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极致的成果,都源于超越个人潜能的,甚...

任何极致的成果,都源于超越个人潜能的,甚至是豁出命的投入。——思维武器库

在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回忆录的纪录片时,我内心受到的震撼,那种强烈的程度,甚至比看到开幕式时还要强烈,还要震撼。

为什么?因为当你从外部去看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你会觉得画面很好,很震撼,太有文化了,太棒了!但这一切的顺利,一切的好,你会惊喜,你会骄傲,但因为你是欣赏者,所以你觉得每个环节都是应该这样存在的。

但是,当你从内部去看,当你从创意策划的角度去看,当你从执行者的角度去看,当你从奥运会开幕式准备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细节去看时,你才能发现一个事实——太不容易了,真的太不容易了,每一个环节,都不是轻轻松松、理所应当能做好的,都是有无数的失败可能性,都是在无数个创意中PK到最后留下的。我们看到的精品,背后的团队已经付出了无数的汗水、泪水、压力,甚至可以说,为了做好开幕式,张艺谋团队甚至是用命在拼。

其中,光是创意的会议,就开了2000多次,全中国最牛的顶级创意策划相互讨论,相互否决,张艺谋说,很多想法都留不过3天,所有人会一起讨论,然后会相互批判,相互挑毛病。目的,就想把最好的创意留下来。光张艺谋自己的创意都被团队中的人疯狂批判,你可以想象整个创意策划整个团队有多强,有多大的决心要把事情做到极致。

因为,这次奥运会开幕式,是中国在世界的一次极大的亮相,中国必须把自己最好的一面最有文化深度底蕴的一面展示出来,必须要让全世界人民眼前一亮,记住我们。我记得光是奥运五环的表演构思,所有创意策划都想破了脑袋,因为各届奥运会开幕式,大家都会花大精力放在奥运五环的展示上,这也是各界奥运会比拼的一个核心店。当所有人的方案被否了之后,在一次撕黑板膜的过程中,大家的创意又被激发了——可以从地面揭起五环!

这只是无数多创意细节中的一个,包括后来的击缶而歌,最初想得是击鼓,但是动作需要换,然后大家把切刀削面的动作融入了进去。后面的困难更是多得难以想象——为了找到合适的开场音乐,几十个音乐家一起作曲改了十几遍,把负责人都逼得写辞职报告。

所有的环节,包括舞蹈、灯光、背景颜色、音乐、舞台设置,几乎都改了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还没法做到张艺谋满意。虽然离开幕式越来越近,但他从来没想过降低标准,没有达到他心理标准的设计创意都无法实现,所以他不能允许通过。人们问他为什么如此严格的时候,他说,因为它是奥运会,因为它寄托了全国人民的希望。

所以他开始不停地逼,逼自己逼团队,想要逼出更好的方案,想要逼出更有潜力的创意。

不仅如此,在执行中的复杂程度也是令人窒息,整个奥运开幕式的准备,需要几万人参与,大约是4万个演员。而且,从项目决策,到决定每个演员住哪儿吃什么,都是由张艺谋总负责。相当于他不仅是总策划,还是个总的项目经理,包括控制预算,跟合作的工厂老板谈判,这些事都得干。这个过程里,他睡眠完全不足,需要大量摄入口服液,需要大把大把吃药,可以说,脑子里想得都是奥运项目,甚至用命在拼。

直到张艺谋说,我们这个方案,在我脑子里呈现的这个,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多媒体互动表演,都没有我们这次的想得那么细,想得那么多元。

到最后开幕式开始,终于众望所归,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撼。

奥运会开幕式,全球大约会有40亿人观看,一个细节做不到位,都可能被人诟病,几万人配合,一个细节没有考虑到,就不可能做好。如果创意没有出彩,就无法彰显我们的文化和底蕴,也是不够成功。

所幸,这些都没有出现,我们做出了一个让所有震撼的奥运会开幕式,我们让全世界都被中国的文化和热情吸引,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中国已经不一样了。这就是做到极致的效果。很多人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后遗症就是,从此之后不看开幕式了,没兴趣了,都没法超越北京奥运会。

我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你要是想做出真正让人震撼的事情,你必须投入你最大的热情,最大的精力,甚至把你的潜能也逼出来,甚至你的命也放上去,你才可能真的做好!

一个人想要做出极致的成果,必须要有这样的投入和专注!只有在你如此专注如此投入时,没有人是你的对手了,因为没有人能比你更专注更用心了,你会把所有能量聚焦在怎么做好这件事上,怎么把这些事做到极致,你做事的标准和要求是非常非常高的,就像乔布斯做智能手机,里面有5000多个创意,他不是为了打败对手做手机的,因为当时的对手比他落后一个时代,他是为了把产品做到极致才做的,能把自己逼疯的人,做事能对自己苛刻到这种程度的人——才能做出真正极致的事情,做出真正极致的产品。

你想想,一个人,如果每天醒来甚至睡着的时候,都在想怎么把一件事做好,他可能不成功吗?他可能做不好吗?

任何极致的成果,都源于你逼了自己一把,你开启了自己的潜能,甚至你把自己的命赌上要做好这件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