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养生|清阳之气迅速上升 抓住了个头猛窜

清  明

2021年4月4日

辛丑年二月廿三

21点31分

当时序走到清明,

春天已从浅碧轻红变为了

枝繁叶茂、姹紫嫣红

此时天地之间的清阳之气持续迅速上升,

浊阴之气步步下跌,

阴阳交合,否极泰来,

万物的生长已迎来加速期。

在人体的小环境内,

阳气也随之上升、外透,

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濡润和展,

正是孩子一年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候。

清明养生应顺势而为,

不仅要保护好能够条畅一身气机的肝脏,

让阳气顺利地生发

更要借助天地之力,

尽可能清除体内的污浊,

使身体变得清洁明净。

为春夏阳气更好地生发、长养,

打下一个好基础。

1、疏肝、清肝、养肝

SPRING

惊蛰的卦象为“震”,

是一年中初次阳气大动,

有一股振发万物生命力的能量,

一年有24节气,一天也有24节气,

早5点即为一天里的惊蛰,

健康且敏感的人体内的阳气随天地而动,

这一天往往也会早醒,

可顺势早起,

在春天的晨光中做做运动,

一动阳气就振奋起来了。

孩子在这一天也要避免睡懒觉,

否则体内少阳之气升不起来

,这一年的精气神都会蔫头耷拉脑,

振奋不起来,也会不利于肝。

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讲

“逆春气,则少阳不升,肝气内变。”

2、莫早脱衣

SPRING

清明时节气温冷热多变,

早晚温差大,

要注意孩子衣着寒热的调适,

尤其是有过敏性鼻炎、

容易感冒、咳嗽的孩子,

要适当的捂着点,

避免料峭的春风侵袭孩子,

加重过敏性疾病的病情。

所谓“春捂”也是这个意思。

当然,“春捂”的过程也应因人而异,

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决定衣服增减。

3、重视睡眠

SPRING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一项通知,

明确提出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

应达到10小时,

但调查发现,

绝大部分小学生睡眠都达不到这个时间,

睡眠也是很多家长忽视的问题。

从中医来讲,“人卧血归于肝”,

睡眠状态时是血液回归、

濡养肝的重要时段,

如果晚睡肝不能得到及时充分的濡养,

孩子容易出现视力下降等

一些“肝”受损的表现。

所以,一定要保证孩子晚上9点入睡,

早晨6、7点钟起床。

晚睡和睡懒觉,

日久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可逆损害,

只有保证良好的睡眠,

孩子才能有健康和充沛的精力。

4、在大自然中彻底放松心情

SPRING

清明节气是一年中最为天清地明的十五天,

因此最好的运动

就是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

感受天地间生机勃勃的升发之气,

借此调和身心。

很多父母平时都忙,

工作的事、家里的事,

精神总是处于紧绷的状态,

虽然有要陪伴孩子的意识,

但在紧张疲惫焦虑的时候,

往往会把陪孩子玩看成一个任务,

更加力不从心,孩子也能感受到,

不会受到滋养。

我们在这个假期里需要真正的休息,

除了睡饱觉,

还要彻底放松心情,

放下那些“身外之事”,

全身心地投入到踏青之旅中,

闻一闻花香,抱一抱大树,

观察下鸟类、捡一些漂亮的石头……

和孩子一起调动五感去触摸大自然的质地。

还可以和孩子做一些小游戏,

只要我们自己是身心合一的状态,

孩子们就能感知得到,

而且往往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

人才能跳出以往的格局,

得到一些豁然顿悟的启发,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相关阅读:
这十款秋季户外游戏   让孩子爱上大自然

5、死亡教育

SPRING

一直以来,

我们的教育都很少提及死亡这一课题,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明白了,

但现在的孩子和我们这一代

的成长环境大不相同。

他们没有物质上的贫乏感,

但从小接触的信息非常多,想法也多,

跟现实生活是隔膜的,

对于死亡,更多的是从故事、

游戏、影视中接触到的一种扁平化认知,

有些孩子以为跳楼、自杀不过是游戏,

不会真的死,

有些孩子只是想吓吓父母而已,

不知道这样做真正的后果。

还有孩子认为死是一种解脱,

死了就不用写作业,挨爸爸妈妈批评……

·

正是因为对生命认知、死亡教育的匮乏,

才有了对“死”的不在乎和轻视,

对生命缺少敬畏。

所以我们除了解答孩子对死亡的疑惑,

还要注重生命教育。

匈牙利心理学玛利亚·耐基,

研究了数百名3-12岁儿童后,

将孩子对死亡的认知分为三个阶段:

0-4岁懵懂期

4岁之前,孩子很难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死亡,

我们可以通过季节更替、花草凋零、

身边的小宠物死亡、亲人离世等

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物,

跟孩子聊聊什么死亡,

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死亡

是一种生命的自然规律,

不可避免,也无需回避。

5-9岁感受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能够理解死亡

意味着生命的结束,

但他们不明白生命的结束意味着什么,

最好的解释就是提供具象的描述。

比如小金鱼死了,

就不能在水里游泳、吐泡泡、吃米粒了。

人去世后,就不能呼吸了,眼睛看不见了,

耳也听不到了,也不能说话,

不能笑,不会有任何感觉了。

因为对“死亡”的懵懂,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可能

为了丁点小事选择轻生,

因此要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

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比如如果失去了生命,

喜欢的美食、喜欢的游戏玩具、

喜欢的漂亮衣服、想去的地方、

爸爸妈妈……这一切就都彻底失去了,

所以再难的事,也不能选择死亡。

只要活着,一切都有希望。

9岁以上成熟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死亡的理解

已经比较充分了,

但会生出对死亡的恐惧。

我们要做的是坦然地告诉孩子,

死亡是每个人都必然要经历的,

是很正常的,

有死亡,才能更凸显生命的可贵,

我们与其恐惧死亡,

不如珍惜生命,珍惜健康,

珍惜每一天的生活。

这个阶段还要逐渐和孩子探讨生命的意义——活着是为了什么。

生命的意义是个很大的话题,

很多家长也是很迷惑的,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

书、绘本、影视剧、纪录片、

新闻事件、身边的事、自己的经历……

都可以从中引出这一话题,

平时和孩子一起看看,

推心置腹地聊聊,

不要一和孩子说话就

学习、考试、成绩之类的现实话题,

这个阶段孩子的关注点都在远方,

对大千世界充满好奇,

而且更需要精神上的交流和指引,

这也是我们和他们共同成长的一个机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