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纠正孩子自私的习惯

自私,是缘于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不当,对孩子的关心过度、照顾过度、抬举过度、迁就过度,使孩子自觉不自觉地加重自我意识,养成了自我中心的习惯,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甚至争名夺利,做损害他人的事。纠正自私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长要耐心地从多方面做工作。这里,建议家长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扮演合适的角色。自私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差不多都有以下特征:不关心父母和爷爷奶奶,不做或很少做家务劳动,霸占好吃好玩的东西,提出生活上过高的要求,总是感到自己得到的好东西太少。改变孩子的以上不良行为,家长就要让孩子分担合适的家务劳动,就要让孩子感到家庭每个成员都是相互依存的,应当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好东西大家都有一份,不允许一个人独霸。如果孩子不听,家长就可以让他尝尝饿肚子的滋味;今天大人没有做你的饭,你就没有吃的东西了,看来还是需要相互关照的。

第二,让孩子在同学中和邻里中结交朋友。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看,5-6岁以上的孩子是需要友情、需要伙伴的,但是目前由于孩子在家中没有兄弟姐妹、学校功课任务重及邻里之间交往少等原因,许多孩子终日是一个人学习、一个人玩耍,这样,他的心里自然也就很难考虑别人,孤独的环境带来自我中心是必然的。改良这种状况,除了家长平时要有意识地与孩子一起交谈和娱乐之外,还要鼓励和指导孩子与同学与邻里发展友谊。比如,欢迎孩子的同学星期天到自己家里来玩耍和吃饭,也鼓励孩子到同学家里玩耍,让孩子帮助邻居取报纸送信,到邻居家借还

物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会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逐渐学会关心他人。

第三,让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集体就是小组、班级、少先队、学校及假期里的活动小组。孩子学习和生活在这些集体组织里,就应该同这些组织的其他成员团结互助,共同完成集体活动的任务,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初步的集体主义意识。但自私的孩子在集体中与集体格格不入,做事情斤斤计较,有些家长也错误地认为参加集体活动没意思,担任班组干部耽误学习时间,这些都是不对的。家长应当和学校教师保持经常的联系,了解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支持孩子为集体做好事,倾听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后的感受,教育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团结

友爱、勇挑重担、遵守纪律,并帮助孩子克服狭隘自私、重名重利、害怕吃亏等错误思想。

第四,让孩子深刻认识自私的危害。现在许多自私的孩子之所以养成自私的习惯,就是不知道自私的害处,反而经常尝到自私带来的好处。孩子年纪小,认识问题肤浅,仅仅从直感判断正误不足为怪,家长要引导孩子从深处认识问题,比如,家里的好东西孩子多吃多占,从表面看他沾了光,但从深层看好东西吃得多,差东西吃得少,就会出现营养成份失衡,以致于造成肥胖、贫血等症。再比如担任班干部,从表面看花费了自己的精力,有时还会受气,但从深层看可以利用这种机会向各位同学学习,锻炼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家长还可以举出一些像北京市原副市长

陈宝森等私欲膨胀、走上犯罪道路的人的典型事件,引导孩子认识自私自利发展下去是非常危险的,及早向孩子敲响警钟,使孩子在认识上和情感上同自私告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