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民宁/从老乐山出发(散文)
从老乐山出发
刘民宁
天气预报雨加雪,大雪的季节,天空真的飘起了雪花,这对带车参加《奔流》60周年庆典的商丘籍女作家们是个考验,也许雨雪天路滑的画面看得太多,对冰雪路上开车有着天然的胆怯,对我这个有三十多年驾龄的老兵发出了邀请,只好欣然从命。人生有很多遇见,太多遇见皆是有缘。文学的路逼仄又宽阔,老乐山应该是一个点。
从老乐山到商丘距离不长也不短,三百公里路程,一路上的风景有大山与平原,有溪流与险滩,从山里出来的小道崎岖不平,路边林海苍茫,植物茂密,奇石幽谷,峰峦叠嶂。有路就能回家,有心遍地开花。一辆车,四位风韵美女作家相伴,何等的风光无限?溪流蜿蜒归东海,翻山越岭桥飞渡。一路欢歌笑语,一路怀揣文学的梦想,寒冷被抛在车窗外,温暖荡漾在心中。
《奔流》把大家聚首在老乐山,一同见证了杂志人最辉煌的时刻。
历史是流动的,文学的历史一直在奔流不息,做为河南乃至全国最大的纯文学期刊《奔流》,其发展历程也是曲折的,从最初的《翻身文艺》到更名后的《河南文艺》,再到1957年改名的《奔流》杂志,再到1971年更名《文艺作品选》,再到1979年重新复刊定名《奔流》,一路追溯,不能不说经历太多,依然昂首阔步,显示出不屈不挠。
文学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杂志人,杂志人一直是大众文学的奠基人。《奔流》的奔流推出了张一弓、李佩甫、郑彥英、孙方友、乔典运、孙红光等一大批知名作家。这些人从《奔流》出发,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奔流》宁要三流作者一流稿子,不要一流作者的三流作品,这就是期刊精神,提供平台,培育新人,坚持文学正确导向的人文情怀。
来到老乐山对《奔流》有了更多了解,一直在想《奔流》是否有点像老乐山?老乐山的山并不奇伟险峻,也不挺拔高耸,但是老乐山的起伏雄浑是至伟的,沉稳中有大度,有粗犷与坚韧。老乐山是伏牛山余脉,伏牛山也是中原之脊梁。大雅之境,生态之园,老乐山绵延一片,有着东方之魅。乐山,老乐山,这里不仅仅有重阳古道和楚长城,还包括2017《奔流》中国作家走进自然的情愫。
谈论着文学,满载收获。大山深处飘扬起雨雪雾,崎岖的山路不知道有多少弯,上坡下坡一路的巅波。三个女人一台戏,何况四个满腹经纶的才女。上了高速,才女们开始颂日咏月,吟诗作赋。我在途中问起班琳丽《练瑜珈遇见一块石头》,琳丽讲的很委婉,诗写得太满,把理应藏在字缝里的东西,过于地披显了出来。琳丽的诗让人思索,特别是狗在石头上撒了一泡尿,给人记忆深刻。石头是冰凉的,石头也有温度。有温度的石头也是有生命的。我想,回去还是要看看《还是想说说石头》后面后续的诗。诗里总有诗人的心结。
老乐山上的文学风深深感染着女作家们,作为商丘木兰文学社的四位女社员,杜鹃花杜素焕,水仙花张遐,茉莉花张晓红,沙漠之花班琳丽,一路上大家谈文学、说人生、唠家庭、讲过往,谈笑风生,情趣盎然。当然,木兰文学社在《奔流》60周年上也是风头尽显,给豫东大地增辉不少。在告别的宴会上,商丘五位(另位:刘艳华)“娘子军”一曲高歌《花木兰从军》更是赢得满堂喝彩。
愉悦的旅途是短暂的,三四个小时人生的一瞬。《奔流》中国作家走进老乐山使大家相聚在一起,学习交流,采风爬山,登高望远,一起见证了六十岁的《奔流》。《奔流》已经成为中原大地一个文学座标。《奔流》奔流在中国的文学史中。四位河南文坛的美丽智慧女性,或许,将来从中出现位文坛大咖也说不定。
人生是一场旅行,途中的风景千万种,在一个镜头里留下笑容,在心海荡起波澜涟漪,生出共鸣,乃是人生之幸。老乐山用宽大的胸襟,囊括了一次盛大聚会。《奔流》是文学的,更是历史的。生命的要义无所谓偶然,有一些偶然就是必然,因为梦想大家聚首在老乐山。
ZUOZHE JIANJIE
作/者/简/介
刘民宁,生于豫东宁陵,河南民权县人,著有《闲聊杂谈》《国民科普》文集。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旗下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季刊。以“不薄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每周一、三、五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河南省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责任编辑/蓝 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