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写作文 | 该不该做自己

鉴于班级部分同学强烈要求尝试一下议论文的写作,因此上周笔者布置了一篇随笔——围绕“该不该做自己”的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这两天笔者在改随笔时突然发现这样一篇文章:

笔者甚是欣慰,看来孩子们对这个话题真的很有话说,虽然我的内心其实:

为了不让大家的心情也变成:

笔者决定先带大家看一下其他同学写的作文。

笔者统计了一下两个班级68位同学写的作文,发觉绝大部分同学支持我们“要做自己”,只有极少数同学支持“不该做自己”,具体数据如下图:

除此之外,笔者发觉以下几个关键词在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如下图:

从出现次数最多的关键词“做自己”(68次)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我在课堂上讲解的作文点题方法——将“作文话题中的词语在文中多次出现”。(虽然有时有强行点题之感)

而且绝大部分支持“该做自己”观点的同学在写作该篇议论文时,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做自己中的'自己’究竟是什么”。

01

“做自己”中【自己】的内涵是什么?

有同学做出了非常真实的回答:

例如:

①我所认为的“做自己”是做自己想干的任何事,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

②做自己并不意味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可能你的“自己”是一个好吃懒作的人呢?

甚至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困惑:

还有同学提出了这样的困惑:被处分的同学是不是因为“做了自己”呢?

看来“做自己”这个命题中自己】的内涵需要每位同学进行思考并作出界定。

那我们先将【自己】的概念放在一边,大家可以选定自己认为合适的一个对【自己】的定义,然后开始思考下面的问题。

02

为什么要“做自己”?

有同学从概率论的角度,提出世界74亿的人口中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因此【自己】具有巨大的价值,必须“活出自己”。

也有同学指出“做自己会让自己快乐,人来世上一遭,不就是要体验人生,追逐快乐的么?”

还有同学非常深刻地用假面舞会来类比做自己,他写道:

就像在一个假面舞会上我们都带着面具,却想窥探每个人的真面目,这真实一件吊诡的事情。因此,我们何不卸下面具,直接以“真面目”示人呢?

“做自己”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不言自明的公理,无论大家怎么论述,似乎都逃不开“自由”与“快乐”等字眼。

那针对这个版块的思考,我们就先进行到这儿,我们接着思考第3个问题。

03

如何“做自己”?

绝大多数同学似乎都学会了辩证地看待问题,他们意识到一味地做自己会伤害他人,最终不利于自己,甚至有聪明(鸡贼)的同学写出了这样的作文题目——《做有限定词的自己》。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做自己”之前加上一些限定词,例如:做相对化的自己、做一个考虑他人感受的自己、不盲目地做自己。

写到此处,笔者忽然发觉“做自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无论是“做自己”还是“不做自己”都利弊共存,那么到底该如何做自己,802班的罗佳雨写出了下面这段文字:

鉴学生这么有个性的表达,笔者真是佩服(牛鼻),于是笔者给她的作文打了如下的分数:

也有同学提出了“做自己”的一种困境:

△如果你是面试官,你会如何选择?

所以,归根结底,“该不该做自己”以及“该如何做自己”并没有标准答案,当学生问我“到底该不该做自己时”,我只能做出如下回答:

而且做自己总是会收到那些看不惯自己的人的攻击,这是做自己的人需要承受的压力。

所以,到底该不该做自己呢?

哈哈哈,或许有点绝望?

那回到开头那位写了15页4500字作文的同学身上,我改他的这篇作文花了20分钟时间。

因为,在改作文时我忽然发觉自己右手食指上有一根小刺(晚上吃外卖时被一次性筷子扎了),于是我拔这个刺拔了10多分钟,可是最终,刺还在肉里面。

所以同学们,你们知道郑老师为什么改作业改得那么慢了吗?

因为我一直在拔刺,还拔不出来,我也很绝望啊。

算了不说了,我接着去拔刺了,看来这个刺,很想做自己啊!(如你所见,强行点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