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借一缕春风,遥寄思念。
2021 · 04.04 今日清明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仲春与暮春之交,便是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祭祖节,清明既是节气,也是我国传统节日。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清明,含天清地明之意。
清明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呈现出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一候桐始华
二候田鼠化为鹌
三候虹始见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白桐花开,芳香怡人。
田鼠因阳气渐盛,躲回洞穴。
清明雨后,可见彩虹。
清明时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
“墓祭”是为了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和缅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扫墓当天,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将纸钱焚烧,再叩头行礼祭拜,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些习俗已经逐渐简化。
如今清明追思,还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进行“云祭祀”,“礼者,履也”,只要发自内心真切地表达对逝去之人的哀思,就不必过分拘泥于形式。
贰·踏青
春和景明,生机勃勃,清明亦是一个出门游玩的好时节。
踏青古时候也称探春、寻春,根源于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
在草木皆绿的清明时节,人们结伴前往郊外踏青、观赏春景,已成为清明节非常重要的一个活动。
叁·插柳
清明节正值杨柳发芽抽绿,民间就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
踏青时随手折下一枝杨柳,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据说柳枝有驱邪避鬼的作用,受佛教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的影响,人们便也插柳、戴柳来辟邪了。
肆·放风筝
清代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
放风筝历来都是清明节人们喜爱的活动,古人相信,将病痛、灾祸等坏事寄托在风筝上,等到风筝飞高后再剪断风筝线,让风筝随风远去,代表着除病消灾。
伍·吃青团
青团是江南地区过清明节的传统点心,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制作青团的方法很简便,采用浆麦草或青艾汁,混入糯米粉捣制成团,再以豆沙为馅而成。
青团青团油绿如玉、糯韧绵软,豆沙甜而不腻,且带着清香的艾草香气,既美味又健康。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的清明时节,微雨纷纷而落,打湿了春衫,路上行走的旅人都落魄断魂,各自有各自的愁事。
清 明 即 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时节,折柳踏青,好一幅依依柳烟,濛濛新绿的初春图景。
花草繁茂,莺飞蝶舞,而诗人独坐空堂,默默饮茶,不知是伤感春天还是伤感人世呢?
郊 行 即 事
【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
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
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
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
不妨游衍莫忘归。
远山春意正浓,围绕着一片碧绿苍翠。追逐着随风飘舞的柳絮,若是游玩累了,便随意在青石上歇息。
别推辞这杯春日的好酒,别辜负这清明的好天气啊!
清 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独自一人,无花相伴,无酒相陪,便觉意兴阑珊。
倒不如趁着时光,点上一盏烛光,于窗前静坐读书。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柳絮垂丝,万花斗艳,何妨与二三好友一醉方休,趁春光明媚,莫负良辰美景。
踏青寻春,借一缕春风,捎去对所爱之人的思念。
用感恩之心对待过去,用祝福之心期待未来。
愿君幸福安康,看万物芳菲,醉倒人间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