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校发展更上一层楼?关键在于校长的三种思维方式
讲座现场。
红网时刻长沙5月29日讯(通讯员 周子楠 记者 贺卫玲)“当一位校长有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也有了相对丰富的管理经验,那么什么是制约其发展、提升的瓶颈?在于思维方式。”5月28日,长沙市“开福教育大讲堂”第三期第一讲迎来重磅嘉宾——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李政涛,主讲《校长思维方式的转型与变革》,为开福区300多位校长和教育管理者带来“头脑风暴”。
李政涛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教育人类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2015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6年来,已在中小学听评课4600余节。
讲座中,李政涛用生动的事例和科学的理论,阐述了“持续点亮一所学校的关键,在于校长的三种思维方式”的观点:即从点状式分析思维到整体式综合思维,从割裂式思维、二元对立思维到关系式思维,从结果式思维到过程式思维。
“我们需要一张不同的处方, 以便抓住问题的核心,对教育变革,需要有一个新的思维方式。”李政涛表示,如果我们对不同校长的管理水平和管理风格作一对比,就可以发现,表面上看是价值取向、管理策略和方法的差异,但根子却是思维方式的差异。所以,校长的专业发展,不能不提思维方式的发展,学校变革,也不能不提思维方式的变革。
哪些是我们理想中的好的思维方式?其好与不好的标准何在?在李政涛看来,标准不在于新旧,不在于西方与中国,不在于大师、名人和普通人,而在于适合:是否适合于学校变革和校长发展?整体式综合思维、关系式思维和过程式思维等,是当今校长在日常管理中最需要的好思维方式。
比如,从整体式思维角度出发,校长要善于将自己的工作融入到学校转型这一整体工作之中,要看到自己的工作对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积极贡献, 要在整体策划的基础上,具体策划、组织各领域的改革。
比如,过程性思维在学校管理中的具体运用,首先要求校长充分重视过程对于师生的发展价值,进而强化过程性设计和过程性评价,让人的发展始终置于过程的浸润之中。
“李教授的讲座,没有ppt,现场边讲边打字,论述深刻,思维性极强,受益匪浅。学校变革本身具有复杂性、丰富性、独特性和艰巨性,因此,校长必须综合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推进学校变革。”开福区一位中学校长表示。
长沙市“开福教育大讲堂”面向各中小学校管理人员,邀请省内外一流的人文学者、教育名家,一线名校长、名师进行讲座,主题涉及教育管理、教育哲学、课程开发、学校特色建设、国学教育等诸多方面,四年多时间已经邀请20多位全国知名教育学者开讲,成为助推实现开福教育强区梦和长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