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峄山秀灵邹鲁

这座山,《诗经》里有对她的歌颂: “泰山岩岩”、“奄有龟蒙”、“保有凫峄,遂荒徐宅。说明峄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同泰山、龟山、蒙山并列,其影响之大,可见一般。

这座山,《书经·禹贡》有对她的物产“峄阳孤桐”的记载。说明那个时代的先人,就用峄山之阳的“桐树”做成了古琴,所以庄子赞美峄山脚下的“邹鲁之士”: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

她,就是屹立于泰山之阳,与泰山并称的古代文化名山——峄山。

峄山,是一座中华文化名山。是一座古代文化聚集的圣殿:以峄山为核心的“古代邹鲁文化圈”,孕育出了古老的东方东夷文化、孕育出了孔子、孟子、子思、墨子等文化巨人,孕育出了东方文化的主流思想,自人类能够用文字记录历史以来,峄山,就用她伟岸的山体、奇绝的巨石,记录下了几千年来的文化痕迹。

峄山,是古琴的仙山: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且富有民族色彩的弹拨乐器。中国古琴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代就有所记载,它和瑟都是我国弹拨乐器的始祖。中国古琴从形制到曲目,从特殊的记谱方式到丰富的演奏技巧,都体现了中国音乐艺术的至高境界。自古以来,琴面与琴底,都是以分别属阳与属阴的两种木材斫制而成。桐木属阳,置于上,斫成琴面。梓木属阴,置于下,斫成琴底。就木质而言,桐木松软,制作琴面能使琴的音色更美;而梓木坚硬,制作琴底能使琴坚牢不易变形。峄阳孤桐就是以制作琴瑟之良本而闻名于世。相传,第一个用峄阳孤桐树制作琴者乃伏羲氏。后来,大禹治水,洪患绝迹,社稷升平,文明兴化,天下百姓都拿最珍贵的礼物敬献禹王,邹峄人民的贡品就是峄阳孤桐。果然,用峄山桐木制琴,桐琴音质纯正优美,闻之犹如鹤唳凤鸣,清脆嘹亮,悦耳清心,“峄阳孤桐”遂成“千古奇绝”。古籍《诗经·禹贡》有“峄阳孤桐”的记载;《太平御览》有“峄山古多桐树”的述说。

峄山,是书画的圣山:且不说峄山上世界最大的汉字“鳌”,给人的惊心动魄,当年秦始皇为了表示征服东方文化,就在峄山上先封禅峄山,李斯刻石《峄山碑》,是书法界的宗山。峄山,还有北朝摩崖石刻,是佛家文化在峄山的流传,峄山现存隋唐至明清时期,名人留题摩崖洞壁石刻众多,还有元、明、清、民国历代碑刻78幢。历经数千年,尚有颂经扬道之碑刻诗文呈上。如元碑:白云宫,仙人棚,碧云宫,炉丹峪,东华宫共有11块作记。明有明德真人道行碑,崇德真人之记碑,仙人万寿宫重建记碑,炉丹峪重修长生观记碑,饬祭峄山仙人万寿宫碑,明朝的皇帝饬谕碑,李公墓记碑,玉清殿碑和清朝的二十四景碑,仙棚歌碑,峄山赋碑及民国峄山碑等五十多块碑刻,都较系统地记录下了峄山道教文化的发展和转延。

所以,峄山,也是寻求升仙成佛的修道之人的清净圣山。

峄山,是爱情的寻梦之山:同窗三载的深情,十八相送的缠绵,最后双双化蝶的凄美……梁祝缠绵感人的爱情故事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常有人把“梁山伯与祝英台”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从春秋到南北朝时期,前后有1000余年时间,峄山一直都是邹县县城所在地,政治、经济、文化都很发达,山上曾建有春秋、子恩、峄阳、孤桐四大书院,是儒家的重要讲学地。相传祝英台女扮男装,与梁山伯在此读书多年,至今仍留有梁祝读书洞、梁祝池、梁祝祠、梁祝求学旧址等历史古迹。

从旅游专线进入峄山,在峄山风景区派出所对过,就是梁祝读书洞和梁祝池的旧址。其中“梁祝读书洞”五字为明代万历年间邹县县令王自瑾题刻。洞内东西长10米,有天然石桌石凳,可坐可卧。洞内有两泉,东泉曰“鸣心泉”,西泉曰“梁祝池”,泉水清澈叮咚,可饮可盥。传说当年梁祝二人因私塾先生回家奔丧,放了他们一个月的假,二人出来散心,终于寻到此洞,连呼“真乃仙境也”,并经常在此乘凉读书。

峄山是修养“浩然之气”的仙境,孟子在这里感悟了浩然之气,滋养了“大丈夫”的人生境界,峄山桃树秉承浩然之气、峄阳孤桐的傲骨,形态蜿蜒俊美,木质刚劲,木体清香,纹理清晰且深浅不一,温婉细腻,适合做各种工艺品。峄山桃木如意精选上乘桃木枝,采用传统工艺,手工雕琢而成。其优美的外形设计独具匠心,图案吉祥,雕刻精细,把玩手中,心中顿有称心如意的感觉,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实为家庭必备,是馈赠宾朋、收藏、居家装饰的上等佳品。

峄山,是奇石的海洋:峄山以其小巧之体、玲珑之态,集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于一身,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自然之秀美。其结构布局,起承转合;移步异景,自有玄妙;首尾相顾、起伏变幻。或者意象新类,别有洞天;或者草蛇灰线,横云断岭。加上雾气迷蒙,传神抒情;行云行雨,摄召魂梦。较之那苏州园林的“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来,更当为自然之鬼斧神工叫绝!山间千岩竟秀,万壑纵横,目不暇接,令人观之,竟生人造假山之疑。

石之千姿百态,万形必俏,山如全卵,大小亿万,以堆石为奇功。峄之盘龙钟石,下丰上锐,如钟无蠡,三石夹而悬之,离地三尺毫不放松,人立钟下,以手抚之、妙不可言,游人无不惊叹天工造化之奇功;洞穴灵珑通达,千态万状,由数块圆形巨石擎起一巨岩而成的隐仙洞,幽洞深远,其妙无穷,他山之秀未必可与并载;九石绎连,“绎孔”通达,泉流叮咚,每当东北风或西南风起,各涌泉同时涌涨。以甘露池最负胜名,池水清澈见底,味甚甘美,不盈不竭,终年如一,千人饮用,始终如是,可谓神奇莫测;因此这里有女娲的传说。

峄山 是女娲的补天石:因此峄山的性情里更多了超然世外的清奇与自然风骨。考证里,这是一坐古老的山。一座小山,在这里已经站立了25亿年,那些山石经历过烈火的淬炼,也经历过大海的侵蚀。漫漫长长的25亿年可能发生的事件太多,于是,关于峄山,就有了相对可信的传说,这些山石,原来是当年女娲炼石补天的所用的石头,等天地间一片清朗,女娲便把剩余的部分堆积在这里了。看那些自成风景的秀灵的石头、石峰、石间的罅隙里:满山遍峪如禽如兽、静动有之的怪石则数不胜数,使峄山缺了雕琢,多了野趣。怪石如龟、如鱼、如兔、如冠、如丸,子孙石、元宝石、五巧石、骆驼石、鹦鹉石、试剑石、八卦石……象形之惟妙惟肖,远眺、近视、上仰、下俯之变幻无穷,千姿百态,峄山的这些石头并不是随意的堆积。女娲的补天石,是故意留下来,让我们偶尔来补一补内心的欲壑或者是伤口。

常来峄山,就能用女娲的灵气,、梁祝的蝴蝶荡涤一下尘世的雾霾,滋养滋养我们心中禅意  还一个情景升华的心灵。

太高的山岳,爬行起来让人身心疲惫,

太低的山丘,让人登临起来了无趣味,

只有峄山,会让人心领神会,小山,也有她的层峦叠翠。(冯彬)

(0)

相关推荐

  • 琴意 | 琴箫合奏《 寒山僧踪》,澹泊出尘,一曲清心~

    古琴演奏:李世强 箫演奏:袁奕雯 <寒山僧踪>是一曲清凉入心的佛韵.这一曲幽深澹远的出尘绝音.寒山是唐代的僧人, 曾隐居于浙江天台寒岩, 自号"寒山子",善于作诗, 有 ...

  • 流行古琴曲 | 琴友们期待的纯古琴版《空山鸟语》来啦~

    梅旸<空山鸟语>演奏版 乐曲<空山鸟语>惟妙惟肖地描绘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琴声刻画出幽渺.静穆的意境,渲染出空谷回声,鸟儿时而盘旋,时而注目,时而 ...

  • 峄阳孤桐: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

    当文人雅士寄情山水时,有没有一座山能担当起文人的期待与寄托,尤其是风骨,是孤傲奇绝.是威武不屈.是浩然正气.是登临这里就能够把酒临风,忘却前尘时. 她要有山的伟岸.峻绝,有人们值得寄托的精神品牌象征, ...

  • 峄山,邹鲁文化的圣山高地

    一.峄山:神州怪石第一山 峄山位于邹城市东南12公里,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的西南边缘,地理坐标是35°20′N,117°03′E.正好坐落在南北文化轴线(东经 117°)与东西文化轴线(北纬 35°)的 ...

  • 寻峄岳古韵,觅邹鲁遗风——何树海峄山写生系列

    前言 十年画山怕登山,一生涉水惧趟河. 人逢离乡之时,希望与忧伤总是交织在一起,不知是离还是合.生命弥留之际,梦幻与现实已然分不清哪个是曲哪个是歌. 生离死别虽是自然规律,然苦痛喜乐谁人又能逃得脱. ...

  • 李斯篆书欣赏《峄山刻石》全本

    时间:2015-10-1 19:25:16  作者:书法欣赏  来源:www.yac8.com  阅读:515915  评论:2内容摘要:李斯篆书欣赏<峄山刻石>,亦称<峄山石刻&g ...

  • 超高清《峄山刻石》大图赏析

    <峄山刻石>,秦李斯著,亦称<峄山碑><峄山铭>,峄山刻石又称元摹峄山秦篆碑.秦始皇二十八年(前 219),高218厘米,宽84厘米. <峄山刻石>高清 ...

  • 峄山秦碑不可信 联合网

    西安碑林所藏<峄山刻石>据说是秦始皇巡游山东邹县峄山留下的刻石,这么远的地方怎么就流到西安呢?它的真伪如何?据<史记>载,秦始皇自二十七年(前220年),开始巡游全国至三十七年 ...

  • 【雅人韵士】陈寿章| 山秀白云耕白石,露香新笋恋新茶。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诗人简介 章寿:本名陈寿章.中外媒体阅历30余年,学诗多年,写诗填词2000余首.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微刊<诗骚古典>总编辑.中华<诗词 ...

  • 峄山行——上山篇

    峄[yì]山,又名"邹峄山"."邹山"."东山",雄峙于"孔孟之乡"的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东南10公里处,104国道及京沪 ...

  • 李斯《峄山刻石》全本

    李斯《峄山刻石》全本

  • 【木雕】君不见峄山高崖斯相迹,枣木刻模真并失。

    雕木工 年代:[宋] 作者:[苏籀] 君不见峄山高崖斯相迹,枣木刻模真并失. 又不见深之袖手安国碑,帝悟百牛欣倒石. 秦唐二子皆有声,何必今人不逾昔. 拙工砺器雕不已,印版传书差可贵. 方趺图首效碑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