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评白居易《题杨颖士西亭》
静得亭上境,远谐尘外踪。
凭轩东南望,鸟灭山重重。
竹露冷烦襟,杉风清病容。
旷然宜真趣,道与心相逢。
即此可遗世,何必蓬壶峰。
—— 白居易《题杨颖士西亭》
这是一首题赠诗,文人雅致,常以文会友,友人新起屋舍、亭阁,好友常为之作序,或赠以诗文。这类诗歌常常表达对新起屋庐的赞美和喜爱,进而表达对主人高尚品格的钦佩和歌颂。白居易的这首《题杨颖士西亭》内容上也是如此,形式上虽为五言律诗,却不同于近体诗当中的五律那般四联八句,该诗为五联古诗。
“静得亭上境,远谐尘外踪。”中的“静”、“远”二字从环境和地理位置方面突出了西亭的清幽宁静,远离俗世纷扰。
“凭轩东南望,鸟灭山重重。”凭轩眺望东南,千山重叠,不见飞鸟,此二句为“远谐尘外踪”的具体描述,再次强调西亭的超乎尘世之外。
“竹露冷烦襟,杉风清病容。”“烦襟”为“烦闷的情绪”,“病容”无外乎身体上或心理上的不快外露于脸庞的愁容,但是诗人的这种心绪、愁容终因“竹露”而“冷”、因“杉风”而“清”。“冷”和“清”在这里可谓是“一语双关”,“冷”本指西亭旁修竹结露的状态,“清”指杉树林中风的清爽“冷”和“清”本为形容词,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使动用法,“竹露”、“杉风”使诗人的“烦襟”、“病容”冷却、消除。
“旷然宜真趣,道与心相逢。”登上西亭,心绪豁然旷达,这与诗人内心的意趣相合,此中真意又与内心感知相逢,流露出诗人对西亭的喜爱与赞美。
“即此可遗世,何必蓬壶峰。”诗人结笔以反问的语气拿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山和西亭作比,有此西亭避世隐居,又何必蓬壶峰,再次强调西亭景观的喜爱之情,亦有几分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