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的产品机会点—漫话产品创新(八)
三国中的产品机会点
做过产品创新的朋友都知道,新产品开发源于客户的需求,而客户需求点主要有三种:痛点、爽点、痒点。能抓住一个点,就能捕捉到用户的需求,就有可能打造一款成功的产品。
这三种机会点有什么区别?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应主打哪一种机会点呢?下面我们从三国的故事中找寻答案。
什么是痛点?在《从鸣梁海战看产品痛点—漫话产品创新(一)》中,我们提到过,痛点是恐惧。如果有一个事情,让你感到害怕恐惧,那它就是痛点。
恐惧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的边界:“怕上火,喝王老吉”;“怕生病,怕死,花钱买健康”;“怕失业,花钱来学习”。这些都是害怕恐惧,因此能够引发痛点。
刘备就是一个善于抓住用户痛点的人。他曾经三次救人于危难,而也正因为及时捕捉到痛点,得到了两片属于自己的根据地:徐州和益州。
第一次救危:救北海孔融。公元194年,黄巾余党管亥率黄巾军十万攻打北海,北海相孔融被大军所围,情势危急。我们知道孔融是孔子第二十代子孙,自幼天生聪慧,擅长文艺创作,但对军事方面一窍不通。人们常说:“越怕的事情,就越是非常容易的碰到”。孔融最怕的就是打仗。而就在他刚当上北海相不久,十万黄巾军就气势汹汹的攻打北海战略要地了。初战失利,孔融的部将宗宝只一合就被管亥斩落马下,北海城人心惶惶,不敢出战。
孔融出于无奈,派单骑前来救援的太史慈突围向刘备求救。刘备惊讶地答道:“北海相孔融居然知道世上有刘备!”便立即率关羽、张飞等三千精兵随太史慈去北海救援。黄巾军闻知援军至,都四散而逃,北海之围得解。
第二次救危:救徐州陶谦。就在刘备成功解北海之围后,曹操以为父报仇为名再度攻打徐州。曹操扬言,城破之日必要屠城以报父仇。徐州牧陶谦是个宅心仁厚的人,爱惜百姓,他听到曹操的这番话,整天睡不着觉,最怕徐州50万百姓因自己而死,生灵涂炭。
而徐州的军事力量又远远不如曹军,于是陶谦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田楷、刘备一起前往救援。而此时张邈、陈宫叛迎吕布,攻打曹操,曹操根据地失陷,于是回兵兖州。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叫他驻军在小沛。后来陶谦死后,糜竺、陈登率徐州军民迎刘备做了州牧,统领徐州。
第三次救危:救益州刘璋。公元211年,汉中王张鲁想要攻打益州刘璋。刘璋是个昏暗的地方军阀,既不懂政治,又不懂军事,他怕被张鲁打败,丢掉现在的富贵。于是听从张松建议,派法正邀请刘备入川襄助自己对付张鲁,法正、庞统在此时劝刘备图取益州。
刘备遂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自将数万步卒入蜀,与刘璋会于涪陵。期间张松、法正、庞统皆劝刘备袭杀刘璋,刘备以初来到蜀地,人心尚未信服,不宜轻举妄动为由拒绝。后来,张松事情败露被杀,刘备于是与刘璋反目。刘备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率军入蜀,于214年围攻成都。最终刘璋被说降,刘备就得到了益州。
从刘备的三次救危可以看出,刘备非常善于抓住用户的恐惧点:孔融怕打仗、陶谦怕屠城、刘璋怕失去富贵。这种恐惧就是痛点,所以抓住痛点就能获利,赢得产品机会。
我们再来看一下爽点。爽点也是产品的一个抓手,那么什么是爽点呢?人在满足时的状态叫愉悦,人不被满足就会难受,就会需求满足的方法。如果一个人在寻求满足中,能立刻得到即时满足,这种感觉就是“爽”。
谈到爽点,我们再来聊一下刘备,以及他的儿子刘禅。这对父子都曾经遇到过爽点,但面对爽点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所以一个成就了蜀汉,一个衰败了蜀汉。
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知道,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刘备讨要荆州不得,就想了一条计策。假意把孙权的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招刘备入赘江东。然后趁机将刘备掌控住,来换荆州。没想到吴国太相中刘备,弄巧成拙,真的将孙尚香嫁给刘备。
此计不成,周瑜又想了一计,向孙权进言说:“刘备是当世枭雄,有关张赵云之将,更兼诸葛亮用谋,必非久屈人下的人。因此最好将其软禁在东吴。刘备自幼贫苦,奔走天下,没有享受过富贵。现在给他金帛美食,让他整天享受,消磨意志,荆州日久必然被我们所得。”
周瑜这条计策可以说非常契合刘备的需求,因为刘备自幼贫苦,奔走天下,没有享受过富贵。刘备想享受富贵的需求一直没有得到满足,而现在马上给他金帛、美女、美食,让他得到即时满足,达到爽点。
但刘备并没有爽点的满足而意志消沉,而是与孙尚香一起逃回了荆州。由此看来,如果一个人能抛弃自己的爽点而有更大的追求,那他一定是一个有大志向的人,是一个英雄。
我们再来看一下刘备的儿子—刘禅。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直奔成都,后主刘禅投降,并被移居到魏国都城洛阳。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公,赐给住宅多处、绢万匹,婢女百人。
第二天,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及蜀国降臣,酒宴中演奏蜀乐,蜀官听闻都落泪不止,而刘禅嬉笑自若。司马昭问后主说,“你思念蜀国吗?”刘禅答说:“此间乐,不思蜀。” 司马昭对贾充说:“刘禅未免太无情了吧!就算是诸葛亮还在,恐怕也不能辅之久全,更何况是姜维呢?” 从此,司马昭对刘禅不再疑虑,刘禅得以安乐地度过余生。
刘禅举国投降,本来也没有生还的可能,但司马昭因刘禅没有丝毫复国谋反之心,就让他安乐度日,因此也是满足了刘禅的爽点。但显然刘禅与他爹刘备对待“爽点”的差异是迥然不同的:一个不甘平庸,创建蜀国;一个甘于享乐,不思进取。
聊完了痛点和爽点,最后我们来看一下痒点。
痒点是什么?痒点自己定义的,痒点满足的是人的虚拟自我。那什么是虚拟自我?就是想象中那个理想的自己。
我们知道,曹操是有志一统天下的。他曾发过两大宏愿,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 唐代诗人杜牧也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赤壁》,诗中曾写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为此,曹操曾在邺城修建铜雀台。说到此,不禁有人会问,难道曹操修建铜雀台仅是为了美色享乐吗?
《三国志》记载,铜雀台建成那天,曹操大宴群臣,并率诸子登台作赋。这个看似作赋的平常动作其实并不平常,因为曹操也是借着这个事情考察几个儿子的才华与见识,看立哪一位为世子。
曹植不愧是建安文学派的翘楚,率先作《铜雀台赋》,辞藻华美,浑然天成: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曹丕也不甘示弱,作《临高台》:
临台行高。
高以轩。
下有水。
清且寒。
中有黄鹄往且翻。
行为臣。
当尽忠。
愿令皇帝陛下三千岁。
从曹植和曹丕的赋诗中,可以看出两个人看问题的不同角度。曹植更多是在给父亲歌功颂德,愿父王能成为帝王,甚至超越帝王。这个确实是曹操的痒点,因为曹操建铜雀台不仅是为了网罗天下美女,更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帝王之志。
曹丕的《临高台》显然角度有明显不同,他是向当今皇帝(汉献帝)表明忠心:“行为臣,当尽忠,愿令皇帝陛下三千岁。”这并不表明曹丕不明白曹操的帝王之心,但这也正是曹丕的高明之处。
因为当时的人心依然向汉,天下有不少士子仍然希望能光复汉室。所以,曹丕借这首诗表明向汉的心迹,拉近与天下士子的距离,争取曹营中像荀彧、荀攸、钟繇、崔琰等忠于汉室的名门望族的支持。
所以,曹植和曹丕两个人都能理解父亲帝王之志的“爽点”,但一个是简单迎合,一个是借题发挥,培育自己的影响力和势力,高低立判。曹操阅人无数,自然也能明白曹丕的用意:曹丕确实比曹植更适合做世子。
以上我们通过刘备三次救危、刘备和刘禅、曹丕和曹植三个案例,讲了痛点、爽点和痒点。痛点是人的恐惧点,爽点是需求的即时满足点,痒点是想象的虚拟自我点。
那么,什么才是一个产品的最好机会点。痛点、爽点、痒点都是不错的点。至于哪个是最好的机会,就看产品经理自己对用户的哪个点感受最深了。
请思考:你做产品通常喜欢抓住哪种机会点?痛点、爽点,还是痒点?你的产品风格更像是刘备、刘禅,还是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