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线下读书分享第五期---《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前天,这周五下午,我们举办了图书馆线下读书会第五期。大家在一起拆解的书籍是《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这本书,我早闻大名。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课程也让我获益良多。我以前以为这本书是那次课程的结集,所以尽管买了书,但一直没认真读,觉得用不着,毕竟连音频课程都听过了, 有些部分还听过不止一次。

譬如我负责解读的第三部分 联机学习,其中的第一章是要极其功利化地学习。这个我就在课程中听过许多次,并且还分享给我的学员,我听完后觉得非常受益。

但通过阅读,我发现我错了,这本书应该是课程的升级,很多课程中没讲到,或者没有系统阐述的,这本书进行了系统阐述。

我的阅读过程觉得非常过瘾,书中的许多点子都让我耳目一新,并且乐意采取行动进行实践。

譬如这次的线下交流,我又改进了流程。

主要是增加了一步:

反思自己阅读的内容,用问题的形式进行表达,

将分享的内容总结为回答了什么问题,

然后其他分享者表达对什么问题最感兴趣,

在分享的过程中着重阐述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

这一步其实就是对于古典老师倡导的问题树的反向工程。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还采取了两个行动:

1,想要筹建自己的私董会或者说开设思想夜宴

古典:不要说你没人脉,每个人都有20万个你能找到的人!

https://mp.weixin.qq.com/s/gQkKtHIylI_93C-yXY-Vww

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尤其是三度好友,每周拿出半个小时的时间,探讨某些问题。

我在我当群主的微信群发起了这个倡议。不过应者寥寥,我向一些群友发起了申请,但同样响应的不多。

这当然怨不得别人,不过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里的一段话:

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是自此以后的事。我当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

后来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

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

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

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然而我虽然自有无端的悲哀,却也并不愤懑,

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

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鲁迅《呐喊.自序》

我当然没有鲁迅这般深刻的体悟。只是认识到自己还不够优秀,或者至少自己认识的人中相信我的志同道合者还不够吧!

但我也不灰心,毕竟还是有几个的,这就挺好!

感兴趣的朋友记得联系我,微信:bestbrainduhai, 注明思想夜宴!

2,在接下来的线下读书活动想丰富的内容以及做出的改进

丰富的内容之一已经采取了行动。

就是不只是选择某一本我认为有助于他人的书。但是也许这本书涉及的问题并非他们最关心的问题,甚至不是他们的问题,而只是我以为的他们的问题。

所以应该做调查,做探索,首先征集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再思考什么样的书籍可能会有所助益,然后各自从书中找这样的答案,或者获取相应的启发,最后再在线下进行交流。

总之叫做读书解惑

另一个改进则计划实行,就是当阅读完一本书或一本书的部分章节的时候,让阅读者或者勉励自己回答如下的问题:

2.1 我阅读的内容解答了什么样的问题?

2.2 我对他的解答满意吗?

2.3 我自己之前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我曾经看过的书中,听过的道理中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

2.4 这个问题有标准答案吗?还是人见人殊?

2.5 我对这个问题能否进一步地探索?这个问题隶属于什么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会对我有什么改变?

2.6 ............

这其实也是古典老师倡导的通过问题树来提升自己的水平,而不是通过知识树来提升自己的水平的方式。

最后,回到这次的线下读书会,我分享的是第三部分,我概括了我觉得这一部分阅读之后,可以回答的问题,询问其他参与者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

觉得可以回答的问题包括:

1.如何建立知识体系?

2,如何应对知识焦虑?

3,怎么样学习效率最高?

4,为啥学习没有啥兴趣?

5,如何提出很棒的问题?

6,如何提升认知效率?

7,如何才能持续获得进步?

8,什么叫联机学习?知识IPO?

9,为啥要极其功利地学习?不是说开卷有益吗?

10,如何淬炼知识晶体?

其它几位分享者最感兴趣的问题主要是:

2,如何应对知识焦虑?

5,如何提出很棒的问题?

下面我用文字概括一下我分享的内容!

2,如何应对知识焦虑?

产生知识焦虑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我们确实处在一个知识更新超快的时代。

书中给出了这样的数据:

18世纪,知识更新周期为80--90年;

19世纪缩短为30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般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为5--10年;

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为5年;

进入21世纪,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经缩短至2--3年........

也就是说,你大学一年级学的东西,很可能大四毕业的时候就已经完全没用了。

书中还有一段特别生动地议论,展现了热爱学习的小伙伴,立志成为终身学习者的人常常感到的困境:

一开始我们靠兴趣,但是兴趣多变;

然后我们追新知,发现新知进化得比我们学习的速度还快;

之后我们回身去读经典,却发现经典一辈子也读不完;

于是我们开始寻求底层逻辑..........

所以感受到知识焦虑是很自然的事情!

那解法是什么呢?

就是大家最感兴趣的第二个问题,通过提问题来应对知识焦虑。

成为一名终身提问者,而不是终身学习者!

终身学习者很容易陷入为学习而学习的窘境,你需要一棵“问题树”!

问题树依托一个真实的,高价值的,并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来展开。

它包括四个方面:

1,我们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2,我们如何知道自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3,我们会遇到哪些挑战和障碍?

4,我们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案?

知识焦虑的解法很明确,基于问题的学习让你关注点更少,进步更大,有自己的试金石----能解决当下问题,那就是有用;不能解决当下问题的,降低关注度。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更少而更好”的事!

5,如何提出很棒的问题?

可以分为向自己提问,向他人提问。

向自己提问,作者给出了相关性及好奇心两个维度进行评价:

相关性往往是你回答了以后,立刻有重大收益的内容;

好奇心是你最有动力学习的未来方向。

作者建议:

如果事态紧急,你可以从相关性开始解决问题。

平常学习中,你可以从总分最高的那些问题开始。

向他人提问,作者认为要摆出让人无法拒绝的学习姿势。

书中给出了很多很棒的建议,我概括最重要的三条:

5.1 不做伸手党,百知谷

准备充分,目标清晰。

介绍自己的情况背景,展现自己做的努力调研,让问题具体,指向清晰,都会让回答者更乐意回答。

古典老师要求自己的员工:

对于提出的问题先在百度,知乎,谷歌搜索,研究好前三页;

5.2 对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

是否真实,而不是虚构?

像”如何找到一生钟爱的事业?”

就不是一个真问题,因为未来无法预知,所以无法找到一生钟爱,这个问题是走完一生的人回顾的时候,给出的个性化的回答:

他如何找到了一生钟爱的事业!

是否高价值?

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解决这个问题。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是否与你当下生活有联系?

是否能被解决?

“如何在一周之内快速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门外汉的回答你不信;

专家回答你----你真相信他是专家吗?你与他只有一周的差距!

不要提“重力问题”,这种问题如重力一样,无所不在,但无法解决,

像“为什么这个世界不公平”。

不如改成

“如何让我在不公平的世界成为想成为的人?”

“如何利用或者改变这种不公平性?”

---------------------

重力是力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作者将一些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隐喻为“重力问题”,意思是它们像地球的重力一样,改变不了。

比如我有个来访者小李说:“我工作了6年,没啥一技之长,找不到好工作”。我说:“技能可以习得,并通过后天练习不断强化。”小李说:“我不愿意学习,再说学习还得花钱。”

这个问题,就是没有办法解决的重力问题。你没法让老板将一份好工作给予一个没有一技之长的人,你自己又不想打磨一技之长,那么如何找到好工作这个问题就是个“死结”。

不少来访者都有类似的重力问题,想要一线城市的创新空间和发展机会,又不愿意抛开老家稳定安逸的工作和生活;想要探索新的职业方向,又不愿意承担风险去尝试……

对于重力问题,我们要做的不是在一团麻中使劲儿地撕扯,而是先接纳现状,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检测我们的生活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引自《斯坦福的人生设计课:如何用设计思维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

https://zhuanlan.zhihu.com/p/60188539

依据问题的解答如何输出答案?

将他人和你说的想法,意见或者建议都记录下来,发给对方,并附上“根据这个想法,我做了一些行动计划,你帮我再看看”。

这是让被提问者无法拒绝的请求

5.3   5个绝佳的组织知识的思考角度

我用谐音及口诀法概括为:正式练拆箱

证据:

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

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

视角:

如果站在其他人的视角看这个问题,会怎么样?

如果换一个角度会怎么样?

联系:

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和模式?

我们以前在哪儿见过这种模式?

猜想:

如果它与众不同,那是什么样的?

相关:

它为什么重要?

这是由教育界传奇人物,“小型学校运动”的开拓者梅尔提出来的。

在他的学校,知识点不重要,这5个问题却是讨论的核心!

梅尔的学校只有1%的学生没有完成中学教育,而纽约市的中学辍学率在40%--60%。

----------------------

最后,再说说这两天我的思考:

我阅读古典老师的书,看到问题树的提法,感觉大开眼界,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但这两天反思,加之那天听其他同学分享其他内容的时候,又有其他的困惑!

就像古典老师提到的,

问题就像关键词,有了问题就可以建立自己独特的知识清单。

但关键词不会自动产生,问题的好坏有时常与见识的多寡,格局的水准相关。

在某种僵化,落伍的价值观或者视野格局下,提出的问题即使在提问者看来最有价值,但实际上并非最有价值。

用问题引导学习真的是解决之道吗?

而且最初的问题,最初的路径也许不过是偶然为之而已,是否会陷入路径依赖?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文章,文章没找到,当时看了标题就不太想看,但现在想来,却别有一番滋味,标题大概是:

没读过上百部经典,谈什么批判性思维

其实说的道理也不难理解,就是强调学习,积累的重要性。

我想古典老师谈的问题树,提到向自己提问的两个维度,估计就是为了应对这个问题的,好奇心是人探索的生理本能。

相关性是人的功利需求!

而学习的方向是两者的综合。

总之,问题树也需要自己去培植!

别人也帮不了你!

这大概是可贵的自由之体现吧!

(0)

相关推荐

  • 我的分答开始运作

    通过它,你可以: 提问:这个比较贵,但每一个人偷听时你都能够分成,所以如果问题有代表性的话,有可能提问者也能赚钱. 偷听:就是如果别人的提问你也想知道,仅须付费一元即可得到答案. 通过提问了解行业动态 ...

  • 这两天在看《跃迁》,挺有感悟的!分享给大...

    这两天在看<跃迁>,挺有感悟的!分享给大家呀!如果你也有同样的启发,欢迎点赞哦! ①获得百倍收益的关键,并不是百倍努力. 每个时代的高手都在利用社会和科技的底层逻辑撬动自己,实现跨越式的成 ...

  • 2020读书计划9:《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一本书的精华,10分钟的干货 作者:古典 类别:个人成长 思维认知 古典说,作为职业规划师,一直有一个困惑,为什么人们的努力和回报不成正比?不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个体不重要,选择什么方向.站在什 ...

  • 九月份,用这五本书来治愈成长的焦虑吧

    文/小宋老师 九月份,你在忙啥嘞?昨晚和好朋友一起吃饭,一位做HR的好友说,最近她正忙着招新的一批实习生,工作十分繁忙. 对于我来说,九月份是一个比较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的月份,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即将扑面 ...

  • 凌宗伟:歪解一下

    [异史氏曰]陈中原老师有句"无知者无错",可以说是"不知者不为过"浓缩版,一个人对某个领域某个问题原本就不了解,但他又不知道自己不了解,于是放出几只蛾子来你能说 ...

  • 今日所学所思第三天~从普通人到高手的三个阶段

    问:把大象放冰箱总共需要几步? 答:三步,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放进冰箱.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 为什么要提这个不太好笑的笑话呢?因为依依觉得把大象放进冰箱这件事,和今天要说的问题有一些关联 ...

  • 图书馆线下读书分享第三期---《人生十二法则》

    我们事先选择了一个法则,也就是一篇章节进行阅读.我选择了第5法则,兼顾第11法则.其他七位同学也各自做了选择,除了第8,第9,第12法则,其余法则的相关内容,这次分享均有涉及. 这次分享,参与的同学准 ...

  • 图书馆线下读书分享第三期辑录---《人生十二法则》

    共同拆解了<人生十二法则>中的八大法则. 现辑录如下: 人生法则1:笔直站立,昂首挺胸 主分享部分: 大家好,我是食安1903的鲍捷,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人生十二法则>中的第一 ...

  • 图书馆线下读书会第五期辑录---《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上周五,我与食品工程2020级的五位同学开展了第五期线下读书会. 这一期拆解的书籍是<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与往期的差别主要在于,我们按照书中的建议,强调重要的不是知识树,而是问题树. ...

  • 图书馆线下读书会第七期---读书解惑:探讨前途问题《谋生》

    这次读书会,做了许多变动. 没有确定一本书,每位分享其中一章: 也没有确定几个主题,由参与者选定主题,自选书籍: 而是参考之前学习<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所得,准备探索问题树,而不只是攀爬 ...

  • 图书馆线下读书会第七期辑录---读书解惑:探讨前途问题

    第一位 文字稿: 详见 图书馆线下读书会第七期---读书解惑:探讨前途问题<谋生> ------------------------- 第二位 分享书籍:<能力都是逼出来的> ...

  • 浅谈个体语境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麦芽悦分享第五期

    演讲人:朱聪,我们的麦芽之友聪哥,也是我们麦芽的长期支持者,被洪哥誉为"一个一直在寻找如何和世界格格不入的人".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人们相互理解是需要通过语词来进行的,我们所运用 ...

  • 图书馆线下读书会第一期---《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第七章 做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这场读书会是上周四晚上进行的. 参与的同学是生科院20级的新生,有两个班的同学. 首先选出了思维主持人,并且对他们以及公益委员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活动开展的形式及主题的选择. 并且介绍了拆书的读书 ...

  • 图书馆线下读书会第一期辑录---五大主题

    上周四4月22日,20级生科志愿者分成了五组,开展了第一期图书馆线下读书会. 读书会的主题是进步的阶梯,也是我们图书馆这一届读书节的主题. 我对这个主题的理解是: 书籍是进步的阶梯: 好的书籍是人的良 ...

  • 图书馆线下读书会第二期辑录---五大主题自选

    上周五4月23日,读书节开幕,开幕式结束后,19级法学院本科生来做志愿者,其中9位与我一起开展了图书馆线下读书会第二期活动. 沿用了第一期的形式,在开展活动之前已经建立了小组,告知了读书方法以及分享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