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块9让我陷入无穷的愧疚:席瑞的一番话,刺痛了多少人的伤疤

文|赵晓璃

一、

“晓璃老师,经过你的点醒,我突然意识到,好像我之前的职业选择,都是和自己过不去。”

来访者蓉蓉(化名)叹了口气,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迷茫与不解。

不知你可曾有这样的经历——

  • 假如有两份工作机会摆在你的面前,让你一天之内给到答复:一份你喜欢但开始收入不高的工作,另一份是收入较高但你不喜欢的工作......你会不会经过一番犹豫,选择了后者?
  • 逛街的时候,有两件衣服同时跃入你的眼帘:一件是刚上市的新款,你穿上去效果很好,价格偏贵但依然是在你的承受范围内;另一件是去年的旧款,穿上去效果没有新款惊艳,但价格是新款的一半......你纠结良久,最后还是买了后面的旧款?
  • 你们公司有一个千载难逢的竞聘机会,岗位恰恰是你心仪已久的:事实上,这些年来你也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但就在填好报表表打算报名的一瞬间,你迟疑了几秒......你攥着手里的报名表,想了想还是没有参加竞聘?

......

  • 到底是什么让你一而再、再而三地选择了“应该”的选项?
  • 为什么在好机会降临的时候,你总是一次次地错过?
  • 又是什么让你常常底气不足,在竞争面前惊慌失措乃至放弃?......

这一切,都要从一种情绪说起。

二、

在《奇葩说》的某期节目中,辩手席瑞说了自己童年时的一段经历。

有一次,席瑞和大人逛超市,被货架上的一瓶橘子罐头给吸引了,他没能忍住摸了一下,姥姥走了过来,犹豫了下还是买给了他。

在回去的路上,姥姥对他说:“这个罐头抵得上我们一顿饭的钱了。”

席瑞说,自己从小到大,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家里没钱,你妈一个人养你不容易。”

长此以往,席瑞除了认识到自己家里不富裕之外,还有一份深层的恐惧被埋下——这个恐惧的名字叫做“亏欠感”

换句话说,在席瑞的意识里,他一直认为当年的自己是不应该要那瓶罐头的,以至于现在他都清晰地记得那瓶罐头的价格——七块九!

长大后的他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他的潜意识里,窘迫给他带来的恐惧与不安一直不曾消失: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收到了别人的夸赞,第一反应不是开心,而是【我不配】。

从我经手的咨询案例来看,不少人都有过和席瑞类似的童年经历,鉴于每个人的特质和个性的差异,除去能够自我疗愈的少数人,多数人的情况是——

  • 在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或者关键时刻,这种因窘迫带来的恐惧与紧迫感,会促使他们选择那个让自己“愧疚感最小”的选项。

也许是父母的意志与期待、也许是一个较为匹配自己当前状态的决定......但毫无例外地,在经历了岁月的变迁之后,他们不禁对自己曾经的选择后悔不已!

三、

文章最开始提到的来访者蓉蓉就是如此。

说起来,蓉蓉今天的困局在当年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就埋下了种子:她自己特别渴望报考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但听父母分析说,这类专业就业面过于狭窄,而且技术含量不高,后面很容易被淘汰......家人还是希望她报考法律专业,以后能成为一名律师。

蓉蓉按照家人的期待考上了某高校的法律专业,毕业后的她依然按照家人的期待,应聘到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可一年多下来,蓉蓉在这份工作中感受到的,却是满满的挫败感,她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是否适合律师这个职业?未来又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

当我看到蓉蓉的第一眼,多年的咨询经验告诉我,倒不能说这个姑娘未来就一定不能从事律师工作,但至少从现在的状态来看,律师工作对她而言确实异常吃力。

1、外形与气场;

蓉蓉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文静而瘦弱的;她长着一张娃娃脸,说话声音也特别小,如果你仔细聆听,她弱弱的声音里,其实是甜美与乖巧的底色。

  • 这种特点放到律师这个行业,不仅没有优势,反而满满的槽点——例如,气场弱、不自信等等。

蓉蓉说,她刚开始做的是一些事务型工作,因为认真仔细,领导对她的印象也不错;但等领导让她对接客户的时候,反倒是遭到了各种质疑。

这一点其实不难理解。

  • 想想看,如果有两个律师站在你的面前:一个年纪大有些富态、看起来自信有气场;另一个年轻瘦弱、说话声音很小没有底气——你会认为哪个更专业呢?

由于蓉蓉的外形特点,加上底气和气场不足,导致她在客户面前显得犹疑而不自信,自然让客户对她的专业度产生了怀疑。

2、能力与特质;

在对蓉蓉进行了专业的能力梳理与特质分析后我发现:

  • 能力方面:对事情的敏感度高于对人的敏感度。
  • 特质层面:更适合辅助型或事务型工作。

我继续分析。

从能量来源及释放渠道来看,蓉蓉的典型的“内倾”特质。

这让她很容易集中精力专注于某件事情当中,同时会不自觉地屏蔽外在的声音——这种特质让她在过去的学习经历中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人际交往中却倍感吃力。

从决策方式及特点来看,蓉蓉在关键时刻的“情感”倾向较为明显。

不论是报考专业还是选择职业,她都会把父母的期待和意志看的比自己还重;在工作中,即便自己不擅长某件事,但因为领导或同事比较友好,她也会选择硬着头皮做下去;等等。

通过特质梳理,事实上,倒不是说未来蓉蓉一定不适合和人打交道,只是由于当前的她内心能量不足、在这份工作中毫无成就事件、外在信息搜集不足、总是感觉自己被挑剔......这种情况下,从我的咨询经验来看,是不适合“下猛药”的,比如,死磕自己的短板等等。

对于自信心缺乏的蓉蓉来说,最核心的一步,是要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建立起自信,等内心能量充足的时候,再去有意识地补短更为实际与彻底。

四、

如果我们深挖蓉蓉自信不足的根源,不难发现,这和她的个性特点和童年经历不无关联。

在我看来,特质是一个人的内因(个性特点等)与外因(环境与成长经历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放在蓉蓉的案例中。

  • 由于蓉蓉自小性格内敛、心思细腻敏感,她很容易察觉到父母的期待和希望,在父母给到类似“我们辛辛苦苦把你培养成人”、“我们费了多少精力”之类的话语时,她会无形中给到自己一定的压力【外因】;
  • 由于蓉蓉的内倾特质,导致她不太会向外释放与排解,就选择了“默默消化”【内因】......所以她总是要求自己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如果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会有一种“亏欠感”。

再深一步挖掘,在蓉蓉的潜意识里,好像她就不应该顺着自己的内心过上快乐的生活,似乎那样的“快乐”背叛了父母曾经的付出与苦难,似乎自己配不上“身心一致”的愉悦生活......

随着咨询的推进,蓉蓉渐渐认识到了内心的死结所在,她痛哭流涕,好像多年来积压在心头莫名的愧疚,瞬间得到了释放与爆发——在咨询中,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咨询的后半段,我重点带她运用相关职业定位的工具、模型与方法进行分析,给她提供一些思路,便于让她获得新的启发。

听完我的分析后,蓉蓉说:“晓璃老师,被你这么一分析,我联想到之前有一个绝好的机会,只是当时我对自己的能力、特质等等都不清楚,就没有在意。今天听你这么一分析,我才发现其实我完全可以抓住这个机会的。”

  • 原来,几个月前,正好蓉蓉有个同学和她说起过一个工作机会,那是一份和法律专业密切相关的媒体类工作,类似于法制栏目的采编工作。

同学之所以想到她,是因为大学期间,蓉蓉的文笔是班里数一数二的,而同时,蓉蓉心思细腻、做事注重细节......给老师和同学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

当蓉蓉询问我的意见时,我并没有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

从她目前的能力及特质维度分析,显然这份工作的匹配度要比事务所的工作更高一些。

  • 好处在于能够发挥她的优势,帮她树立自信;
  • 弊端在于专业深度方面,可能会比事务所的逊色些......

至于如何取舍,还是要回归到蓉蓉的价值取向上来。

我带着蓉蓉用专业的工具排查了她的价值诉求,在这个步骤里,我发现蓉蓉的内心存在着冲突,通过梳理和排查,帮她渐渐理清了自己的核心职业诉求,为她的决策提供了依据与参考。

咨询结束的时候,蓉蓉说:“晓璃老师,我终于明白,原来自己一直不敢为自己争取,是因为骨子里的愧疚感作祟,我总认为自己不配过上让自己舒适的生活......现在才发现,过去的自己真的太傻了。从今天起,我要按照你说的方法和思路,重新思考我的未来。”

听到蓉蓉能说出这番话,我倍感欣慰。

行文至此,我想起作者安晓辉写过的一段话——

  • “想要好的职场发展,必须得有两个好心态。一个是做好眼前事,用职业化为自己代言;另一个是摆脱受害者心态,以赢家心态面对工作任务。”

以上。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等。2021年新书《能力突围:职场加速成长的底层逻辑和方法》已上市。

(0)

相关推荐