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里的智慧(25)兼听则明

作为领导,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往往会有不同的建议。如何做到清晰认识,善加使用是领袖的必修课。每个建议的出发点都有不同,其操作难度与结果也必然不同,面对这样的局面,就必须掌握如何取舍,辩证的分析每一个建议优劣点,既不能表现出优柔寡断,又不至于对特定建议者言听计从。楚襄王在初登大位之时就面临这样的局面,幸而可以求助师傅慎子,以此为契机,学习了帝王之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文】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

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上柱国子良入见。王曰:'寡人之得求反,王坟墓、复群臣、归社稷也,以东地五百里许齐。齐令使来求地,为之奈何?'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万强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

子良出,昭常入见。王曰:'齐使来求东地五百里,为之奈何?'昭常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

昭常出,景鲤入见。王曰:'齐使来求东地五百里,为之奈何?'景鲤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

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子良见寡人曰:'不可不与也,与而复攻之。'常见寡人曰:'不可与也,常请守之。'鲤见寡人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也,臣请索救于秦。'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王怫然作色曰:'何谓也?'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

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译文】楚襄王做太子时,在齐国做人质。他父亲怀王死了,太子便向齐王提出要回楚国去,齐王不许,说:'你要给我割让东地500里,我才放你回去;否则,不放你回去。'太子说:'我有个师傅,让我找他问一问。'太子的师傅慎子说:'您答应给齐国割让东地500里吧。土地是为了安身的,因为爱地,而不为父亲送葬,这是不道义的。所以,我说献地对你有利。'太子便答复齐王,说:'我敬献出东地500里。'齐王这才放太子回国。

太子回到楚国,即位为王。齐国派了使车50辆,来楚国索取东地500里。楚王告诉慎子,说:'齐国派使臣来索取东地,该怎么办呢?'慎子说'大王明天召见群臣,让大家来想办法吧。'

于是,上柱国子良来拜见楚王,楚王说:'我能够回到楚国来办父亲的丧事,又能和群臣再次见面,使国家恢复正常,是因为我答应了给齐国割让东地500里。现在齐国派使臣办理交接手续,这可怎么办呢?'子良说:'大王不能不给,您说话一字千金,既然亲口答应了万乘的强齐,却又不肯割地,这就失去了信用,将来您很难和诸侯各国谈判结盟。应该先答应给齐国割让东地,然后再出兵攻打齐国。割地,是守信用;攻齐,是不示弱。所以我觉得应该割地。'

子良出朝后,昭常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派了使臣来,要求割让东地500里,该如何办呢?'昭常说:'不能给。所谓万乘大国,是因为土地的广博才成为万乘大国的。。如果要割让东地500里,这是割让了东国的一半啊!这样楚国虽有万乘之名,却无万乘之实了。所以我说不能给,我愿坚守东地。'

昭常出朝后,景鲤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派了使臣来,要求割让东地500里,该怎么办呢?'景鲤说:'不能给。不过,楚国不能单独守住东地,大王说话一字千金,既然亲口答应了强齐,而又不给割地,这就在诸侯而前违背了大义。楚国既然不能单独守住东地,我愿去求救于秦国。'

景鲤出朝后,太子的师傅慎子进去。楚王把三个大夫出的主意都告诉了慎子,说:'子良说'不能不给,给了以后再出兵去进攻齐国'。昭常说'不能给,我愿去守卫东地。'景鲤说:'不能给,既然楚国不能单独守住东地,我愿意去求救于秦国。'我不知道他们三个人出的主意,到底采用谁的好?'慎子回答说:'大王都采用。'楚王怒容满面地说:'这是什么意思?'

慎子说:'请让我说出我的道理,大王将会知道确实如此;大王您先派遣上柱子良带上兵车50辆,到齐国去进献东地500里;在派遣子良的第二天,又任命昭常为大司马,要他去守卫东地;在派遣昭常的第二天,又派景鲤带领战车50辆,往西去秦国求救。'楚王说:'好'。于是派子良到齐国去献地,在派子良的第二天,又立昭常为大司马,要他去守卫东地;还派遣景鲤去秦国求救。

子良到了齐国,齐国派武装来接受东地。昭常回答齐国使臣说:'我是主管东地的大司马,要与东地共存亡,我已动员了从小孩到60岁的老人全部入伍,共30多万人,虽然我们的铠甲破旧,武器鲁钝,但愿意奉陪到底。'齐王对子良说:'您来献地,昭常却守卫东地,这是怎么回事呢?'子良说:'我是受了敝国大王之命来进献东地的。昭常守卫东地,这是他假传王命,大王可以去进攻他。'齐王于是大举进攻东地,讨伐昭常。当大军还未到达东地边界时,秦国已经派了50万大军进逼齐国的西境,说:'你们扣押了楚太子,不让回国,这是不讲仁道;又想抢夺楚国东地500里,这是不讲正义。你们如果收兵则罢;不然,我们等着决战一场。'

齐王听了害怕,就请求子良去告诉楚国,两国讲和。又派人出使秦国,声明不进攻楚国,从而解除了齐国的战祸。楚国不用一兵一卒,竟确保了东地的安全。

(0)

相关推荐

  • 战国末,楚襄王熊横为太子时在齐国做人质,...

    战国末,楚襄王熊横为太子时在齐国做人质,他的父亲楚怀王死了,熊横向齐王提出回国奔丧的请求,齐王却说"让楚国给我东地五百里,就让你回去,不给地就不要想回去."于是太子问他的老师慎子, ...

  • 云南最早的古国滇国,为何是楚人建立的,文化风格以越文化为主?

    滇池 今天的云南省简称"滇",一般认为是与其境内的滇池有关.滇池作为云南的代表,在2000多年前,其沿岸就出现过一个神秘的古国--滇国.滇国从建立到灭亡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一.庄蹻 ...

  • 《战国策》里的智慧(19)职场中人典范

    战国时,王公贵族养士成风,著名的孟尝君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招揽门客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扬名,通过众多门客的交口称赞形成舆论力量,提高自己社会名望.同时,养士的行为更类似于投资人才,通过资助人才而获得人才资源 ...

  • 《战国策》里的智慧(20)赵威后的“民本思想”

    我国古代一直是男权社会,重大的历史事件,精彩绝伦的谋略几乎都是以男性唱主角.所以,当长河之中偶然泛起闪烁着女性光辉几朵水花,就会显得那样耀眼夺目.今天我们来看看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的故事,她用最朴素的语 ...

  • 《战国策》里的智慧(21)如何化解权臣谋夺民心的举动

    自古以来,大权在握.功劳盖世的大臣一般有两个方向,为了自保而不断自污,或者不断收买民心以求实现更大的野心.前者一般是因为王权强大,无法挑战.而后者则是对自己实力十分自信,认为自己足以取而代之或者至少在 ...

  • 《战国策》里的智慧(22)“狐假虎威”

    <战国策>是汉代刘向收集整理的先秦纵横家们的事迹,这些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在诸国兼并的舞台上各显神通,或威胁或利诱,或以情理打动人心,或以寓言剖析人性.我们现今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就有许多出自 ...

  • 《战国策》里的智慧(23)认清自己的“立身之本”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当人平白受到重用时,一定要想一想自己因何收到不一样的待遇.正确分析自己的'立身之本',才能更加清晰的认清自我价值,从而趋吉避祸,始终避免出现不利境地.今天我们来看看,究竟怎么分 ...

  • 《战国策》里的智慧(24)忠臣之论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禅谆谆教诲一直以来为人所称道.在任何时代,忠臣都是国家的脊梁,社会的柱石.即便是现代社会,我们不再体'臣子'这一概念,也仍旧敬佩称道那些忠于 ...

  • 《战国策》里的智慧(26)“拐弯抹角”的妙用

    读了许多篇<战国策>里的文章,我其中发现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解决麻烦.通过不同的方式,或是心理暗示,或是利益引诱,或是武力逼迫等等.那么当一切方式都显得不那么好使的时候,又该怎么做呢?今天 ...

  • 《战国策》里的智慧(27)以退为进

    苏秦奉命出使楚国,打算推销他的'合纵'之策.但是事情的开始就非常不顺利,不知道出于怎样的原因,苏秦竟然被长时间冷落.连最基本的外交礼节都没有得到满足,面对这种情况,苏秦该怎么做呢?是歇斯底里的大声质问 ...

  • 《战国策》里的智慧-说话的艺术

    在战国时期,君臣纲纪虽没有后世的不可逾越,但是作为臣子幕僚,面对君王所必须遵守的礼仪仍旧不容忽视,任何一个上位者都绝对不允许侵犯自己尊严的臣子出现.那么如何劝谏君主,并且做到不侵犯君主的威严呢? 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