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专栏丨父亲和他的马褡子
最近在家翻找老物件,其中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和一个马搭子吸引了我的目光。看着这张父亲与战友们合影的老照片,我的思绪被拉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出生在一个革命军人家庭,从小生活在部队大院,父母在22军65师194团干部处相识相爱。我的哥哥也曾是军人。父亲李炳焕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军的,年少的他长得高大壮实,因此一参军就被分配到机枪连当重机枪手。父亲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曾被授予战斗模范称号,获得过二等功、三等功以及独立功勋荣誉奖章。
父亲头顶上有个长长的伤疤,那是在1947年的一次攻城战斗中留下的。据父亲回忆,这是他参加过所有战斗中最惨烈的一次。当时敌我双方伤亡都很大,上级要求部队必须拿下敌人阵地,首长命令他带着一挺重机枪,压制敌人火力,负责掩护部队冲锋。那时,重机枪在部队是重火力,也是敌人攻击的重点目标。战斗中,敌人一颗子弹打中了父亲的头部,他当场就晕死过去,经过治疗后,头顶上就留下了这个长长的伤疤。
父亲还参加过1949年解放宁波的战役,那时他在机枪连任指导员。随着部队攻入宁波,城里的敌人已基本跑光,机枪连就在七塔寺附近驻扎下来,他们主要负责以灵桥东、甬江为界的江东百丈路、大河路一带的治安保卫工作。下面这张照片就是驻扎时,他们连部全体同志的合影,照片中那位看报纸的就是我父亲。不久父亲就调到了人民英雄连当指导员,并随着部队开赴舟山群岛。
机枪连全体同志合影
另一个老物件就是我家的传家宝---马褡子。这个马褡子是父亲当指导员后,部队配发给他的,它是放在马背上的。厚厚的黄土布制作成左右两个大袋子,总长1450毫米,宽750毫米,里面放子弹、手榴弹、被子等物品,容量很大。每个大袋子上又有一个A4纸大小的装有纽扣的小袋子,用来放重要军事文件和各种介绍信,是行军中的“公文袋”。在战争年代,马褡子承载了重大的使命,它关系到部队干部和战士的生命安全,在官兵中流传着一句话就是“人在马褡子在”。马褡子跟随着父亲南征北战、枪林弹雨、英勇奋战。解放后,父亲曾带着它去解放军南京总高级步校(59年后改为军事学院)读书深造。每当父亲工作调动,它就承担着我家装运被褥的任务。
马褡子
恢复高考后,1979年我考到上海读书,父亲用这个马褡子,放了两床军被,再用部队的背包带捆包好。马褡子载着父母的爱陪我去了学校。军绿色的军被与寝室另外七位女生的花花绿绿的漂亮被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那么显眼。但我却认为,我的被子是寝室中最漂亮的一个。从此这个马褡子就陪伴着我读书、工作、结婚、生子。
如今,父母相继离世,我也是上60岁的人了。父亲留下的马褡子,已经成为我家的传家宝。看着它,曾经与父母共同生活的那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我一定要保存好这个传家宝。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又是宁波解放72周年。我们追忆老一辈军人的光辉岁月,表达对父亲等老一辈革命军人的敬仰之情。当年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冲锋在前,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祖国的钢铁防线。此时此刻,我要大声高喊:我爱您,伟大的祖国!向最可爱的中国军人致敬!
作者简介
李敏:李炳焕女儿
[作者简介] 李敏,高级工程师。曾在某部属单位任电气控制设计项目总负责人。退休前在大学里电路与系统学科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