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乾卦,万物之父

《周易》六十四卦,每卦六爻,每个六爻卦都是由上下两个三爻卦组合而成。
乾卦属八纯卦之一,由上下两个三爻的乾卦重叠成为一个六爻的卦夏,这个卦画符号也称作卦图。
因为卦图的顺序是从下向上,所以传统上对卦图的组合称作乾下、乾上。
又因为乾的基本卦象是天,故在八宫卦里称作乾为天。
《序卦》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意思是说,乾是天,坤是地,有天地万物才能化生,天地是万物的父母,乾坤就是六十四卦的父母。
《杂卦》说:“乾刚坤柔。”
意为,乾的特性是刚健,坤的特性是柔顺。
综合《序卦》《杂卦》的意思,乾就是刚健的天道。
从易学的原理上讲,乾是纯阳之气,坤是纯阴之气,阴阳二气的交感流通,是宇宙产生的根源,万物无不由此而生,这是《周易》的宇宙发生论。
但阴阳二气太抽象,所以《易》作者用直观的天地作表象,把它昭示出来,便于人们作具象的认识。
因为天地阴阳是万事万物产生的基因,所以《周易》首列乾坤两卦。
至于为什么乾要放在坤之前,有人认为这可能是由母系制社会发展到父系制社会的思想反映。
据说在《归藏》易里,是坤在乾的前边,到了《周易》才把乾放在首位。
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易》作者对天地阴阳具有主次观念,天的阳气是主动的,地的阴气是从动的,两者虽然都是宇宙之源,但并不相同,有主次之分。
应当说宋人在揭示易理方面,高出前人一筹。
王宗传在《童溪易传》中说:
“窃原《易》之始作也,则亦本诸一奇一偶而已矣。
天下之理,有动必有静,有刚必有柔,有屈必有伸,有消必有长,盖亦未有无对待而能无穷者,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圣人得其说,据依之以为《易》,故一奇一偶立,而阴阳兴,阴阳兴而动静、刚柔、屈伸、消长之理在是矣。”
这段话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用今天的哲学道理讲,等于说字宙万事万物无不一分为二,《易》作者就是用一阴一阳表示宇宙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双方的矛盾运动,形成了宇宙运动的基本规律。
朱震在《汉上易传》中说:
“乾为马,六爻皆以龙言,何也?
乾体本坤,阳以阴为基也。
自震变而为乾,震变乾,则乾为龙;
乾变震,则震为马,故震其究为健。”
朱震提出“乾体本坤,阳以阴为基”,这就揭示了宇宙运动的基本方式是既对立又统一。
对立表现在阴阳的迭互消长上,统一表现在对立双方的互基互根上。
可惜宋人没有注意到易理在卦变中的表现。
乾坤两卦是《易》的父母卦,两卦是《易》的基本构架。
《系辞●上》说:
“乾坤其《易》之蕴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前人多指出了乾坤与其他六子卦的关系,其实父母加上六子,只成为八卦,还不足
以成为六十四卦的父母。
这句话更深层的意思在于,乾坤是六十四卦卦变的基础。
乾与坤的迭互消长形成了十二消息卦,又由十二消息卦变为六十四卦。
在十二消息卦中,乾表现了阳长阴消的六卦,坤表现了阴长阳消的六卦。
乾卦以坤卦为基础,坤卦以乾卦为基础。
坤卦是阴气极盛时期,阴极阳生,乾卦就是在坤卦的基础上逐爻生长而成。
坤卦六爻皆阴,下生一阳为复,下生二阳为临,下生三阳为泰,下生四阳为大壮,下生五阳为夬,六阳生成即为乾。
乾卦的爻辞正是反映了这种变化。
从卦变上讲,乾卦从坤卦变来。
这种变化,表现了阴阳对立、双方互基互根的统一性和息长消退的对立性,直观地图示了宇宙运动的对立统一规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