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工作不能把“做了”当“做成了”

上级有部署,干部就要有落实。而落实,决不只是发发文件、开开会议、填填报表,而是实实在在的成绩。俗话说得好,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对于贯彻落实情况,也决不能把“做了”当成“做成了”。

近日,半月谈网刊发了一篇名为《应付式落实,基层耍出“三件套”》的文章,文章指出,把“做了”当“做成了”也是部分干部应付工作的套路之一,实际工作中有3种表现,第一种,把“任务分解了”当成“工作完成了”;第二种,把“开会研究了”当成“问题解决了”;第三种,把“发文了”当成“落实了”。仔细看以上三种表现,不难发现,都是日常工作中极为常见的“通病”,虽然体现为作风不实,但是根子在于政绩观不正。

人们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干部队伍中,也是这个理。因为众所周知,在大力提倡实干的良好政治生态背景下,能不能干出成绩,组织看在眼里、领导看在眼里、群众看在眼里,这也决定着干部能否得到提拔重用的重要参考。但是,在一些干部看来,干不干出成绩都是一样的,更有甚者错误地认为,工作成绩不是干出来的,是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吹出来的,或者是靠着总结材料打磨出来的。凡事都要实事求是,干了就是干了,这是态度问题,至于有没有干出成绩,就是能力问题。但是,如果明明没有干出成绩,却偏偏要把“做了”当“做成了”,这就涉及到干部是否忠诚老实的问题。

干事创业,人人都想出成绩,都想有拿得出手的骄人战绩,这种思想是积极的、向上的、正确的,但并不意味着任何干部就可以在工作成绩上文过饰非、夸夸其谈。必须清醒认识到,贯彻执行的过程,既是政策落地见效的过程,也是检验政策是否符合实际需要的过程,既要脚踏实地执行,也要实事求是地谈成绩,因为这里面不仅涉及到局部利益,更涉及到整体利益,所以如果夸大成绩,或者虚报成绩,那么就会对后期的政策调整完善提供不实信息。想出成绩的追求没有错,但是同时也要提高思想认识和站位,从全局和整体利益出发,为制定更完善更符合需要的政策提供真实参考。

其实,现实中,干部有没有干出成绩,群众看在眼里、明在心里,不管是口头上的“成绩突出”,还是文件上的“成效显著”,都难以掩饰没有实绩的事实,反而,凸显出了把“做了”当“做成了”的应付思想和不实作风。广大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循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原则。口说无凭,关键在于实绩。夸夸其谈,只会害人害己。成绩要经得起检验,否则都是假作为。

“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也不等于“做成了”。这不仅涉及到干部的政绩观问题,也涉及到群众能否得到实惠的现实问题,与其用华丽辞藻来粉饰工作,不如切切实实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践行初心使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