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说了一万遍“走出舒适圈”,却还是寸步难行?

带你解读职场,与我一起成长

汪国真曾说:“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舒适圈,形容的是所有人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在圈内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所以我们感到很轻松、很自在。

但很明显,在这样的圈子里待得久了,会滋生出对于探索未知领域的惰性与不情愿,然后,自然就容易被生活滚滚而来、绝尘而去的车轮甩在身后。

于是乎,“走出舒适圈”这句话,风靡一时。

仿佛不管在什么场景下,不论是大学的开学典礼,还是各种励志课程的开课仪式,这句话总是会被有意无意地提起。

确实,许多成功人士的例子证明了,走出舒适圈,是让他们从平庸的生活里解放出来,登上人生巅峰的重要成因。

从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到放下书本的马云等,他们最为人所称道的成就,皆是在离开了原先擅长的领域后取得的。因此“走出舒适圈”,便成了成功学奉为金玉良言的一句话。

这句话如此普及,但为何能像那些活在例子中的名人一样功成名就者却少之又少呢?

有人或许会说,那是因为你们知行不一,脑袋知道了要走出舒适圈,但迈不开步子真正去做,成不成功,在于个人是否真的将这金玉良言付诸实践。

有道理吗?似乎是有的。

可是否有人追问,既然皆知走出舒适圈或有改变命运之奇效,为什么更多的人却不去做呢?

换言之,暂且认为走出舒适圈能有鸡汤中那样巨大的收效,就算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可但凡是理性的人,总会选择去做的。

可现实为什么是我们说了一万遍走出舒适圈,却还是寸步难行呢?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在那些“走出舒适圈”的鸡汤背后,没有一定的行为准则来支撑,就算鼓着勇气走出了舒适圈,也会发现自己无所适从。

走出舒适圈,并不是说走出去就能成事的,走出去之后呢?

若是没有精细的规划、强大的执行力,那恐怕不仅成不了大气候,就连原来在舒适圈里那一点点小成就、“小确幸”都难以保全。

正所谓“足不强则迹不远,锋不铦则割不深”。

大部分人不愿意走出舒适圈的原因,在于不知道舒适圈外面是什么,好比人惧怕黑暗,并不是惧怕黑暗本身,而是惧怕黑暗带来的未知罢了。

而之所以对于舒适圈外面有什么一无所知,而导致止步不前,是因为没有对自己走出舒适圈之后的生活做好功课、定下计划。

美国影星施瓦辛格的故事,想必许多人都知道了。

青年时的他有一个做美国总统的梦想,但一个自幼生长在贫民窟里的穷小子,怎么可能达成这样宏伟的目标呢?

小时候瘦弱的施瓦辛格

于是乎,他将自己的终极的梦想一步一步递归,成为总统要先做州长,成为州长要财团支持,获得财团支持最好的方式就是迎娶富豪千金,而要迎娶千金自己首先得成为一个名人,成为名人对于这样一个穷小子来说最佳捷径就是出道成为明星,成为明星前要练好身体、练成阳刚之气。

按照这样的方法,他找到了自己当下能做的事情,他开始锻炼肌肉,参加国际健美比赛。

1966年,阿诺德·施瓦辛格在德国举行的欧洲健美锦标赛上,获得了“欧洲先生”称号。同年参加国际健美比赛,他第一次获得了“健美先生”称号。

人们送他一个绰号叫“奥地利橡树”。之后,他放弃了健美事业,进军演艺圈。

此后他的职业生涯,按照他这一步一步实打实地计划一个又一个地变成现实,成为巨星,迎娶千金,竞选州长……

他的故事开头,虽然并不是一个“舒适圈”,但他的例子却能给我们启发。

舒适圈之所以被称之为舒适圈,是因为我们已经在其中获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这样的起点,比起出身低微的施瓦辛格来说,不可不谓之不优越了吧。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他那样,走出自己的圈子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呢?

最重要的,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他这么明确的“小计划”。

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什么一步登天的事情,所有的梦想成真的人,不仅要付出努力,更要善于把自己的大目标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小计划。

就算所谓的“成功法则”,真的存在且通用,“走出舒适圈”从来就只是一个开始,而并非全部。

若是想通过走出舒适圈真正有效,那么你先得知道自己要去哪,大概要经过哪些道路,然后再出发。

一切罔顾做什么、怎么做,只强调离开舒适圈这个动作的,都好比告诉你要从你的家里出来,却不管你要去哪里、坐什么交通工具去的旅行社,是没有底气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更是什么都不可能帮到你的。

真正走出舒适圈后获得成功的,都是那些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且知道该怎么做的人。

《淮南子·说林训》有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在走出舒适区之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就好像你要结的网。不能说我一边捞鱼,一边再临时编个网子出来。

这样的建议,要是有人听了,那才真的是傻子。

说一万遍“走出舒适圈”,不如实打实地给自己做一次现实、全面的评价,然后在自己的现状与梦想之间规划一条道路、结一张网。

否则工具都没有,捕什么鱼呢?

文 | 毒哥&秋山

(0)

相关推荐

  • 最后一次出演《终结者》!72岁的施瓦辛格有七重身份,想入主白宫

    即便到了72岁,阿诺·施瓦辛格还是会时不时上一下热搜刷一波存在感. 上一次全网热搜,还要追溯到他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参加一次关于健美活动的推广路演的时候. 当时他饶有兴致地观看了运动员们跳绳热身的准备工作 ...

  • 档案《施瓦辛格 我是“终结者”州长》

    档案《施瓦辛格 我是“终结者”州长》

  • 成功的秘诀有几个字?

    成功的秘诀有几个字? 成功的秘诀有几个字?人们往往从成功者身上寻求,答案不一,众说纷纭.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 ...

  • 合资车的价格、豪华车的配置,日产楼兰不必走出“舒适圈”

    你被贩卖焦虑了吗?   "35岁还没做到公司管理层,成不了大事"."孩子没有上名校,他/她输在了起跑线"."年薪百万,还够不着中产阶级的门槛" ...

  • 为什么走出舒适圈其实是个伪命题?

    你是否曾经有过那样一种感受,虽然工作没几年,但一切都还算顺利,工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如果细琢磨起来,日子仿佛又好像是不咸不淡的样子,职场的发展也是马马虎虎,通常就是上班.下班.吃饭.睡觉四点一线的打 ...

  • 职场要想走出舒适圈,学会自省才是高效的方式

    很多时候,人性的弱点在于不愿意从自身找问题,而是归咎于其他外界因素. 这是每个人的通病.而真正优秀的人,他们遇事懂得自省,自然而然受到别人的尊重. 因而,要想走出舒适圈,一定要拥有自省的意识. 通常来 ...

  • 字节跳动走出“舒适圈”

    字节ToB行军图 " 字节跳动的ToB布局在加速. 无论是媒体透露出的字节跳动似乎筹备进军IaaS云市场,亦或是字节跳动本身的一系列市场动作:如飞书4.0一站式协作与管理平台的升级,火山引擎 ...

  • 《诛仙Ⅰ》李沁解锁双面女神陆雪琪,走出舒适圈挑战高难度打戏

    由香港金牌导演程小东执导,改编自萧鼎同名小说的电影<诛仙Ⅰ>已于9月13日上映. 该片由肖战.李沁.火箭少女101孟美岐领衔主演,讲述了平凡少年张小凡经草庙村惨案拜入青云门,机缘巧合之下获 ...

  • 40岁走出舒适圈,UC联合创始人何小鹏创业的一路好人缘

    今天下午,阿里大文娱集团新移动事业群总裁.UC联合创始人何小鹏发了一条微博,字里行间意气风发: 四十五字,非常"何小鹏" 今天,何小鹏正式从阿里巴巴退休,开始全新的创业之旅.而早在 ...

  • 长安UNI-T:走出舒适圈 冲向高端化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长安汽车就开始对UNI-T这款车进行预热,从最初的测试谍照首发,到春节前的官图首曝,长安UNI-T一直牵动着很多消费者的心. 其实我个人也已经早已被长安UNI-T圈粉,瞧瞧这性感的小 ...

  • 是什么原因让你走出舒适圈?

    变老这件事,是从犹豫开始的. 裸辞了. 在这个内卷满天飞,工作并不好找的阶段里,还是做了这个决定. 和主管递出辞呈的时候,她抛出了升职加薪的橄榄枝来挽留我. 毕业后进入现在的公司,一晃眼也待了两年.融 ...

  • 中医该走出“舒适圈”了,现在和未来都是中医发展黄金时代

    "现在和未来都是中医药发展的黄金时代,要让中医走出'舒适圈',迎接'新挑战',拥抱现代医学,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为人类医学的进步做出贡献."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主任医师林毅表示. 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