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麦收
又到了麦收时节,每次回家,都爱多看几眼路边为数不多的那几块金黄。现如今,这一小片麦田可真成了稀罕物了,经常有过路人驻足,或拍照,或对孩子讲解指点。
随着时代的变迁,近十多年来,我的家乡已经由以前的传统农业完全迈向了现代农业的进程,以前大片大片的小麦、高粱、玉米早已失去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大棚和片片绿色有机蔬菜基地的存在。
以前,“夏至开镰”是我们这个地方的习俗。也就是到了夏至节气,可以开始收割小麦了。
临近夏至节气,农民们家家户户早已磨好了锃亮的镰刀,准备好了咸鱼、鸡蛋、大饼之类的干粮,专等那干热火辣辣的天儿一到,豪情万丈的享受丰收的喜悦和辛劳汗水的洗礼。
夏至
二十四节气
夏至到
麦上场
那些年,我们这里是有麦假的。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种麦子,过麦收是农民的头等大事。那时没有联合收割机、播种机,一切全凭人力、畜力。
夏至节,天气热
麦子黄,收割忙
抢收场景
每到麦收时节,放假的我们也会跟着大人们去地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计,诸如拾麦穗、送水。记得第一次去麦子地,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家人给我预备了一把小小的镰刀,我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穿上长衣长裤,戴上草帽,顶着烈日出发了,尽管装备很闷热,但是心里却很兴奋,全然不顾大人的嘱咐,一路上手脚不实嫌儿,终于小镰刀把腿给划了一道口子,看着那一眼望不到头的金色麦浪,我只能深表遗憾,最后被爷爷护送回家了。
后来的麦假我都如期参加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会了割麦子、捆麦子,在那个时候,我真真体会到了汗珠子摔八瓣、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大人们经验丰富,只见他们弯下腰,随手割下一把稍青的,一分为二,再挽个结,地上一铺,这叫打腰儿((读二声);然后一手揽住麦子,一手挥舞镰刀,伴随着清脆的咔咔声,一片片麦田被割倒,身后留下齐刷刷的麦茬和一个个士兵般站立的麦捆。
那时我家和小四妹家合伙拥有一套牛车,俩家轮流用它把麦子一车车运回麦场里。装车可是一项技术活,装不好半路是会倒包的,也就是得重新再装,这样一来就会影响进度,我家三舅是干这行的行家里手,他装的车又高又稳,从来没有翻车的几率,每年麦收舅舅们来帮忙的时候,三舅就是专职装车和后续打麦子时垛垛的技术工种。
家家户户陆陆续续的都完工了,一垛垛麦垛方方正正挨挨挤挤的占满了整个场院,这时候,辛苦劳作了几天的人们就会聚在一起,畅谈你家的收成,谋划他家的未来,几天的劳累被这片金黄完全覆盖,消散无踪。
接下来的打麦过程就稍微消停一些了,家家户户日夜轮流靠一台脱粒机器。拆麦垛、往机器里入送、接麦粒、收秸秆、垛麦垛,几家几户互帮互助加上老天爷给好脸色晒几个好日头,这样就能够颗粒归仓了。
那
年
麦
收
那时的麦收时节,家家户户热闹且紧张,劳累并快乐。
又是一个麦收时节,田野里少了那抹金黄,多了更多绿意;那种热火朝天的抢收场面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农业带来的悠闲与静寂。
欢迎您和我们一起
讲述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