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直很喜欢这八个字,当我们全心执着于某一件事并为之努力,总会得到想要的结果,也就是自然界的吸引力法则。

罂粟姐姐是我在简书上认识快一年的朋友,也是齐齐交流群成员,名字里带姐姐,其实她年龄比我小,她是湖北嫁到河南的温婉女子,是位军嫂,独自带着3岁的儿子。

她硕士毕业后,投奔到老公家乡河南,在一家私企做咨询工作。2016年起,坚持业余写作,主要写的的数据分析,Excel之类职场技能,有时也写散文随笔。

去年初来简书写作,她两个月就达到签约要求,但申请签约却被拒,在过去的一年里,她共申请四次被拒四次,或许平台有平台的考量。

她笑说,简书虐她千百遍,她待简书如初恋。虽然在这块碰壁了,但却依然没有放弃写作,上帝关上一扇门时,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因为坚持写作,她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多家平台邀请分享。今年她还被邀请到一家本科学校做外聘讲师,站在高校的讲台上,对着大学生讲课,分享她的多年职场技能,这也算是业余写作赐予她的意外之喜。

更令她开心的是,她还被数家出版社邀请写书,经过近一年的业余准备,她的新书,由工信出版社出版,近日已在全网上市。

罂粟姐姐的新书

她说收到样书的那一刻,她觉得这一切像一场梦,激动得一晚没睡着,这是她30岁最好的礼物。

我能想象出她的激动,也能体会到她的劳累,家庭、孩子、上班、做咨询、讲课、写书稿,她真把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在这年末,她实现了出书的梦想。这是重要的一步里程碑,她的第二本,第三本,也都在陆续签约洽谈中,深信她未来更加灿烂。

另一个甘肃天水县秦安的文友,她叫王托弟,在北京工作,娇小玲珑的模样。一直关注她的微信公众号,去年买过她的散文集《回不去的故乡》。她文字功底深厚,有大家风范,我常摘抄上面的句子背诵。

她的自序里写道,她大学拥有电脑开始,就一直在坚持写日记,手上共有百万字的存稿,但真正觉得能见人的就是2015年开始写。

这一年,她被公司调到望京路,她每天要倒5趟车,早晚在路上,就得花费5个小时多,她觉得人到30,内心波澜需要发泄,把以前的路上听歌改为用手机写文字,常常因为太投入而坐过站,晚上公交多次坐到终点站,返回到家已是深夜。

寒来暑往,她就这样坚持用文字来体会生活,她写甘肃家乡,写北京,写雾霾,写爱情婚姻,再用周末整块时间来进行整理。就在这一年上下班途里,她用手机写下了20多万字,顺利出版了她的第一本散文集,好评如潮。她的老家县城,成功举办了以她名字为题的大型文学座谈会,她受邀上了他们当地电视台做节目。

分享她写的一段话:

“一天五个小时在上下班的路上,多么的漫长啊!

五个小时,在洪荒的人流里,我总是找不见自己的位置。拥挤,嘈杂,晦涩,还有对味觉的冲撞,让沦陷其中的我,渺小得像颗尘埃,卑微的又好似草芥。

人到三十,再也不能独善其身,不得不认清自己在生命中承上启下的位置。可偏偏是,工作,挣扎,仿佛不前;生活,畅想,又无能为力。

之于一个无法冷眼一切的女子,悲悯成为灵魂上最朴素的波痕。生活的百感交集,总要有个发泄的窗口。

所以,在颠簸起舞的公交车上,我用手机敲打出一行行的文字,记下车窗外的蓝天、明月和雾霾。

在拥挤得水泄不通的地铁上,我埋首奋笔疾书,记录着年过三十尚没凋零的爱情,以及温润的亲情。

在驰骋的班车上,在晨曦或夕阳的辉映下,我以手写心,记录下跋涉的心酸和人生该有的省悟和承担……”

从王托弟朋友圈知道,她的第二本书《黄土地的女儿》即将面世,她还曾筹拍微电影,主要反应甘肃地区的风土人情。看得出,她是很有情怀的人,而且还心系故乡,积极参与家乡文化事业。她自己仍然是在北京租房生活,或许人生有梦不觉寒。

飘扬的鹅毛

文友飘扬的鹅毛,她曾报过我第一期课程,比我大10天。我们时常聊天,她是江西人在深圳。也是寒门出身,高中就开始勤工俭学,打扫学校厕所,赚取微薄的收入,自卑且努力着。大学依靠助学贷款。学生时代,她就一直很喜欢文字。

今年,她告别了职场的勾心斗角。在家养身体备胎,拾起了十几年前的文学梦,陆续写下20万多字,其中12万字《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已被出版社签约,第二部《孕事风云》刚写一万字,又有出版社看上,且给予条件更好。

她谈好出版后,第一个就和我分享,真心为她开心。愿身边每一个努力逐梦的人都心有所得,愿我们的文字都能开花结果。

她说,这是我人生不平凡的一年,虽然没有什么收入,但这个是金钱无法替代它给我带来的喜悦和收获。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必经困惑和迷茫,甚至黑暗,而这一条路只能自己走,没人可以替代。

接下来的2018,我将更加用心去写,找回文字的力量。

分享三位身边文友的真实故事,30+的年龄,她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坚持,实现了年少时的梦想,都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拒绝平庸,看到了流光溢彩无限可能的未来。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当你全身心去想达成一件事时,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当然前提是你得真的足够“想”,且去行动。

飘扬的鹅毛  对方甚至想签她第三本

END -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0)

相关推荐

  • 文章的终点原来只是另一个的起点

    你有没有过看名人书籍时想到有一天自己写本书供大家品读的想法? 一看书上几十万的字是不是感觉很难? 如果现在告诉你小白也有可能出书,是不是有所期待? 具体要通过那些步骤来实现?<三步法> 一 ...

  • 从简书到头条,2年,104万字

    文/牛妈有细心的网友在评论区留言,问我"怎么最近文风变了".确实,这两天我发的都是在头条写作的"微头条".大前天我卖简书贝报了个"微头条写作班&quo ...

  • (好句子)读书笔记

    积累好句子并加工完善.不断挖掘有用的知识. 1.____做笔记很费时间,却一直勤于此道.____读书笔记几乎未曾间断.____通常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一本书,____不仅读一遍两遍 ...

  • 洪文旭:我的从医感悟

        我于1958年进入医学之门,从故乡基层医院到省级科研机构工作,直至2018年,走过了60年漫长的从医之路,其中经历了诸多苦乐年华,风雨春秋,现在回忆起来,仍觉得感慨万端. 回眸我的一生,可以用 ...

  • 齐帆齐第三期写作课结营了,我收获了什么?

    昨晚,是齐帆齐老师写作营的闭幕式,群内一派热闹景象. 班委们说,这次的写作营是完成打卡任务学员最多的一次,齐齐老师的简书贝都不够发,还要靠去买,可见大家的积极程度. 很欣喜,我也是完成任务的其中一员, ...

  • 齐帆齐微刊:对不起,我爱你却不能跟你在一起

    妈已经重病躺在床一个月了.上个月老爹和我用小推车把她送到沂水中心医院,医生给开了些药就打发我们走了. 老爹不死心就沿途打听,有好心人说,附近有位老郎中医术很高,我们赶奔郎中居住的大院子村. 老爹把老妈 ...

  • 齐帆齐:从写作小白到成为自由写作者的成长之路(4)

     01  最开始没有想写得这么长的文字,这干脆写成连载了,刚好把前小半生回忆总结下.(其实我2016年4月注册简书,最早有写过几篇连载,青春成长题材,写几篇卡掉删除了,暂且还是不擅长虚构) 用手机写作 ...

  • 跟齐帆齐学写作:愿你心中所爱不再成负担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经历. 其实喜欢写作,却因为有时灵感不多,没有落实日更计划,而觉得惴惴不安:我应该多想想多琢磨,会不会突然冒出来好的选题? 平时也爱看书,却因为时间常常不够,没能汲取精神营养,而觉得 ...

  • 齐帆齐微刊:2021年不断精进自己

    转眼,又一月过去. 像上月一样,今天我想回顾一下我的3月历程,并记录下来,以此方式来记念一下3月份的自己. 关于阅读方面: 共看了6本书,分别是<人生由我>.<拖延心理学>.& ...

  • 齐帆齐微刊:人生无常,看淡看开

    齐帆齐微刊:人生无常,看淡看开

  • 齐帆齐微刊:暖暖的亲情,满满的爱

    这件事已过去40多年了. 我成长的历程中,亲情无时无处不在.在这些众多亲情中,埋藏最深的,也快被遗忘的,就是40多年前的冬天,爸妈既让我"高价买书"又给我做新棉袄一事.那时每年冬天 ...

  • 齐帆齐微刊:烟火味的作家,接地气的写作培训导师

    齐帆齐微课第21篇,1288字数,共累积26523字数. 第三周的写作打卡主题是写一篇关于文友的文章,我想了想,每天除了带娃就是带娃,真的没有怎么参入到社群的互动中去,所以对大家的状况也不怎么了解. ...

  • 齐帆齐微刊:怀念那两年

    我一直觉得,我的童年最快乐的只有那两年. 我家住在洗煤厂旁边,那里有一个很大的洗煤厂,虽然很脏,但我就是在那儿,度过了我最快乐的时光. 因为大部分都居民都在洗煤厂上班,所以周围的人,几乎都是几十年的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