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从三星堆看中国历代审美

原创 丹尼尔先生 丹尼尔先生 
Spring Breeze Is BackVarious Artists;中音笙与二胡 - Chinese Classical Music

主编:丹尼尔 | ID:MRDANIEL777

编辑:耀匀 | 图:Google

转载请在后台输入授权

前段时间,国家文物局通报了三星堆遗址考古的最近发现,无论黄金面具、玉器还是青铜人像,皆以极高的工艺水准和美学成就,引发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惊叹和好奇。

美是「有意味的形式」,中华文化,传承千年而绵延不绝。历朝历代不同的历史环境,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境,不仅影响着如今的文化和审美,更以独立姿态,傲视于世界文明之林。

人类对美的感知,其实很早就出现了。山顶洞人会在规则的石块上钻出孔洞,在墓穴里撒上红色赤铁粉。这种远古的图腾活动,包含着远古人类对美的最初感知。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形成了图腾推崇,作为精神的载体,融入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及部落认同,逐渐萌发展出原始的审美意识。

本期选择历史上五个关键的社会时期:商周、先秦、魏晋、唐宋和明清,解读各时期不同的审美趣味,分析美感形成的深层原因。不仅感受美的形象,更懂得美的内涵。

静下心来,通过凝视一幅作品
去惊艳和感悟一个伟大的时代

商周时期
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256年

历史博物馆里,可以见到商周时期青铜器,作为祭祀礼器,用来铭记战功,被视为文明社会出现的标志。

青铜器上多铭刻着想象中凶猛可怕的兽面纹 ——「饕餮」,恐怖凶残,带着神秘威力和狰狞味道,是古人融合自然界各种猛兽特征,再加以想象而成。

商周时期 饕餮纹青铜器

这种「狞厉之美」与远古历史息息相关。从炎黄时代一直到商周,氏族部落间战事频繁,规模越来越大,史书记载:「牧野之战,血流成河」。伴随战争而来的杀戮、掠夺和奴役充斥生活。

西周 饕餮纹出戟尊 & 商 青銅方斝

在崇尚武力的时代,人们歌颂野蛮血腥的吞并战争,宣扬暴力的征服。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饕餮可怕的形象融入复杂的观念和情感,作为时代的标志,意味着对外族的恐吓和本族的保护。

商代晚期 妇鼎

不仅中国如此,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也有很多可怕的妖魔鬼怪,非洲人戴的面具同样狰狞而恐怖,这些粗野可怖的形象,蕴藏着最为原始的魅力。

西周凤鸟纹天豬提樑卣 & 商晚期子鴞卣

在商周时期,暴力战争推动了社会前进。人们渴望在战争中得到上天庇护从而战胜对手,于是将可怕的饕餮形象铸在青铜器上,形成这一时期独特的审美趣味 —— 青铜艺术。

西周 神面纹亚朿提樑卣

原始社会,必须通过血与火的征战,才能开辟前进的道路。青铜艺术糅合神秘观念和童真稚气,具有呼之欲出的生命气息:凝重又神秘、狰狞又天真。

商晚期安阳青铜饕餮纹方尊

春秋战国时期
约公元前770—公元前221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巨大变革。周王室力量衰落,分封制逐渐崩溃,诸侯国间互相征战,民不聊生。铁犁和牛耕解放了生产力,土地私有制正式确立。

这一切给统治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即「士」阶层提供了发展机会,他们纷纷到各诸侯国宣传自己的治国理念,渴望得到重用,典型代表如孔子、老子等。

这样动荡的历史时期,社会出现了两股彼此对立的思潮: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

阎立本 画孔子弟子像

儒家强调用理性来指导现实生活,鼓励人们积极对待现世人生,努力建功立业;道家则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一种不受世俗约束的自由状态。

儒家和道家,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躲避,却同样蕴含着理性的精神 —— 就是关注现实,追求人生在世的和谐和满足。两者最大的问题是,都不能解决灵魂的满足和去向。

《诗经》云「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短短数字,充满含蓄而深情,饱满又乐观的理性精神。

这种理性精神同样适用于建筑。对比来看,西方古代建筑的代表 —— 教堂,多用砖石铸就,用以敬仰上帝,带着灵魂的反省,强调永恒和不朽;

而中国古代则多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宫殿园林等,使用木材搭建。单体尺度不大,通过平面铺展互相映衬,人与环境和谐共融,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情调。

春秋战国时期,壁画尤为盛行,凡祠堂及府邸皆以壁画为饰。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人物龙凤帛画,和御龙帛画,将写实与想象融合,简洁流畅,生动传神。

而其后秦宫遗址发掘的壁画残片,可以看到马车、人物等生动的写实图案,艺术开始向现实靠近,逐渐世俗化。

战国 人物龙凤帛画 & 人物御龙帛画

韩非子言「画鬼魅易,画犬马难」,真实动物远比鬼怪难画,从商周的「饕餮」到秦朝的写实,艺术在不断发展。

总之,受儒道思想影响,先秦时期的审美趣味转向现实生活,无论文学、建筑还是绘画,都围绕现实的生活感受,借景抒情,体现出真实而理性的美。

魏晋时期
公元 220 —公元 420

伴随魏晋时期的到来,政治分裂割据,政权更迭频繁,200年间相继交替着30多个大小政权,等级森严的门阀士族垄断官位,社会经济繁荣不再。

一方面是国家贫弱、政治黑暗、社会动荡、战乱纷呈。另一面中国文化在绘画、书法、文学、哲学、音乐等领域都处于发展高峰,甚至一度登峰造极。

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局部)

从两汉开始,享有世袭特权的士大夫阶层,有闲有钱,生活优渥,逐渐失去对争权夺利的兴趣,反而热爱文学、自然和艺术,追求自我的享受、文学的独立、艺术的修养和自然的欣赏等。

以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竹林七贤」为代表,他们的关注从外部转向内心,从社会转向自然,强调精神的独立,渴望在作品中融入更多个人情感。外在表现就是潇洒风流、特立独行的魏晋风度。

傅抱石 竹林七贤图

魏晋时期王朝更迭,上层争夺权力,政治斗争异常残酷。门阀士族往往身不由己地卷进政治漩涡,何晏、嵇康等一众名人雅士,皆因政治斗争而丧命。

这种既富贵安乐又充满忧患的环境中,门阀士族表面轻视一切,洒脱不凡,但内心却充满巨大的苦楚和恐惧,对人生的意义开始产生强烈的反思和认识。

顾恺之 洛神赋图卷

社会制度混乱,人才选拔制度不公,又造成大批文人壮志难酬,愤懑不平,逐渐养成孤傲狂放,孤芳自赏的性格,既然报国无门,何不全心投入艺术追求。

人生苦短,又何必折磨自己

更应抓紧一切时间尽情享受

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开始觉醒

在那时,「人的觉醒」在审美领域,强调对艺术自身的追求。魏晋时期文学,不再单纯强调实用性,转而强调以个人和生活为题材抒发情感,「为艺术而艺术」。

因此魏晋文学特别讲究文辞的华美、文体的划分、文笔的区别和文理的探究。

徐砚 竹林七贤

以曹丕为例,他享尽了世间荣华,却依旧感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富贵功名转瞬即逝,能够真正不朽,永远流传的始终精神的东西。他的诗词能够世代流传,不仅在于辞章华丽,更在于饱含着对生命的深切反思。

晋人尚韵,绘画、书法领域也是如此。

魏晋以前,无论篆书还是隶书都以工整为佳。而魏晋文人在汉字使用价值之外,又挖掘出审美价值,草书、行书盛行,洒脱自如,行云流水,情感肆意。

行草隶篆四体四条屏古人咏梅诗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充分体现了行书追求的「即兴之美」,以及不重实用,只重情感表达的艺术魅力。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局部)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发,门阀士族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和纯粹艺术,更深沉的人生态度和内在觉醒,形成了飘逸洒脱的「魏晋风度」。恰似三百年后,唐朝山水画南宗之祖王维的诗赋。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唐宋时期
公元618—公元1279

无论从任何角度而言,唐代和宋代都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的绝对高峰,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审美情趣。

唐诗盛行的年代,恰逢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现实生活中洋溢着富足和希望。又由于科举制的普及,知识分子都渴望能够建功立业,实现人生抱负。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南北文化的交融,让唐诗兼具南方的精致和北方的雄浑。以李白为代表盛唐诗歌,洋溢着欢乐的气息,以抒发情怀为主,表达对自由人生的渴望与追求。

唐 虢国夫人游春图

书法、绘画、舞蹈都是如此,虽风格多样,却都体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即「盛唐之音」。唐代初期宫廷画师是主流,专门用画笔记录领导人的活动。

比如著名宫廷画师阎立本的《步辇图》,就记录了一次唐太宗的外事活动。右边是步辇之上的唐太宗,左边则是外交官,以及吐蕃国的来使。

阎立本「步辇图」局部

安史之乱后,国家开始衰弱,杜甫诗歌就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而宫廷画家也逐渐开始描绘宫廷生活的「仕女图」。

周昉 簪花仕女图(局部)

作为对现实的寄托,山水画走向独立,用色浓艳华丽,被称为「金碧山水」。

宫廷画师代表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记录唐明皇逃离首都,经历艰险到四川避难的画。壮丽山川占据整幅画面,很容易忽略里面逃难的队伍。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北宋时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活富足。知识分子开始享受人生,时代精神不在于建功立业,而在于体验生活,不强调世间万物,而关注个人心境。

宋 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代借百年昌运盛世,文人雅士烟云供养,隐居山林或旷游自然,将自身感悟融入诗意生活和文学创作之中。

宋词就以描述景物,抒发心境为主。《人间词话》言:词以境界为上。境界高低,直接决定词的格调。很多流传千古的好词,都是借他物委婉表达情感。

例如诗人韦庄,借擅借美人表达心境,以美人思离别的词句,来哀悼唐朝的灭亡;辛弃疾则好用历史典故传达个人志向,借「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表达收复失地的愿望。

宋 王诜《渔村小雪图卷》(局部)
宋代理学倡导「格物致知」,不以技艺感人,更不流于滥情,而是以敬畏之心回应自然,在细节中体现美,以理性的态度追求近乎理想的真实。
审美趣味与时代背景直接相关。因此从唐到宋,美学发生质变。以绘画为例,唐代以人物画为主,宋代则以山水画为主;唐代偏爱大红青绿的鲜艳之色,宋代则喜好清雅素净的水墨之姿。
宋人尚意,书法绘画和宋词一样,不追求宏伟壮大的时代特色,也不拘泥线条构图的细枝末节,而是追求意境情趣的内在神韵,天真悠远,空灵素净。
它温柔不失力量,内敛间或飘溢,和雅绝无燥气。它极尽物态之美,于精雕细琢中,张扬着自然生命的意象与精神,用极简、极素、极拙创造了世间大美。

北宋  郭熙《早春图》

无论是盛唐之音,还是宋词之意,都试图传递一种胸怀、思想和心境。

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唐宋时期作为文学艺术领域的巅峰,极大拓宽了国人情感表达的分辨率。

张旭草书 《古诗四帖》

明清时期
公元1368 —公元1912

唐宋时期的美富丽高雅,重视人的胸怀和意境,而进入明清,高雅的趣味逐渐被世俗的真实取代。无论是《水浒传》还是《聊斋志异》《三言二拍》,都以描绘现实为主,充满浓郁生活气息。

如果说高雅的文艺是属于文人士大夫阶层,那么带着生活气息的市民文学,就是属于城市中广大普通百姓的。

明 仇英 汉宫春晓图

世俗小说通过对纯真爱情的歌颂,对封建婚姻的讽刺,对负心之人的谴责,表达冲破传统礼教束缚的愿望,从中可以看到对命运的关注,带有蓬勃的生机。

就像西方在文艺复兴,会出现《十日谈》这样的作品,人的解放往往首先从欲望的解放开始,因此《金瓶梅》《西厢记》之类作品会在明清大量涌现,作为冲破封建礼俗,争取自由的表现。

王翚  「康熙南巡图」(局部)

市民文学与社会发展直接相关。明清时期城市繁荣,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形成,需要描述真实生活的东西来消遣。

于是唐代出现了「传奇」,宋代出现「话本」,在此基础上,明清发展成为「小说」 ,市民文学就此兴盛。

王翚  「康熙南巡图」(局部)

清朝中期,对外康乾盛世,内部却逐渐腐败,政治专制,官场黑暗。于是出现揭露现实的小说,《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作为对生活具体的描述和批判,表达了整个社会的苦痛和求索。

王翚  「康熙南巡图」(局部)

元至明清,文人画成为主流艺术,作品视为个人性情的表现,强调全面的文化修养,诗词书画相得益彰。人品才情、学问思想缺一不可,书法与绘画的结合更为紧密,作品也因此更具个性。

这种自由也表现在绘画题材上,画家开始投入喧嚣的市井生活,不再像之前,只以宫廷生活或饱含哲思的山水为题。画家仇英就开始给小说画插画,而陈洪绶甚至画了一套水浒人物的纸牌。

明 仇英 桃源仙境图

就算文人主导的山水画,重点也变成了其中生活的人。比如宋元时期是巨大山水中隐约的人影,而换到明清,对其中人物和生活场景的描绘就大为丰富。

美是有意味的形式,是形式与内涵的结合。从远古到明清,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赋予了文艺作品不同的思想内涵,也造就了不同的风格、特色和美感。

在崇尚战争和暴力的商周时期,青铜艺术呈现沉重又神秘、狰狞又天真的美;

春秋战国,理性精神得到发展,人们从鬼神的阴影中走出,开始关注现实,追求内在、精神和理性的美;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朝不保夕,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生,形成了潇洒不群、飘逸洒脱的魏晋风度;

唐宋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繁荣,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书法绘画,都在表现人的心境和胸怀;最后在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审美趣味转向世俗和人情。

无论任何时代,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都与社会背景紧密相联,有着内在的规律。比如经济繁荣的年代,建筑、工艺类艺术就会蓬勃发展;而在动荡混乱的时期,文学、绘画就相对繁荣。

深切理解和感悟中国古代审美趣味

不仅要学会欣赏作品外在表现形式

更需要体察内在所蕴含的精神意蕴

以及背后所隐含和代表的时代观念

古代文明已然随历史洪流远去
而其中的生活情调与审美意趣
追求雅致讲究品质的生活态度
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历久弥新
/
国风,不仅是一段曾经的时光
更代表着一种历经凝炼的气质
流淌在我们的血液和精神之中
随时间生生不息,更世代延续
References

1. 李泽厚  | 《美的历程》|生活 读书 新知 三联书店

2. 李霖灿 | 《中国美术史讲座》|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 蒋勋  |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生活 读书 新知 三联书店

4. 迈克尔 苏立文  |《中国艺术史》| 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人民出版社

愿我们能延续这份独特的传承

申命记 8:7 | 

神领你来到美地,那地有河,有泉,有源,

从山谷中流出水来。

(0)

相关推荐

  • “魏晋风度”是如何形成的?与曹操有关,但却偏离了他的初衷

    魏晋是指从三国至两晋这段历史时期,前后时间跨度长达两百年.魏晋是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战乱是这一时期的主旋律.然而魏晋时期的名士们却在此期间形成了一种与战争格格不入的生活方式,后世称之为"魏晋风 ...

  • 朱海坤:魏晋清谈艺术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 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2021年第2期  总第207期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

  • 《 风流魏晋》

    <风流魏晋>(浅谈魏晋玉雕的艺术风貌)   我发现自己写点东西越来越"放荡"了,于是又翻到魏晋南北朝的玉雕史上,读来竟恍如隔世--   不可否认,魏晋玉雕存世量极少,或 ...

  • 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

    文|美物计 最近,敦煌研究院榆林窟讲解员 @许鑫NixUx 的一条微博, 让人格外惋惜,同时也格外愤怒. 微博中,是一些被"修复"的佛像, 与其说"修复"文物, ...

  • 买30万保健品当药吃,除夕夜倒在家中!医生怒批:比文盲更可怕的是医盲

    全文共3260 字 , 阅读需 8 分钟 ▼ 总以为,所谓的保健品虽然是智商税,但不至于害死人,顶多就是骗些钱罢了.但看到一些新闻,才发现善良可能真的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前几天媒体报道了一则新闻让人 ...

  • ​“理财盲”是大部分人贫穷的一个主要原因,比“文盲”更可怕

    一,投资方法原则 1,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投资去冲出贫困的桎梏,累积财富 我们每个人对自己.家人.子女.社会都要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努力学做人,努力求学,努力做事,努力赚钱,努力上 ...

  • 你可能不知道,性盲比文盲更可怕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现代已经很少有人是文盲了,文盲在社会生存下去是很吃亏的,但是比文盲更吃亏的是性盲.我国向来都是礼仪之邦,但是对于性的话题却是羞于言语,在中国,性盲人数是很多 ...

  • 10岁男孩睡觉抓母亲胸,性教育专家:比文盲更可怕的是“性盲”

    10岁男孩睡觉抓母亲胸,性教育专家:比文盲更可怕的是“性盲”

  • 吴冠中: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文盲不多了,但是,美盲却很多.如今的许多成功人士,包括企业家.媒体人.白领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想必都很出色,然而,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懂得艺术和鉴赏. 这些现象的屡见不鲜,其中暴露的不是不懂艺术,而是虐杀 ...

  • 吴冠中: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 但是,美盲却很多. 如今的许多成功人士, 包括企业家.媒体人.白领等,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想必都很出色, 然而,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懂得艺术和鉴赏. 这些现象的屡见不鲜, 其中暴露的 ...

  • 比无知更可怕的是有知识的文盲

    忌疾讳医,是普通民众常有的心态.分析无非几种:对疾病本身的无知:疾病治疗过程的烦琐:对疼痛和其他不舒适的恐惧.对死亡的无端妄想:疾病治疗费用的负担,等等.患者这样也还罢了,有时连医生也不能免俗. 我有 ...

  • #阜新头条#〈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阜新头条#〈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油画作者:王明月,男1962年生于北京.中央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