但对国家也没多大贡献,现在老了再去给政府添负担,觉得惭愧。他说自己的籍贯在南方,战争时家乡被毁坏的厉害,兄弟和侄儿也都失去了联系,并说这几天会尽快筹集路资回去的。三叔点头安慰说人上了年龄,终归要叶落归根的,还说如需要啥帮助尽管说出来。老先生苦笑着摆摆手,嘴里说着已经麻烦够多了。

那天是中秋,我发现老先生的屋子亮着灯,就探头去看,见他正半躺在床上,不知在想什么,偶尔一声的咳嗽。当看到是我,就笑着招呼:“你怎么没去玩儿呢。”

“全村就你家灯还亮着呢,先生,您咋不去看戏呢?”我恭敬地说。

外面的碾场上,正在唱地墩戏,那是一种成人才懂的地方戏,咿咿呀呀,锣鼓铿锵,演员的年龄也不年轻,画着厚厚的油彩,而且还有男扮女装的。除了热闹,我实在听不懂在唱什么。

“我以前经常看戏,都看腻了。”他看着我,又说:“我记得你最爱看小人书吧!”

“嗯。”我点了点头。

他把头往后靠了靠,自顾自的说:“我以前有很多很多的书,路上都丢啦!”语气很是惋惜。他叹了口气,又说:“我那些书啊,都是线装书,大本头。”接着他用手比划着:“都是很厚很厚很珍贵的书呢!”

我只对小人书连环画感兴趣,并不能感受到他的惋惜。似乎为了安慰他,就说:“我来帮您提点水吧。”

他扭头下意识的看了一眼,点点头:“那谢谢你啦!”

院子被月亮照的亮堂堂的,三叔一家黑着灯,他们一定也去看戏了。我压了一小桶水提进来时,老先生已经起床了,而且穿戴整齐。我发现小屋里比平时要空阔一些,扫了一眼,原来是东西都被归纳一块了,桌子上还多了只小皮箱。

我在心里思忖,难道他要出远门吗?

他弯腰从床头拿出一本厚厚的线装书出来说:“我没有小人书,就只有这一本书了,送给你吧。”他把书递给我,用那平时一贯的温和语气又说:“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希望你能看完!”

我双手接过书包在怀里。

“去玩吧,今晚月亮多好啊!”他看着外面的月亮说。

“先生您吃饭了吗?”我觉得他今天有点反常。

他指着小桌子上的那个空碗点点头,那是三叔送的鸭汤。

“我该洗漱了,回去吧!”老先生边整理床铺边说道。

我站在门口,突然一种离别之感袭上心头。

他开始往盆子里倒水,拿起毛巾放进盆里,拧毛巾擦脸,又说了一句:“快回去吧!”

我边走边回头,看到他那佝偻的背影在灯泡的光亮下越拉越长......

第二天,仿佛有预感一样,一大早我就跑去三叔家,老先生果然不辞而别了!他送给我的是一本很珍贵的《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里面收录了很多优秀的现代大家的作品。长大之后,我看了一部叫《风筝》的谍战剧,特别喜欢里面的郑耀先,突然就想起了老先生......

作者简介

张柯,笔名七滴,曾用笔名月满西楼,河南信阳人。有文字见《河南文学》《信阳周刊》等媒体。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任学青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蓝   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0)

相关推荐

  • 【总第374期】【特别推荐】南丁《经七路34号》引起强烈反响

    南丁<经七路34号>引起强烈反响日前,我有幸收到了著名评论家何向阳亲笔签名的南丁新著<经七路34号>,我一连用了几天几夜的时间,精心细读了这部南丁先生用行动和生命执著书写的近2 ...

  • 向度•诗歌▕ 没有一种雨声清澈如水

    没有一种雨声清澈如水 (组诗) 文/王向威 我推门,突然想起你 钥匙插入锁孔,扭动,门打开了. 我回到家,我有多久不在这?这异乡里租住的家,我的和你的, 我们的皮肤还在抗拒着它们的温度. 手掌的皮肤和 ...

  • 张柯/春光乍泄(散文)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春光乍泄 张 柯 若干年前,普通到卑微的油菜花或许没想过有一天它会逆袭成春天的主角,而被人们追崇喜爱! 初春伊始的万物复苏之际,春雨之后,仿佛世 ...

  • 【散文】朱国清口述 张柯记录/伊拉克往事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伊拉克往事 朱国清口述   张柯记录 年过七旬的公公身体日渐衰老,比起生理机能上的颓败,他的精神状况更令人忧心,自从几年前检查出小脑萎缩之后,他 ...

  • 【散文】张柯/夜凉如水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夜凉如水 张柯 因为一点急事,在近十点的夜晚我匆匆从老家往回赶,夜风习习,月儿清朗. 中秋已过,空气中氤氲着新鲜稻草的清香.在马路的两边,有农民 ...

  • 【散文】​张柯/冬夜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冬   夜 张柯 壹 觉得小时候的冬天似乎要生动些.在大雪连绵.温度奇低的日子,冷气的凝结反而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致与脚步.我们村子门口有一口大池塘 ...

  • 【散文】张柯/清欢岁月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平台 -网络版- 用文字温暖世界 张柯 江南一别,已是经年.我再没去过小镇.但脑海中时常会浮现出在小镇生活的过往.还有陈林.汪敏德宝.小丁.表哥.汪成.欢欢-- 如今的小镇, ...

  • 原上海中医学院名医张青老先生,自拟行气活...

    自拟行气活血通窍汤治疗突发性耳聋的验方分享 行气活血通窍汤:丹参,川芎,赤芍,当归,三棱,香附,郁金,葛根,石菖蒲:地龙,路路通,每日一剂,20天为一疗程. 分析: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为气滞血瘀各种原因 ...

  • 散文||张进安|捋槐花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捋  槐  花 作者:张进安 ||责编:玊  玉 民国才女林徽因有一本书,叫<你是人间四月天>,挺喜欢这本书的.书名很美,就因名字的美,我才找来读的.有道是,人间最美 ...

  • 涓滴成河·散文 张艾苓 | 非走不可的弯路

    图片来自网络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上走过来的!" "既然你 ...

  • 涓滴成河·散文 张晓舜 | 水山村札记

    <山里人家> 张学斌 枝叶上的音乐 一马平川的水草丰美,水山村曾是哪个部族的牧场?大漠孤烟的荒凉,七级塔又曾是哪次争夺的战场? 沿着湿地的肌理,你找不到诗词,但可以找到牛角和战鼓. 不管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