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印石:彩石篇之针叶石
石体上飘动着密疏不一针叶般的“落叶”,故形象地被称为“针叶石”。
自然界的针叶植物从史前一直存活地球至今,一般都是终年保持长青。巴林针叶石所具纹饰都是针状叶,零碎、细小和散漫,这种不透明实地的石头地子多为浅浅的颜色,红、黄、白、灰不一而足。深蓝或重紫有深有浅的针叶在其上,虽然个个细碎、小巧、零散,却分外醒目、清晰,真象大片松叶风中滑落,飘弋潇洒,悠然浮动,漫天飞舞,个个枝叶清晰,动感十足,气象万千,充满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针叶石形态独特,个性突出,十分象形似物,充满大自然野性和情趣,艺术趣味十足,让人过目不忘。巴林石针叶石以点、线、面、色彩、肌理等基本构成元素组合,构成接近大森林,象形于松针叶,这种对大自然雄浑景色的联想和认同,激起人们的审美情感。
针叶石最早产于1985年,产出地为一采区5号矿坑,同一采区的10号采坑后也有产出。产出量极为稀少。
巴林针叶石纹饰的形成类同巴林水草冻,行内也将这种石头与水草冻等看身价。针叶石不是植物化石,它的形成是岩浆岩在地下遭受某些饱和溶液渗透和沉淀,高烈度溶液在自然流淌和渗透中漫延、浸染的痕迹。由于是平行流淌,巴林针叶冻的针叶都是平面呈观,不会纵深再渗入,而且巴林针叶石的流淌断断续续,零星又松散,象树上的松针叶被大风吹落,飘洒了一地。这种形状相似于松针的图形,细看并无植物叶片必有的叶脉等,只是感觉形似和意象,地质学上称针叶石这种石头为“树林石”或“模树石”,认为其并不真的具有植物的结构与形态。观赏巴林彩石历来的原则是“宏观背景”,就是不纠结于细节,不侧重某个方面,而是整体观察、综合分折,拿针叶石来说,这种石头浓缩了大自然的精华,充满野性和蛮荒的大森林气息,秋风乍起,落叶随风而落的悠然诗意……古人在《书院二小松》诗曰:“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那飘飘洒洒的落叶超凡脱俗,潇洒自如,带给我们多少人生启迪。
——摘自杨毅臣《巴林石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