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凯 | 那些年我们飞越的疯人院
这是『思想周刊』的第六十二篇文章
2017年,最恐怖的一件事情:『你爸妈带你,去南昌旅游……看到“豫章书院欢迎您”』
近期,『豫章书院』这个普通的名称成了全国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在江西南昌,有这样一个地方,在家长眼里,它是自己孩子能够彻底戒掉恶习,重新走上正轨的最后希望;在不知情的人眼里,它是以国学文化精髓感化“问题少年”的好学校;而在里面的学生眼里,这里是彻头彻脑的“地狱”。它就是江西南昌豫章书院(全称:豫章学院修身教育专修学校)。这是一所住读式学校,学生在里面都遭受过被戒尺、“龙鞭”打、被囚禁限制人身自由、吃腐败食物、老师围殴等各种虐待。
类似于豫章书院这样的特色教育辅导机构在近些年井喷式的涌现,从杨永信的网瘾戒除学校到豫章书院,专业化特色类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在“国学”、“传统文化”、“专治熊孩子”、“情感教育”等等幌子的伪装下,逐渐变成畸形教育体制与青少年成长问题互相发酵转化的怪胎机构,“禁止异性学生交往、不能使用手机、限量供应饮食、严格军事化管理、大规模体罚虐待”等方式成了此类机构的看家法宝,利用严苛的肉体与精神折磨将大批在教育问题上遇阻的问题少年批量惩戒,起初看到这个事件的时候,我和大家一样,只是觉得,就是一场家长送网瘾少年去了一所全封闭学校的老故事。但随着暴行被陆续揭露,一所令人瞠目结舌的冷血机构竟然借国学教育之名,行暴虐谋利之实。
为什么一个民办非学历教育的机构,居然可以打着教育的旗号,明目张胆的横行违法之事。随着“国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家长们愿意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去学习国学。这是让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好事,这是多年来无数热爱国学的人的努力。可是,为什么会发生学生为了逃出去,连洗衣粉都敢喝下去?为什么上个学竟然会被虐待的下了病危通知书,却还是得不到有效的救治?为什么偏偏要打着“书院”的名号,做出丧尽天良的事?自从事件被关注以后,这家学校的网址就突然不存在了。书院主动申请关停,以退为进,暂避风头,这种小聪明是仍想苟延残喘。但更令人感到恐惧的是,如此残酷的事件在舆论界引起的爆发力却微乎其微,是豫章书院背后的推手吗?是整个中国教育界的集体噤声吗?是家长群体的默认吗?想到这里,真的比无数次对内心的鞭挞更加令人绝望,真正的残忍,不是体肤的伤痕,而是社会的大规模冷漠与价值观扭曲。
很多人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这样的事情已经昭然若揭了却始终拿他们没办法,为什么媒体的力量现在如此薄弱,为什么不会缺席的正义却总在迟到,并且至今没有准点?因为家长和学校沆瀣一气,打着“拯救孩子,责无旁贷”的口号,树立起的一杆正义之旗,让法律都百口莫辩了。不管你是在豫章书院的小黑屋还是杨永信的13号室,此时的你在警察眼里都是病人,病人的话是不足以采信的。不管是集中营还是学院,不管是电击还是体罚,大部分都源于一种莫须有的病——网瘾。发明网瘾这个词的美国精神科医生伊万·戈登伯格早已承认,他对网瘾障碍的定义只是对第四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内容的一个拙劣的模仿。在舶来品盛行的当下,舶来病可以说防不胜防。任何人在任何时期,受到了心灵的创伤,都是很难恢复的。并且会把痛苦的感受伴随终生,产生对社会极端的冷漠,甚至对家人都永远不信任。这些难道是读了“国学”,教出来的孩子么?连古代的蒙书,都教诲孩子“人之初,性本善”,那些施暴者真的读过“国学”么?
现代法治社会最大的一块基石,就是承认权利的平等,去除掉这种从人身依附关系而来对于人身权利的不同对待与漠视。换而言之,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物,在法定监护人的处置权之上,孩子有他不可剥夺的人身权利,遭受侵犯的时候并不以监护人授权而被剥夺。可在事发后,当地的执法机关根本没有具体的行动来调查与干预,如果中国的教育体系不能从教育价值观的角度去深挖其中的黑暗,我们只会在今后秉承着善意去亲手毁掉孩子的未来,法治的漠视、家族阶层的愚昧无知、教育监管的缺失都是促成一个又一个悲剧的始作俑者,我们需要的是构建有力透明的教育体系,而不是把孩子们关进这样的疯人院,让他们的美好时光在阴冷恶臭的“国学染缸”里浸泡锈蚀。我们亲手造的疯人院,就别让孩子们再来体验了。
【作者简介】
接客很贵的摩羯男一枚
请您斟酌
—End—
点击标题一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