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宝突发心梗去世:熬夜是对身体不好,但明天实在太苦逼了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1

7月20日上午,著名段子手、《今晚80后脱口秀》幕后写手赖宝的去世新闻传开,后经确认核实了这个消息。

网上传闻说他因抑郁症去世,但他的好友、画家何铁生说,赖宝是因为心梗去世的。

赖宝最后2条微博更新,明显“不太正常”

回忆半个多月前见的最后一面,何铁生感慨:分别的时候他还嘻嘻哈哈的,说会常回北京的,别搞得生死离别似的..本来想着下回要好好聚一下,结果..太突然了..

原来真的,并不是所有的再见,就能再次相见。

生命这般世事无常,上一秒还活着的人,下一秒就猝然长逝。

心梗这个病,在生活里,是越来越常见。

偶尔在路边上,听到阿姨婆婆相互讨论:昨晚隔壁栋楼的某个人,晚上突然心梗,去世了。

在家里,听着老母亲的唠叨:别那么晚睡,你们年轻人,是越来越不爱惜身体,你看那个远方亲戚刘婶的女儿,才28岁,突然就走了,这刘婶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啊。

在公司,听着同事讨论:你们知道吗?听说19楼那家公司,有名员工突然就倒地上了,送去医院都没救活,好像是心梗...

当代的年轻人,看似跟心梗等突发性疾病毫不沾边,毕竟都是老年病,怎么会殃及年轻呢。

可惜,自身的作死行为,让这些所谓的老年病逐渐盯上了自己。

2

近年来,心梗这类突发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事件越来越多。

2015年1月,34岁的歌手姚贝娜,因为乳腺癌去世。熬夜排练正是诱发乳腺癌的一个重要因素。

2016年6月,海角的副主编金波猝死在地铁里。因为前一天晚上连续通宵赶稿子。

2017年6月,浙江某医院26岁的夜班医生猝死在宿舍。生前,他曾发过朋友圈戏称“黑+白+黑,下班啦,还活着真好”。

2018年10月,华为36岁工程师猝死肯尼亚,连续22个月工作无休。

中国睡眠医学协会曾发布过一份调查:90%的年轻人猝死/脑溢血/心肌梗塞都与熬夜有关;而超过70%的年轻人有熬夜习惯。

以前以为熬夜只是会变傻,没想到还会死。

奇怪的是,偏偏就有很多人,不信邪,

有一项统计就发现,中国每天有超过5000万的90后在主动熬夜,而不熬夜的年轻人都成了稀缺动物。

为什么会说是主动?

曾经有人在微博上做过一个调查,你为什么熬夜?

出乎意料的是,只有10%的人,是出于工作原因不得不熬夜的,剩下的都是主动熬夜的,包括要打游戏、聊天、追剧、看小说、刷微博等。

曾经作为90%中的一员,我是可以理解的。

白天拉紧发条工作了一天,下班回家还要忙点杂七杂八的事情,等忙完洗完澡看时间,发现都已经10、11点了。

一天似乎就这么没了。

那怎么行呢,得从睡觉时间里挪一点时间出来,作为自己的可支配时间。

不然,这一天就是没有意义的,自己就犹如一个纯粹的打工机器人。

于是,报复性熬夜开始了。

熬着熬着就发现。

熬夜一时爽,一直熬夜一直爽。

其实明明自己身体不停地告诉自己,很累想睡觉了,但是内心却是:不,你不想。

熬夜有着一种无穷无尽的魅力,让几乎所有年轻人都无法抗拒。

知乎某答主曾经分享过他的熬夜体会:

“明明知道熬夜伤身体,有时候也确实困得厉害,但就是不想睡,躺着看天花板也要到12点。”

“家人以为我有晚睡强迫症或者手机依赖症,其实都没有,就是心底深处不平衡”

“白天上一天班,感觉都不是自己的时间。晚上就会报复性熬夜,觉得只有在熬夜的时候,自己才是自己。”

最后他总结说:“这种以牺牲健康来换取生命真实感的报复,相对于其他,其实更显悲壮!”

正如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说过:“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睡得越少,并不意味着你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时间,反而可能让你死的比别人更早。”

以为自己能从睡眠时间中剥出时间,以为自己少睡一个小时,就能比别人多活一个小时。

殊不知,你正在剥夺你自己的时间,死神也在剥夺你的生命。

3

个体心理学开创者阿德勒曾说:“当人们因生理或心理问题感到受挫,便会不自觉用其他方式(或在其他领域)来弥补这种缺憾,缓解焦虑,减轻内心不安”。

为什么我们想要获得更多额外自由时间的时候,都会从深夜的时间下手,而不是宁愿早起一点?

是早上就不能听网易云了?还是早上就不能看看剧?

其实报复性熬夜的根本,是基于过度补偿机制下,形成的一种生活习惯,其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现代年轻人对明天、现实的一种逃避。

有一句话说:“熬夜是害怕今天结束,赖床是害怕今天到来”。

我说,熬夜是因为恐惧明天的到来,赖床是拒绝今天的开始。

可当我们蜷缩进深夜的保护圈里,以为这就能缓解未知的明天带来的焦虑感和畏惧感。

实则,任何人都逃不开现实,明天终将成为今天。

但报复性熬的夜,正在日积月累的慢慢侵蚀你的身体。

TED关于睡眠的演讲曾经提到,1965年,一个17岁的高中生RandyCardner做了一个实验——维持264小时不睡觉。

在实验的第二天,他的眼睛已经无法看清东西。紧接着,他失去了依靠触摸来辨别物体的能力。第三天,他变得喜怒无常,动作也无法协调。

在实验结束时,保住专注对他来说已经十分困难,短期记忆也出现了问题。变得易怒,而且出现了幻觉。

尽管之后Cardner痊愈了,没有长期的生理或者心理后遗症,但长期熬夜所带来的疾病,甚至是死亡风险仍然不容忽视。

不论追求内心补偿和平衡也好,还是面对外界压力的自我调适也好,“报复性熬夜”虽然能够“一时爽”,但显然不是最佳的选择。

一方面,为了夺回失去时间选择加倍熬夜,并不能改变生活中的处境,反而在悖论拉扯之中增加了无力感和焦虑感,也会给自己身体增加负担。

另一方面,过度熬夜必然导致白天工作无精打采、迷迷糊糊、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当工作效率降低就等同于加班,加班就等同于自由时间被压缩,而这样的恶性循环也会让身心更为疲惫。

逃避现实,本就很不现实,为了逃避现实,熬夜亦不是长久之计。

4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很多人都会为自己狠狠捏把汗,然后暗下决心,发誓今天要早点睡,于是十二前准时躺进被窝,闭上了眼。

但往往没隔几分钟,又拿起了手机。

算了,再玩一会,不要紧的,12点睡跟12:30睡也差不了多久。

...

年轻人啊,就是太看得起自己的自制力。

一边看着猝死新闻,对自己满怀焦虑,另一边又不能戒掉不规律作息。

矛盾的重合,导致了大多人都在寻求最佳的中和方案.。

“一边忧心忡忡的敷着最贵的面膜,一边熬着最爽的夜。”

“一边泡着党参枸杞,一边打王者到凌晨。”

如果真的想要调整,切勿相信一个平常不到一两点睡觉的自己,能突然一下子在9点就能安然入眠。

慢慢调整,每一次调整就往前调一个小时,让生物钟慢慢形成习惯,例如平常两点睡,那我就先调整到1点,过一段时间再调整到12点...以此类推。

如果还不行,那...就顺其自然吧,毕竟新闻是新闻,自己是自己。

夜如果一定要熬,那就不要带着心理负担去熬,你又改变不了,徒增烦恼罢了。

但为了各位的健康着想,我还是建议大家:

熬夜不是熬汤,能少熬则少熬,熬夜带来的快乐是短暂的,但是秃头是长期的,也许不会死,但是一定会秃。

长(zhang)发不易,且熬且珍惜。

文 | 毒哥&吴小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