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万维钢精英日课的经历与打算
上周万维钢老师第四季精英日课如期上线了,一下子放出来三篇,包括《发刊词:士的三重境界》,《伯克森悖论》,《华为是什么样的公司》。我的不少微信群都因此而讨论的热火朝天。
我也建了一个微信群,专门用来与同好们进行交流、碰撞,也作为自己学习输出的一个平台,督促自己更好地学习。
这篇微信公众号就来说说这三年多听精英日课的经历与感受,并谈谈接下来的学习计划。
我基本每天不落地听精英日课,应该是在第二季的时候了,第一季的一些内容也听过,但并不系统。精英日课这个专栏伴随着得到App的日益成长。最初,在得到开专栏的有不少大神,这些大神在三年中有不少也在公众的口水议论中。
最初,我听精英日课是与李笑来老师的《财富自由之路》一起听的。李笑来老师一直坚持到最后一个半月才开始进行音频发放,之前都是一周发出一篇文章,然后订阅者阅读思考,讨论。
当时,另一位大牛成甲老师还写了一篇微信公众文章,比较李笑来老师与万维钢老师的这两个专栏,对李笑来老师的做法更加激赏。
李笑来和万维钢的付费订阅产品,最大的差异在哪里?
我那时两位老师都挺喜欢的,也蛮喜欢成甲老师,只是看了成甲老师的文章,觉得李笑来老师的做法明显更讨巧些。眨眼三年半过去了,上面这篇文章发表在2016/09/28,再回头看,才能体会万维钢老师的专注与牛掰。
得到app最初的产品大多是年付费产品,我印象中除了万维钢,李笑来老师外,还有刘润老师,吴军老师,古典老师,吴伯凡老师,薛兆丰老师,刘苏里老师,傅佩荣老师,武志红老师等,他们的课程都还不错。
但如今上面的老师都不再做全年大课。甚至,就我所知,在得到现在的知识产品中,仍在坚持做全年订阅大课的,也就只有万维钢老师。
万维钢老师的课程,我听了这么多,印象最深的是他解读《巨人的工具》,提到的要打造一个系统,所以不在乎一时一地的得失。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我当时听了后,怎么说呢,很是有跃跃欲试地兴奋感。现在我能坚持写微信公众号,最大触动,就是源于万维钢老师这一次解读的鼓励。
我以前听万老师的精英日课,应该说主要如他在第一季的发刊词所说,觉得这是一个杀时间的利器。每天去取快递的路上,走路回家的途中,洗澡的时候,就会听一听,在智识上获得莫大的享受。
大多数时候,听完都觉得心有戚戚焉,万老师讲的真好,真有趣;偶尔,会不以为然,觉得万老师过于武断;还有时,则完全听不懂,觉得讲的是啥呀?逻辑上是不是不通?而实际上,往往只是因为自己太不熟悉了,完全都是意外,我其实需要做的是重听一遍或者多遍。
毕竟:
喜欢=熟悉+意外
万老师反复分享的公式,而我反复重听的结果,发现万老师逻辑其实非常清楚,明白,这些课程反而成为了我听精英日课,最引发思考的内容,我指的是万老师有一篇《要么电子有意识,要么一切都是幻觉》。
万老师喜欢读小说,让我倍感亲切。
在第四季的发刊词中,万老师提到了前段时间热映的电视剧《庆余年》。剧中提到穿越者主角希望创造一个人人如龙的时代,《庆余年》这部电视剧是改编自猫腻的小说《庆余年》,我没看完。
猫腻是我很喜欢的网络小说作家,他的《间客》我读过两遍,也看了《将夜》《择天记》,他出道作品《朱雀记》看了前部分,最新作品《大道朝天》读了开头,养肥再说。
《择天记》也改编成了电视剧,但改编得很差劲,最成功的是《庆余年》,《将夜》也改编了,都拍《将夜2》了,但我也没看。
万维钢老师喜欢读小说,这一点很让我觉得亲切,我也挺喜欢的。我印象中,他在精英日课中推荐过两本,一本是《道门法则》,另一本是《诡秘之主》,
前一本我看了一些,没继续跟,好像已经完本,后一本万老师很是赞赏,认为世界观构造上独步世界,非常宏大,我养着没跟。
万老师学贯文理,在课程中传递着现代文明的基本理念,不媚俗,不谄媚,并不总是“政治正确”,但很有意思,很刺激。
他在精英日课讲过不少现代文明的理念,大的道理我印象有些模糊了,但记得他说过一句话:“现在,你要去买火车票的时候,插队的话,后面的人是不会允许的。越来越重视个人权利的社会是越来越有希望的社会。而首先就是你自己要重视你自己的权利”。
最后,重听万老师的精英日课本身给了我时空穿梭的线索。
昨日,我听万老师第三季的第三篇《相对论2:相对论的英雄与危机》,我听完后,在微信群里迅速表达了我的感受:
这一讲重听仍然感觉很兴奋、敬仰,我能清晰记得上回听这一讲在干嘛,那时刚好去忙医保报销,走在去坐地铁回家的路上。
麦克斯韦是我高中班主任,也是我们物理老师的偶像,他对麦克斯韦推崇备至,认为匹敌牛顿,我物理学的一般,一直感受不到,听了万维钢老师这一课才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有费曼为麦克斯韦背书,认为十九世纪最重要的事就是麦克斯韦的科学发现,伟大的科学发现啊,真是任何政治变化都不能匹敌其长远影响。
麦克斯韦四个方程一统电磁学,通过计算发现电磁波的速度就是光速,这个世界真是遵循数学啊,通过方程的对称性肯定电能生磁,磁也能生电,彼此不断互相作用,产生电磁波,而光速竟然不是相对光源的----双星系统的实验发现,那么于是人们提出是相对介质的,提出了以太的概念。
最后以太成了笑话,以太并不存在。我想起上回分享《无价》,作者认为效用这个概念就像以太,并没有心理的价签:)
好戏继续上演,真是激动人心的科学史啊!
以上就是听万维钢精英日课的经历。我的反省是,带给了我许多快乐、难忘的时光,拓宽我智识上的视野,给我以激励与安慰,但同时我听得并不是很上心,太多时候也就是杀时间而已。
以下则是我的下一步的打算:
我自己准备学习第四季的方法:
不一定要一下子全做,但可以慢慢来。
下面就是我运用批判性学习法,学习《伯克森悖论》的一些想法
刚刚在听伯克森悖论,这一堂课比较烧脑,涉及到统计,概率相关的内容,有时很反常识。
万老师提到的第一个例子是关于女子择偶的观测、经验总结与实际可能情况的差异。
这位女子关荣荣不愿意接触长得太帅的男子,因为按照她之前交往的经验,长相与性格负相关。
万维钢老师论证其经验的不足为凭,是这样做的:
1,构建一个不是负相关,而是完全无关的大样本
但因为关荣荣对两者的总分有一个要求,所以会接触到一个小样本,在那个小样本的观测结果,发现了负相关的经验,误以为经验可靠,于是外推为交往指南,但这种指南其实靠不住。
这诚然是一个很好的洞见,不过我提出几点反驳:
1,其假设不一定成立,现实中的样本不一定是毫不相关的,到底是什么关系其实需要抽样调查,一般也是按钟形曲线泊松分布来进行模拟的,此其一;
2,其二他对于关荣荣经验的解读也不对
关荣荣最初交往的时候其实并不知道阈值是否相加满足,因为至少性格不是一眼看得出来的,需要交往一段时间才有判断,所以实际中他其实只是满足颜值的阈值就会相互交往,然后再以此进行归纳经验;
3,关荣荣的经验未尝不是好的人生指南
但心理分析的解释其实是人们对于自己配得上什么样的好生活是有一个阈值的,超出这个阈值就会自我败坏。
而人生经验的帮助其实就是一个快捷简单式,所以才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关荣荣的标准的问题,无非是其剔除交往对象的标准仍然存在假阳性,会错过长相好,性格好的一部分人,但比起另一种方式,提高颜值阈值,往另一边去找伴侣,其实也许假阳性率还是更高的。
就是说在她能接受的颜值之上,颜值在某个更高阈值之上的人群性格达标的可能性比起在基本线之上,更高阈值线之下的人群中的比例更低。
或者说她选择伴侣其实不是走的相加之和高于某个阈值,而是分步法,先用颜值筛选,再用性格筛选,而她让这个模型更精细化一些,颜值必须在某个标准之上,但同时要在某个阈值之下。
最后,欢迎你一同加入学习,我们一起交流,共同提高!下面是微信群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