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识趣(107):风蚀沧桑良渚琮 巧用蚀料作仿工
——瞠目结舌的仿良渚工艺举例(2)
沧桑毕现良渚玉琮(图1):
图1-1
图1-2
难不讶异非常,惊叹人世沧桑。天然风蚀毋庸置疑,但是否真古到代依然需要一番考辨。
都整成这样了,难道还有疑问?那是当然,因为仿古技能无处不在。
高度风蚀几乎面目全非,沁蚀自然但型纹所剩无几,辨识难度非常了。不过,只要不是素器,良渚阴刻线有着独一无二的历史痕迹特征,所以可以但凭一线识良渚(参见《古玉学步(130):良渚文化阴刻线真仿揭秘》)。
虽然布满沧痕,但是自然风化上所残存的人文因素——刻线还是露出了仿古端倪:鼠尾线和排头线(图2,参见《古玉学步(194):良渚仿刻何以见细识鼠尾排头线》)。
图2
藏品风蚀严重的关系,图例可能无法分辨出刻线的细部特点,可以从另一件风蚀稍轻的同类藏品(图3)上解读出仿刻线的端倪。
图3
不难发现阴刻线诸多的现代仿工属性(图4):
(1)阴刻线起点与收点呈现同向、同步的排头、鼠尾特征;
(2)罗圈纹线呈现同步横线细、纵线宽的针头刻特征;
(3)阴刻线底部呈现蚀重同步:蚀重处刻点深是蚀上工无法避免的现象;
(4)阴刻线密度呈结束特点:或者结束疏或者结束密的电笔作工特征等。
图4
这是用天然风蚀料仿良渚沧桑的现代工艺品,沁蚀自然沧桑撩人,加之选用的风蚀料(图5),若无广见博识,打眼是在所难免的了。
图5-1
图5-2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