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五百万!从这件史上最贵的湖田窑梅瓶说起
南宋 湖田窑牡丹纹梅瓶
2021年3月21日,一件南宋湖田窑梅瓶拍出两千五百万天价,瞬间刷爆瓷器圈,同时也刷新了湖田窑的世界拍卖纪录。
宋代 景德镇窑青白釉花卉纹梅瓶观复博物馆藏
湖田窑在景德镇东南湖田村,是有宋一朝烧造青白瓷最好的窑口。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湖田窑烧制的青白瓷白而如雪,青而趋蓝。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更是以“素肌玉骨”誉之。
唐代 白釉梅瓶故宫博物馆藏
作为“中国瓷器第一造型”,目前可见梅瓶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一度流行唐之后的一千多年间。然而在目前见到的唐宋文献中不见有梅瓶的称呼。现在学界认为,这种器型在清代之前应称“经瓶”。
· 理由有三 ·
1、宋代设计“经筵制度”。经筵就是皇家设立的御前讲经谈史的制度。在经筵上喝的酒存放于此瓶内,故称“经瓶”。
2、考古专家宿白先生以南北为经,此瓶修长,盖为“经瓶”。
3、北宋词人赵令畤在《侯鲭录》中载:“陶人之为器,有酒经焉……小颈,环口,修腹,受一斗,可以盛酒”。“经酒之瓶”,故曰“经瓶”。
“梅瓶”之名,直到晚清方出现。清末民国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提到:'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梅瓶的功能不能一语概括。
可以肯定的是,早期的梅瓶是重要的储酒容器。
宋代 磁州窑“清沽美酒”梅瓶上海博物馆藏
我们在宋金时期的梅瓶上发现很多和“酒”相关的文字。如上海博物馆的这件梅瓶上写着“清沽美酒”。
宣化辽代墓壁画
我们在辽代壁画上也能看到,宴饮场面上,仆人是以执壶斟酒,而形体高大的梅瓶盖上盖子并排摆放一旁。
在绘画作品中也有古人使用梅瓶的情景。
明代 唐寅 《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1)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 唐寅 《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2)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从上面两幅画可以看到,梅瓶中的酒并非直接倒入杯中饮用。这也可说明梅瓶的储酒功能。其实很好理解,梅瓶就类似于现在的暖水壶,是储存大量液体的容器,使用时,把液体再倒入其他容器内。梅瓶形体高大,口小且带盖,密封性好,是绝佳的储酒器。
这种储酒功能至少到了明代万历年间依然流行。
明万历 青花双龙戏珠纹梅瓶桂林博物馆藏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桂林靖江温裕王朱履焘夫妇合葬墓中出土了一件青花梅瓶,出土时封存完好,内有液体,后经专家鉴定,里面储存着的是秘制乳鼠酒。
除了储存酒,梅瓶至少从元明开始就兼具插花功能了。
明代 丁姓画师《五同会图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祭红釉梅瓶观复博物馆藏
清代梅瓶基本无盖,显而易见此时的梅瓶,插花和欣赏功能已经占据主流。至于插的什么花,并非如其名所说一定是梅花。
清雍正 郎世宁《午瑞图》故宫博物院藏
如宫廷画师郎世宁所画《午瑞图》,梅瓶里插着蒲草叶、石榴花、蜀葵花。
“梅瓶”这个名字一直以来就给了很多人误解,认为是插梅花的。其实它和笔筒不一定就放笔是一个道理。为何称“梅瓶”,许之衡说的很明确“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是以型命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