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女孩崇洋媚外,为什么中国小伙却不是人家的菜?
中国小伙相对象,总喜欢找小鸟依人型,这或许也是目前女孩子追求锥子脸,杨柳腰、细高挑的原因了。
对于蒙古,很多国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比邻而居,陌生是因为往来较少。生活中,你也很少看到有嫁到中国来的蒙古媳妇。于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蒙古女孩子属于人高马大,性格剽悍类型,不符合咱们的审美观。
但是,真正走进乌兰巴托,我们发现自己的印象错了,乌兰巴托街头,随处可见170cm左右,脸上没有日光红,皮肤白皙的女孩子,她们并不胖,但身材立体感惹眼,和我们看的韩国女子天团成员有得一比,远超我们的邻家女孩。
无论远观,还是近看,你的第一感觉不由自主想到:这就是找媳妇的标准。而这种标准,在乌兰巴托街头到处都是。
我们的导游姓齐,她告诉我们,这个姓来源于蒙古最古老的姓氏乞颜,目前她是蒙古国立教育大学的学生,学校就在乌兰巴托北京路的路南边,和中国大使馆距离很近。她能出来兼职导游,就是沾了学习汉语的光。
齐导的脾气性格和我们身边的女孩子不一样,一点也不矫情,你有问,人家就有答,不夸张,也不回避。
看到我们喜欢看路边的蒙古女孩,齐导介绍说:目前乌兰巴托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据70%,这其中,绝大部分是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女生。这些女孩子毕业后,基本都会去国外留学的,家庭条件好一些的会选择美国、德国,家庭条件一般的也会去日本或者韩国。
“我毕业后,会去美国留学的”,齐导边说边有点小骄傲,一副崇洋媚外的模样,注意到我们的眼神,立马补充道:“当然,也有很多人去中国留学的,中国很好,我们家里用的产品都是中国产的”。
团里有两名同行的未婚小伙,几天下来和齐导也熟悉起来,大巴车上直接问:“如果我们向你求婚,你会嫁到中国吗?”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大家感兴趣的,于是虽然眼睛看着车窗外,都竖着耳朵听。只听齐导认真地说:不会的,不会的,你们没钱。车厢里随即静了一会。我们也纳闷“齐导怎么知道这两小伙子没钱的呢?”
后来的几天中,经过大家不断搭讪聊天,我们终于梳理出了蒙古女孩不嫁中国小伙的几大原因:
首先,不理解。
蒙古西化很严重,这一点从满大街的西里尔文就能看出来,行走商业街,一不留神你会感觉走进了俄罗斯。蒙古从1937年开始推广西里尔字母书写的蒙古文,到今天,蒙古的年轻人已经不认识老蒙文了。这种氛围中,他们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机会少,很片面。
蒙古国80%以上的蔬菜水果从中国进口,生活中的中国商品无处不在,但中国商品在蒙古只有用户,没有粉丝。恰如齐导说的那样,她们喜欢用中国商品,但是不见得了解你,喜欢你。她们喜欢能提供娱乐的美国和韩国。
其次,性格不合。
中国小伙很幽默,很多蒙古女孩子了解中国小伙子是从微博、博客上开始的,那些文章,那些文字,翻译过来都感觉幽默感十足。这一点,非常符合中国女孩“喜欢有点坏坏的”择偶标准。
但是,这种标准不适合蒙古女孩,她们更喜欢性格直爽,有担当,能“弯弓射大雕”的男人。虽然虽然蒙古女孩子哈韩,但她们不喜欢行为举止婉约的小伙子,认为没有阳刚之气。
再次,反向性别差距。
在蒙古,很多家庭认为,男人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放牧牲畜,他们不需要外出打工,只需要在家里照顾好牛羊就可以了。而女孩子需要有高学历,需要学习其他技能。这种情况导致蒙古女孩子,尤其是乌兰巴托女孩子学历高,见多识广。
相反,来蒙古旅游的中国小伙子,特别是那些没有找到对象的小伙子,无论是学历、见识,还是工作能力,相对来说都弱了一点。自然入不了姑娘的眼。
最后,收入差距。
相关数据显示,蒙古全国有320万人,其中140万左右在首都乌兰巴托,而这其中,大约有30万人是在日韩等国外工作的。这些人群普遍学历高,工资高,他们在外挣一年的钱,多一点的有50万人民币左右,就能回乌兰巴托买一条小居室,直接拉升了乌兰巴托的消费。
而来蒙古旅游的中国未婚小伙子,其收入比起这些蒙古留学一族来说,尚有差距。因为如果你真的有钱,也不会找不到媳妇了。
当然,也并不是说蒙古女孩不外嫁,相反她们崇洋媚外,渴望嫁到欧美、日韩等国。我们的导游妹子就很憧憬地说:她很期待能去韩国留学,然后相识那里的欧巴,没有钱也可以,也不一定事业有成, 只要他善良,愿意聆听她、照顾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