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爸留学》这部烂剧里,藏着中国式家教最糟糕的样子

文|wss     编辑|豆爸

最近有两部和家庭教育相关的电视剧正在热播,《少年派》和《带着爸爸去留学》。其中的《带爸留学》开播后,评分一路下挫,目前豆瓣评分已经跌至3.9,妥妥的烂剧。

为了广大父母的福祉,我以身试剧,浪费自己的大好年华,仔细欣赏了这部烂剧。我发现,这部电视剧糟糕的不只是剧情,还有它所反映出来的中国式育儿的弊病。

看没看过这部剧的,都可以不用再看了,但这部电视剧所彰显出来的糟粕,却很值得我们拿出来批判一下,并且自我警醒:千万别和孙红雷一样啊。

剧中留学的黄小栋、武丹丹、陈凯文和朱露莎,与爸妈在国外的一系列囧事,让我们得以窥见当今中国式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里,那些隐藏于深冰下的问题。

黄成栋:监视式育儿

《带爸留学》里,最吸人眼球的CP组合,莫过于孙红雷和曾舜晞饰演的黄成栋和黄小栋父子,这一对小眼父亲和大眼儿子,作为活宝制造了无数的笑料。

大剧伊始,在机场过关通道里,黄成栋便拿出了爱意满满的爸爸牌温开水和巧克力,无视周边老外的诧异目光,亲手将水杯和巧克力塞进了儿子嘴巴。

黄小栋遭遇到校园枪击案,吓得黄成栋草木皆兵,放弃归国的原计划,死皮赖脸跑去找校长,靠着翻译机鸡同鸭讲,好不容易求一份环卫工的工作,誓要保护儿子周全。

有人背着乐器包,他误认为是枪套,尾随到球场,抢下背包后撒腿便跑。以为遇到抢劫的篮球队员们,把他逮个正着,按倒在地不停摩擦。

他居然还出现在儿子教室,涎脸一块儿上课。同学们见了纷纷嘲弄黄小栋,调侃说他的保姆来了,齐刷刷拍桌子大喊英文“爸宝”。

奶爸式全方位覆盖,让黄成栋无辜活成了学校里一道啼笑皆非的风景,也让黄小栋压抑到无法呼吸,沦入了无限懊恼。

黄成栋式家长,身边几乎没有朋友圈,在国外更是面临着语言不通的窘境,除了跟前的孩子纠缠,其他几乎无事可做。

人生的重心自然更加压倒向了孩子。孩子便是一切的一切,中心的中心。

陪伴无形中变成了监视,保护无形中变成了看管。

这世上的爱情和友情,是并线、是陪同,最好的结局莫过不离不弃。可唯独父母对孩子的亲情,却不能走到相互生命的尽头,注定了要别离。

对孩子越是爱得浓郁,越是要领悟这看似冰冷的道理。我们也许可以燃烧自己,包办孩子几十年的事无巨细。可在分别时,被桎梏而丧失掉自立的孩子们,怎么去面对社会的竞争和搏击,又怎么抚育他们的后代。

所以,能够忍心选择放手、选择试错,让孩子在和同龄人畅快接触中,萌发出独立的人格,是比360度无缝喂养,对孩子更深沉的爱意。

我们所要做的,是在孩子的关口,毅然决然出手,言传身教树立起隽永的典范,方才是为人父母的本色。

是敢于打破常规,去见识光怪陆离的赌场风情。

是生死存亡关头,挺身而出制服枪击暴徒。

像黄成栋的闪光:“爸爸没能力为你创造一个新的世界,但是可以陪着你去会一会那些诱惑。”

老武:放羊式富养

作为公司老总的女儿,被爸妈百依百顺,宠溺并放养大的武丹丹,被观众称为“作精”,无疑是剧里最不讨喜的角色之一。

她构陷寄宿家庭的主人偷了自己现金,还理直气壮命令后妈林飒给自己出头。一切设计,仅仅为了搬家,能和喜欢的黄小栋同居一个屋檐下。

在有了其他的男生追求后,即刻将当初爱得死去活来的黄小栋忘去了爪哇国。毫不理会黄小栋为情所伤,低落到萎靡不堪。

唯我独尊的任性,胡搅蛮缠的姿态,仿佛勒令这个世界,都必须围绕着她来打转。

有论调帮她辩解,这一番表现,是得知亲生父母亲离异,行事有点极端,博取关注罢了。

武丹丹的秉性,更深层次的养成,来自爸爸武翰祥的无原则的“富养女儿”:吃穿用度管够、信用卡随刷、无条件放任。

富养女儿,从字面上理解,是从小就给女儿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很多人言之凿凿:这样女儿长大以后才能经得起诱惑,不会误入歧途。

奉着这条金科玉律,再加上爸爸们对“前世情人”的天生亲近,很多女儿在家里可以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物质过于富足,孩子不知得来不易,更觉得理所应当,被亲人众星捧月长大后,世界观便是以自己为中心。

于是,一些捧在掌心的小公举,没有培养成视诱惑为粪土的大家闺秀,却得了人见人嫌的自私“公主病”。

因此,对待“富养女儿”的经验,务必辩证看待,对女儿未来负责的富养,不在物质,而在于精神和格局。

是“破万卷书”,在知识的大洋里,收获兴趣和技艺,灌注和充实小小芳心的内涵,来做到精神饿富裕。

也是“行万里路”,在父母的牵手中,去看不同的世界,壮阔和提升有趣灵魂的境界,来达到格局的升华。

“愿你眼中总有光芒,活成你想要的模样”。这才是女孩们需要的富养,活成的样子吧。

刘若瑜:丧偶式陪读

作为“反派”亮相的陈凯文,少年特有的风发和阳光已然不见踪迹,替代的,是市侩的油滑和意志的颓废。

他的首次出境,便是凭借口中的三寸不烂之舌,忽悠着黄成栋父子去赌场游玩,轻车熟路拿到了提成。

游玩耽误了面试,黄成栋嚷嚷着追究他的责任,他一看情况不妙,借口加油把父子俩和行李丢弃,脚底抹油般逃之夭夭。

父亲陈放要和母亲刘若瑜离婚,他根本不理会母亲的悲痛,反而一脸不耐:

“哭什么,离就离吧。”

对于母亲要带他回国找说法的要求,嫌弃母亲打扰到了清梦,混不吝说:

“不去。”

曾几何时,陈凯文也有个令人艳羡的家,妈妈是医院外科第一把刀,爸爸是集团公司的老板。可一切,在妈妈刘若瑜为他出国陪读后,变得支离破碎。

长久的聚少离多,让父母的婚姻亮起红灯,爸爸有了另寻新欢的风言风语,对他不再视若唯一。

妈妈封印了医学上的才华,生活枯燥只剩家务,再加上爸爸在国内的斑斑劣迹,心性不再平和,性格变得刻薄尖酸。陈凯文是她一腔苦闷无助下,救命稻草般的情感支柱。

她病态的情感寄托,导致对孩子态度阴晴不定,前脚可以亲热主动帮儿子买豪车;后脚就对床上的儿子疯狂泼来冷水。

陈凯文“油”和“丧”的特征,正是父亲的长期缺位如同丧生消失,母亲孤苦伶仃后的性情扭曲,“不安全感”迫使早熟的表现。

因此对陈凯文的教育败笔,无关方式方法,根源在于父母亲破碎的婚姻。

除了要痛斥陈放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狼心狗肺将结发妻子和亲生儿子舍弃,还处心积虑转移财产,根本不顾母子俩的死活。

也要正视,如刘若瑜忽略对另一半的陪伴和情感,牺牲了自己的前途和未来,一片真心,全部付诸孩子,却换来感情的背叛、和孩子的漠视。

所以无关男女,请在婚姻蹉跎漫长的岁月里,莫要忘却当年爱情的初心,再忙再累,也要牢记给予另一半以亲昵的温暖,这也是帮助伴侣,抵御住诱惑的最佳方式。

孩子总有一天会独立远去,而眼前人,才是伴随我们相守偕老的依靠。

良性的循环下,“被温暖的爸爸爱着妈妈”,被爸爸爱的妈妈,才会健康爱着孩子。

对孩子最好的情感教育,莫过于此。

朱露莎:精致的功利

四个不同境遇、性格迥异的少年,最令人忧心的,恰恰是看似毫不起眼,最为乖巧和听话的朱露莎。

她一直活在小市民般强势和精明的母亲阴影中,在前几集里,怯怯躲在母亲身后,言语很少,事无巨细,都由母亲台前打点。

在母亲回国后,她逐步自我放逐,为了和陈凯文约会时更加靓丽,朱露莎去找武丹丹借衣服和包包,在屋内甜言蜜语,出门后却轻蔑有钱了不起呀。

为了能够在考试中过关,她去求武丹丹帮助作弊。武丹丹被抓后,她却事不关己似得高高挂起,黄小栋和武翰祥哀求她去解救丹丹,被她无情拒绝不算,还嘲讽连连,不由让人齿冷。

抛开粗糙利己主义者的表象,可以发现朱露莎其实是可怜的功利性教育牺牲品。

之所以对财富有热爱,也有仇视;对考试成绩不择手段,又不敢承担作弊后果。是一直以来所接受功利性教育的潜移默化。

朱露莎哀求武丹丹作弊时,哭泣着真情流露:

我就是我妈的棋子,考不好,索性大学也不让我上了,立马止损,回家读个大专,干脆趁早嫁人,帮衬家里。”

朱露莎的母亲,便是这样以功利为枷锁,牢牢绑上了女儿的人生未来。在她看来,锱铢必较,急功近利投入和产出,才是教育的意义。她所不知的,是女儿在这样的功利重压下,逐步无视规则,迷失自己。

朱露莎,也开始慢慢变成她最惧怕和不齿的母亲模样。

孩子是我们在这个世上的传承和希望,他们并不是商品或买卖,待价而沽、止损清仓,这些个冰冷的商业术语,作为孩子的标签,就是亲手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待我们老去,孩子也会将标签贴给我们,无情抛弃。

苦心培育孩子的目的,是让他们砥砺当下、展望未来,为自己负责,能有一个可以多项选择的幸福人生。

《带着爸爸去留学》告诉我们,无论是满腔爱心,还是放任自流,都不必然导致皆大欢喜,利弊交织才是真实的常态。

映射我们当下对孩子教育,在困惑和试错中涉水而行。

谁都不想,付出一切,非但换不回孩子期望的目标,反而和至亲的人儿愈行愈远。

那么,就请从思考里入手,把握好教育的尺度和得失。

《带爸留学》之所以评分这么低,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观众十分不喜欢剧中这几对亲子关系,因为它们都是我们所能想象的亲子教育中最糟糕的样子。

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些糟糕的样子,映射出了一部分现实家庭的真实样子。

我们讨厌剧中人物的所作所为,至少证明,我们知道好的家教是什么样子的。

以剧为鉴,不要让自己和孩子,变成如剧中人物一样的糟糕模样。这,或许是这部电视剧最大的意义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