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这13句,以大自然为师,破除5知见
推文第1646天
11月12日,小编在杭州千岛湖高心灵书院,与耕读大学学员一起,参加耕读教育冬季研习营。至今一周,分享一些收获,希望大家也能一起研习《道德经》,“以大自然为师,修身养性,净化心灵,提升神圣生命品质”。
分享三方面内容:
近6天的课程安排;
郭老师答疑: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先天道德与后天道德;
13句话深入体悟“天人合一”,须破除的8种知见
“土能生万物,地能发千祥”——出自山西某地祭祀土地神的贴纸对联 食物也是神圣的生命体。我们能吃到食物,农夫的作用只占10%,而90%以上靠天地父母的化育。 红白血球的觉醒:红白血球是人类体内的小小系统,每个系统都是有机生命体。而人类又好比地球母亲体内的红白血球,人类如果不觉醒,就会变成癌细胞,毒害地球 五分钟的空气价值,超过500万 大自然通过生灭变化,促进生生不息:人类眼里的大便,是植物眼里的巧克力 是非善恶美丑的区分,不是内在本心在分辨,而是我们固有的知见;一旦区分,你会逐渐觉知“自己的心是紧的” “迷”的时候一无所有,“悟”的时候一无所缺 夜晚,当我们熟睡时,天地父母仍然在用“露珠”滋润庄稼万物,我们能吃到食物,背后有很多的因缘在支撑; 人和鱼儿一样。你我他,还没有出生就浸泡在道中,“道”一直在滋润我们。因为空气中也有水汽,在滋润我们的生命,比例不同,湿度不同而已 人类用人本主义去看万物,而没有用生命去感受、用心灵去感悟 极端天气频发,是因为人类破坏了大自然风调雨顺的自我调节机制 水是有生命的,是地球母亲的血液;腐朽的枯枝落叶,不会污染水源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其中的“不争”不是消极避世,而是水在启示我们:尊重每个生命的神圣,活出自己的生命意义
“弱肉强食,物竞天择”。不断掠夺大自然,人类大部分的互动都建立在“有所求”的基础上 “人是万物之灵”。认为人高于优于一切,主宰一切,瞧不起其他万物。 消费主义至上。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容易使人远离自然;城市也是高效率生产的地方,容易导致疯狂的消费,欲望的最大化,只停留在物质享受层次; 二元对立的思想。人在分辨好坏善恶美丑时,会不自觉地假定自己是好人,而产生误判;一般人总是追求完美,不断地维护自己的所要形象,自己讨厌的事物就排斥、责备;拓展:《道德经》第二章,讲了道的特性,提供了“超越二元对立”的心法; “大自然(植物)是无情的”。人类常常不自觉地把山河大地看成无机的矿物质,把一些自然灾害归因于大自然的无情;
3
O
五年如一,传播5个有机理念
1
可持续生存:去短期经济效益目标
2
生命整体性:去人类中心主义,如人与万物和土壤间的生命联系
3
多样性共生:人类离不开对自然万物的依赖,也指多样性的文化
4
大地伦理:超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关系
5
自然循环:技术圈从属于生态圈,技术圈是线性的,冲击着生态圈;遵循自然规律
——清华大学宋丽丽老师
戳原文,观看《道德经妙解》视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