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让孩子在试错中走向独立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定要经历一些磨难。磨难是人生最好的历练,大凡有作为的人都是在磨难中成长起来的。如果大人替孩子打理好一切,化解掉所有麻烦,让其一时顺利了,却有可能会换来孩子终生的软弱和依赖。
在一次夏令营中,辅导员老师晚上查铺,看见某张床底下竟然还躺着个人。老师心里一惊,拿手电筒一照,发现躺在床下的人是床上学生的爸爸。这个爸爸不好意思地解释说:“我儿子睡觉不老实,总是蹬被子,有时候会从床上滚下来,我担心啊。您别声张,明天天不亮我就偷偷回去,您千万别让大家知道。”
北京市西城区一所中学的老师告诉我,他们学校组织学生周末参观军事博物馆,有些学生的父母不同意孩子去。老师很不解,就去找这些父母了解情况,结果很多父母的理由竟然是:孩子没去过军事博物馆,怕孩子找不到路走丢了。
我曾目睹过这样一个场面:一个妈妈送读初中的儿子上学,同学们见了都挤眉弄眼,妈妈刚离开,孩子们就嚷了起来:“宝贝,妈妈送来的?”“你真是个乖儿子啊!”对孩子过度保护的父母也许不会想到,你过度关爱的举动可能会让孩子很尴尬!久而久之,孩子会因为父母事无巨细的包办而能力低下,并因无能而自卑,因自卑而愈加无能,如此循环,后果可想而知。
父母生儿育女,同时承担着爱的责任:培养孩子全面发展、拥有健全人格。因此除了学习,更要注重品德、性格、体质等多方面的培养。单纯注重学习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是畸形的,他们不能真正适应未来生活,独立性、动手能力、与人交往与合作等方面都会有缺陷。
大家一直以来所说的“高分低能”,就是这类缺陷的形象化表述。有人认为“高分低能”是独生子女的通病,把原因归结为独生。事实上,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作为自然人来到世上,并没有本质的差异,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受到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品质和能力。例如,不少孩子有一个毛病,就是懒。五六岁了还不会穿衣服,上小学了还不会收拾书包,上中学了还不会梳辫子……孩子的懒是天生的吗?不是!是后天养成的,是大人包办惯出来的。
在许多父母看来,孩子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而劳动是孩子的负担,负担重了必然影响学习,所以心甘情愿地把学习以外的事情全部包揽下来。这就难怪一些孩子走到社会上遇到问题时会那样束手无策!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总有这样的担心:就这么一个心肝宝贝,出了事还了得?再说,孩子年纪小,经验少,大人多操点儿心能让他少走一些弯路。
父母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爱孩子是为了什么呢?是让孩子健康成长,学会生活所需的本领,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还是让孩子永远长不大,事事都要靠别人操持?毫无疑问,答案应该是前者。
那么怎样让孩子走向独立,照料好自己的日常生活呢?让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威尔逊要到山里去参加为期两天的野营活动。学校向他们介绍了营地的一些情况,并为他们的准备工作提出了建议,让孩子们自己回家去准备营地生活用品。妈妈问威尔逊是否需要帮忙,威尔逊说自己能够照顾自己。
在他出发前,妈妈检查了他的行李,发现他的衣服没有带够,因为山里要比平原冷得多。显然,威尔逊忽视了这一点。妈妈还发现他没有带手电筒,这是野营时经常需要带的东西,但是妈妈并没有给他更多的提示。威尔逊高兴地走了。过了两天,等他回来时,妈妈问:“怎么样,这次玩得开心吗?”
威尔逊说:“我的衣服带得太少了,而且由于我没有带手电筒,每天晚上都要向别人借,这两件事搞得我好狼狈。”
妈妈说:“为什么衣服带少了呢?”
“我以为那里的天气会和这里一样,所以只带了平常穿的衣服,没有想到山里会那么冷!下次再去,我就知道该如何去做准备了。”
“下次如果你去佛罗里达,也带同样的衣服吗?”“不会的,因为佛罗里达很热。”
“是的,你应该先了解一下当地的天气情况,再做决定,是吗?那么,手电筒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想到要带手电筒,可我忙来忙去,最后把手电筒给忘了。我想,下次野营时我应该先列一个单子,就像爸爸出差时列的单子一样,这样就不会忘记东西了。”
你看,威尔逊的妈妈发现问题之后,并没有直接提醒威尔逊:你的计划不周全。而是先让威尔逊根据自己的安排去体验,在他得到经验之后,再引导他思考计划的完备性。在简单的一问一答中,妈妈就帮助威尔逊总结了计划不周到的教训。
威尔逊的妈妈选择让孩子在体验中尝到自然惩罚的后果,从而学会采用科学方法。这种方式有点儿狠心,但也有智慧,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简介: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转自:孙云晓工作室(syxedu)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