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子午流注走向和主要穴位
一、子午流注的含义:
子午:
子午是对立的两个词,古人曾用它表示水火、南北等。它是代表阴阳对立的两个名词。同时子午又是时间的两个极点,表示相对关系。据《汉书·律历志》记载:“萌于子”,“子”就是“籽”的意思,犹如种子开始萌芽。以自然界来说,子象征着地下初阳渐生,生物的育芽已经开始萌动。相反,“午”恰与“子”相对。据《运气论奥》所载,它是“长也”“大也”,意思是一岁之中,五月建午,此时禾苗丰满盛壮,开花结果。这就是子午的本意。
中医认为:“子午”有以下含义:
1、子午代表十二个地支,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时,人们常把子午二字看作是代表十二地支的全数,古人计时,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十二地支作为代表符号,十二地支代表一昼夜,子午是第一数和第七数。如一日之中,子为夜半,为23时至凌晨1时;午为午中。就一年而言,子为冬至,午为夏至,对气候而言,子时热,午时寒。
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古人用地支配合天干来记述年、月、日、时,所以子午也就成了一种记事符号。 “干支”相配,如今日为甲子日,明日即为乙丑日,依次类推。紫金山天文台新编《万年历》(修订本),可以查明一百年内的年月日“干支”。
2、子午流注代表阴阳。子代表阳生、午代表阴生。它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平衡圆道的运动规律。阳始于子前、末于午后;阴始于午后,末于子前。《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意思是白天阳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兴奋为主。黑夜阴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抑制为主。机体通过阴阳消长的不断平衡,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3、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规律。
子午与五脏六腑相配: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膀胧、酉肾、戌心包、亥三焦。
天干与五脏六腑相配: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
一日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流经一条经脉。流行次序是:寅时肺经——卯时大肠经——辰时胃经——巳时脾经——午时心经——未时小肠经——申时膀胱经——酉时肾经——戌时心包经——亥时三焦经——子时胆经——丑时肝经,最后再流入肺经。首尾相接,如环无端。子午流注学说认为,脏腑主时气血最旺盛,相对时气血最衰弱。
“流注”:是指人体气血运行而言。流指流动,注指输注,它的含义较广,在子午流注中是将人体的气血循行比喻为水流,在经脉中穿流不息地循环输注。并用“井、荥、输、经、合”形容其流动状态。即言水之发为井,渐成细流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然后汇合于泽海,以此表示气血沿经脉流注的过程。
子午流注,简单的说,就是以子午言时间,以流注喻气血,子午流注就是将人体气血运行比拟为水流,从子时到午时,随着时间先后不同,人体阴阳盛衰,营卫运行,经脉流注,时穴开阖,都与自然界同样具有节律变化。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盈时而至为盛,过时而去为衰,逢时为开;过时为阖,定时开穴,方可有效地调和阴阳、纠正机体偏盛偏衰。子午是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也是阴阳转化的起点和界线。
子午流注法按照日时干支推算人体气血流注盛衰的时间,选取相应的五输穴和原穴进行针灸治疗的方法。为中医时辰治疗学的内容。其思想来源于《内经》,具体方法则形成于金元时期。子午流注的名称,始见于金代阎明广《子午流注针经》(1153~1163),书中收载了金代何若愚《流注指微针赋》,并加以注解,全面具体阐述子午流注法。临床常用的有纳甲法和纳子法两种。此外,还有养子时刻法,则以24分钟为取穴的时间单位,每天轮遍六十六穴,又称为“一日取六十六穴法”。
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状态,根据不同的时间变化而有相应的盛衰变化。子午是十二地支中的两个时辰,子是半夜,午是中午,是每天阴阳变化的分界点,用它来表示每天的时间变化。流注,即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的过程,以及在十二经脉的井、荥、输(原)、经、合等特定腧穴上所呈现的气血盛衰变化状态。人体中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及其五输穴、原穴的气血盛衰情况,由于年、月、日、时等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地有所不同。根据这个原理,按时选取有关腧穴进行治疗,即为子午流注法。
天干是古代以太阳运转变化记日的文字,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10个,称十天干;地支是古代以月亮运转变化记时的文字,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12个,称十二地支。天干地支配合运用,以记述年、月、日、时的变化,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历法。天干起于甲,地支起于子,二者相合,顺序推移,即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从一个甲子到下一个甲子,需要60个天干地支相合而成的时间单位,称六十环周法,是计算年、月、日、时变化的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符号来表示年、月、日、时,对掌握一年四季气候和昼夜变化规律有一定指导意义。因此,农历(又称夏历、旧历)至今仍沿用干支纪年。天干地支配合阴阳,是根据其排列数序的奇数、偶数属性来决定的,奇数(1、3、5、7、9、11)为阳(阳干、阳支),偶数(2、4、6、8、10、12)为阴(阴干、阴支)。干支相配,阴干合阴支,阳干合阳支。运用子午流注法时,则在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经之穴。再者,干支计时需配合五行、四季,即甲、乙、寅、卯属木为春,丙、丁、巳、午属火为夏,戊、己、辰、戌、丑、未属土为长夏,庚、辛、申、酉属金为秋,壬、癸、子、亥属水为冬。
运用子午流注法,首先要将患者接受针灸治疗的时间(年、月、日、时)所代表的干支找出,然后逐日按时取穴。在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时干支中,以日、时的干支更为重要。其推算方法,有公式、转盘、指掌、查表推算等方法,根据各人不同的习惯来应用。对于较少接触子午流注法者,以转盘或查表二法为宜。此外,在应用此法取穴处方时,必须掌握时间与时辰的转换。一天有24小时,可用十二地支来代表。一个地支代表一个时辰,24小时则分为12时辰,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表1,表中时间以北京时间为根据)。在推算时间与时辰的对应关系时,必须考虑所处地区经度的差异。
天干地支和脏腑经络相配。由于十二经脉(及其络属脏腑)的气血流注和盛衰变化与时间变化相关,因此天干地支的计时可作经络和日、时的代名词(表2、表3)。
子午流注纳子法
按时辰的地支属性来选取十二经脉五输穴和原穴,每天轮遍十二经脉,是一种按时取穴法,又称子午流注纳支法。其推算规则以十二地支与十二经脉相配为基础,因此其配穴运算周期为12时辰(即一天24小时)。具体运用的方法是:①在该经脉经气流注时辰,取该经适当穴位来进行针灸治疗。如在辰时治疗肝相关的病,辰时为足阳明胃经气血最旺盛的时候,此时可取足阳明胃经上属木的穴位(因肝有病,而肝属木)三间进行治疗。②子母补泻取穴法。在掌握十二经脉五输穴的五行配属基础上,根据“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原则来选取相应腧穴。实证时,在气血流注至患病经脉的时辰,取该经的子穴进行针灸(用泻法);虚证时,在气血流过患病经脉的时辰,取该经的母穴进行针灸(用补法);虚实不显著或补泻时辰已过时,则取患病经脉的本穴(与该经具有相同五行属性的五输穴)或原穴来进行治疗(表4)。如肺经病(肺经在五行属金),实证可在寅时(一天中,气血流注至肺经最盛时)取子穴尺泽(属水,金生水),用针刺泻法;虚证可在卯时(一天中,气血刚流过肺经之时)取母穴太渊(属土,土生金),用针刺补法。虚实不明显或寅、卯时辰已过时,则取经渠(属金)或太渊(原穴)来进行针灸治疗。
子午流注纳子法解读
子午流注纳子法中医应用
方法
临床应用
注意事项
2、十二时辰与24小时的关系,可牢记子时为夜半23~1点,午时为日中11~13点,日出为卯时为5~7点,日落为酉时为17~19点,其他时辰可迅速按此推出。
子午流注纳甲法
根据针灸治疗的日、时天干属性,来选取十二经脉五输穴和原穴,且以10天轮遍六十六穴的按时取穴法,又称子午流注纳干法。①取穴原则和方法:阳日(日天干属阳)、阳时(时天干属阳)取阳经穴,阴日(日天干属阴)、阴时(时天干属阴)取阴经穴。在应用时,先推算治疗时的年、月、日、时的干支,然后结合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和井、荥、输(原)、经、合穴(五输穴)五行相生规律而顺次取穴处方。临床应用的简便方法很多,较简单的是查表法(表5)。从表5可见,本法的取穴运算周期为10天(共120个时辰),其中60个时辰为主穴开穴时辰,共取72个穴次,60个时辰为主穴闭穴时辰。②合日互用:为了扩大本法的应用范围,可采用合日互用法。具体方法是,甲与己、乙与庚、丙与辛、丁与壬、戊与癸互为合日,在合日间可以互相应用相同时辰的开穴。如甲日(阳日)的阴时无穴可开,可用己日相同时辰的开穴来代替;己日(阴日)的阳时无穴可开,可用甲日相同时辰的开穴来代替等(表6)。在正常情况下(阳日阳时、阴日阴时)所取定的腧穴称为主穴,而合日互用所取定的腧穴则称为客穴。这大大扩充了子午流注纳甲法的取穴范围和治疗时间。③返本还原:在开穴的过程中,出现输穴的时候,值日经的原穴或输穴同时为开穴,此时可开的穴位增加一个。如甲日全天为胆经值日(因甲与脏腑相合中与胆相合),在甲日所管属的戊寅时开胃经上的陷谷穴,因陷谷穴为输穴,故此时值日经(胆经)上的原穴丘墟同时为开穴,可以选用。
临床应用
①定时治疗:在辨别何经何病的基础上,根据循经取穴的原则来取定相应腧穴,然后根据子午流注法推算出该穴所开的时辰和日期,嘱患者在适用该穴的日、时来诊,进行针灸治疗。②按时取穴与辨证取穴相结合:首先选取当时的开穴,然后结合辨证取穴加上相关穴位,组方治疗。如牙痛患者在戊日庚申时来诊,可先取二间穴(用子午流注法),再配颊车穴(辨证取穴)。又如耳部病者丁日丙午时来诊,可先取中渚穴,再配翳风穴等。③原络配穴:在应用某经原穴的同时,配合与之相表里经脉的络穴,组方治疗,可加强治疗作用。如乙日戊寅时取胆经原穴丘墟,可配以肝经络穴蠡沟。④迎随补泻:在应用子午流注法时,可配合迎随补泻等针刺手法(见补泻),以调整气血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